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畫聖吳道子把印度佛祖的父母畫成了中國人,還成了後世臨摹的範本

首先說明我這不是汙衊和侮辱啊,咱這是查有實據的中國美術史知識哦。

這樣的畫真的存在,據說還是唐代畫聖吳道子的作品。

它就是《送子天王圖》,又稱《釋迦降生圖》。(手機請橫屏觀看)

《送子天王圖》

這幅圖是吳道子根據《瑞應本起經》的記載畫的。

《瑞應本起經》雲:“淨飯王嚴賀抱太子謁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悉起禮拜太子足。父王驚歎曰:我子於天神中更尊勝,宜字天中天。”

《瑞應本起經》

《送子天王圖》把這段經文內容作了擴充,帶入了前因後果。

所以,這幅《送子天王圖》得從右往左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畫的是天王在文臣武將仙女的簇擁下,端坐聽取兩位押著龍形瑞獸的天神的彙報。

第二部分畫的是如來護法神大自在天端坐石上,露出四臂法相,背後光焰中浮現虎、象、獅、龍、佛像等。

第三部分是重頭戲,畫的是淨飯王和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抱著襁褓中的釋迦牟尼,接受無能勝明王的跪拜。

這畫裡面,天神武將還是凸目高鼻的模樣,但佛祖釋迦牟尼的父母,淨飯王和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姨母和養母,佛祖的親生母親摩耶夫生下釋迦牟尼後7日即去世),包括文臣、侍從和仙女,卻是典型的中國人的形象。

你敢說這畫的是印度人?

PS:關於釋迦牟尼的國籍問題,是這樣的:釋迦牟尼是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淨飯王的太子。在釋迦牟尼生活的時代,迦毗羅衛國是憍薩羅國的屬地。而憍薩羅國為古印度列國時代的十六強國之一,疆域包括現在的印度國北方邦和尼泊爾國部分地區。雖然現在的印度不等於古印度,但印度人自己還是說自己繼承了古印度。為了尊重三哥的自尊,所以說釋迦牟尼是印度人也合理。

這是佛J傳入中國後,到了唐朝越來越“本土化”的象徵,由此可見中華文明的融合力之強。

不知道現在的印度人看了這幅畫作何感想?

不過現在的印度也不能和古印度劃等號了,古印度早就滅亡了。

佛J在現在的印度也沒什麼地位了——11世紀M斯林入侵印度,把佛J從印度抹去了,印度現存的佛J還是公元十九世紀後期才由斯里蘭卡重新“回傳”的。

所以,現在的印度人看了《送子天王圖》估計也是無感。

文化斷根的人是體會不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的。

比如說,這幅畫沒有上色,可能有些人就不願意看了。

實際上,這幅圖屬於中國畫裡面的白描。

白描就是純用墨線勾描物象。

中國的白描在我看在是美術中最考驗基本功和藝術概括能力的畫種。

畫家首先要觀察物體的形態、體積、明暗,然後再把它們精煉、歸納成減得不能再減的“線”。

而且還得結合物體內在的運動,構成線條的組織規律,把線條進一步梳理、排列,還不能給人以繁雜之感。

——做到上面這些,還只能叫做線稿。

你還得用書法的技法,賦予這些線條粗細、轉折、濃淡、曲直,讓每一根線,都像一個筆畫。

這才能算得上一幅白描。

那學白描,最先學哪副畫呢?

這幅《送子天王圖》自古以來就被奉為傳統白描人物畫的經典之作。

為什麼經典?

在吳道子之前,中國畫雖然也有不少以線為主的作品,但那些線條,基本上粗細一致,跟咱們現在用鉛筆、鋼筆等硬筆畫出來的差不多,沒有發揮毛筆的長處。

遊絲描代表《列女仁智圖》區域性

到了吳道子這兒,由於他曾在賀知章和張旭兩位書法大家門下學過書法,所以他就把書法的筆法融入了繪畫,創造了不斷變化著粗細,如同蘭花葉片一樣的“蘭葉描”,也有人稱之為“蓴菜條”。

由於線條本身有了變化,所以在描繪物件的時候,不需要以前那麼多的線了,吳道子的這種畫法,又被稱為“疏體”。

實際上,書法也是由筆畫粗細一致的篆書,慢慢演變到帶有粗細變化的隸書。

相比之下,繪畫中線條的進步,比書法晚了將近四百年!

《送子天王圖》雖然是宋摹本,但它還是完美的表現出吳道子的線條特點,是最能體現吳道子畫風的經典之作。

《送子天王圖》除了線條出色以外,人物神態也表現得很好。

無能勝明王的畢恭畢敬、天王的威嚴淡定、天王護衛的警戒都活靈活現。

尤其是惡形惡狀的天神,闊口大張,露出滿口獠牙,眼珠縮為一點——現在《生化危機》類的KB遊戲裡的怪物、喪屍,也是如此,讓人不敢直視。

難怪吳道子畫《地獄變相》,能令人悔過,屠夫都不再殺生賣肉。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麼精彩的《送子天王圖》原本只是吳道子畫壁畫的草稿(小樣),而上了色的壁畫早就在戰亂中隨著寺院被損壞殆盡了。

“小樣”傳到宋朝,被人當做精品臨摹,我們現在看到的留下來的這幅《送子天王圖》據說是宋代畫家李公麟所摹。

所以,《中國美術簡史》在說吳道子的時候壓根就沒提這幅畫。

不過,明代書畫收藏家張醜把它鑑定為“水墨真跡”,還說它是“天下名畫第一。”

近代,日本紡織巨頭阿部房次郎出於保護東亞古美術的目的,收購了包括《送子天王圖》在內的大量中國古代美術作品,建立了爽籟館。

日本收藏家阿部房次郎

現在這副《送子天王圖》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是阿部房次郎長子阿部孝次郎捐的。

——這點一笑還得感謝阿部房次郎這位日本人,他不是搶的,而是從咱們國家當時的敗家子手上買的。

他為我們儲存了我們的文物,讓我們在13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能看到畫聖遺韻,功莫大焉。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穫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