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古代3位功高蓋主的名將,權勢滔天能取代皇帝,你認識幾位

中國古代400多位皇帝,平均壽命還不到39。9歲,說明不少人都並非壽終正寢,而在權謀之中丟掉小命的也不在少數,畢竟九五之尊的帝位,誰都希望上去坐一坐,不少開國皇帝,先前都是功勳卓越的大將,例如朱元璋、趙匡胤、劉裕。。。而也有三位功高蓋主的名將,權勢滔天能夠輕鬆取代皇帝,你認識幾位?不妨讓我們來好好看看。

曹操

作為著名的奸臣,曹操的事蹟顯然無需多談,他對內剿除呂布袁紹等勢力,對外擊潰匈奴和烏桓等各個部族,避免了分裂的局面,真正做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到了217年,漢獻帝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禮節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當然,曹操之所以不稱帝,恐怕也有他的小心思在其中。縱觀整個三國亂世,從黃巾再到袁術、闕宣,稱帝的人基本都是被群起而攻之,下場極其慘烈。

曹操正是以輔佐漢室的名義,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身居高位之後,已經引發了荀彧等謀士的不滿,一旦登上九五之位,恐怕更會引發內部的動盪。

而在曹操去世前的數年,他剛剛在漢中之戰前失敗,荊州地區的局勢依然不穩定,而曹操本人,又已經患有頭風病,早已經不是身強體健的時候,在多事之秋,曹操本人也不敢有更多的動作,這也就是為何眾人勸他的時候,他只是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最終還是曹操的兒子曹丕登上了皇位。

桓溫

東晉時期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晉明帝的女婿,多次率領東晉軍隊出征,消滅了成漢割據勢力,繼而又進行北伐,獨攬朝政十多年。

為何桓溫沒有稱帝呢,從外部角度考慮,369年桓溫進行第三次北伐,對前燕發動了進攻,卻遭到了燕國和前秦軍隊的左右夾擊,最終桓溫大敗,5萬軍隊損失3萬,

諸葛亮北伐失敗,尚且要進行自貶,雖然這不太會動搖桓溫在朝中的地位,卻也失去了不少的人心,《晉書》:“既負其才力,久懷異志,欲先立功河朔,還受九錫。既逢覆敗,名實頓減。”

到了晚年,桓溫雖然廢黜了皇帝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君主,卻也讓朝中震動,“是時溫將廢海西公,百僚震慄,溫亦色動,莫知所為。”桓溫自己後怕不已,暫緩稱帝的動作。

有意思的是,《晉書》還提到,司馬昱每次看見桓溫,淚流不止,導致桓溫雖然一直有稱帝的心思,卻始終不好意思講出來:“及初即位,溫乃撰辭欲自陳述,帝引見,對之悲泣,溫懼不能言。”隨著年紀的增大,桓溫又受到了王家謝家勢力的阻礙,最終沒有達成自己的願望。

郭子儀

唐朝時期的中興名將,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一蹶不振,幾乎有了亡國的風險,正是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軍勤王,緩解了危機,官至兵部尚書,兼任宰相,到了757年,因為收復兩京有功,郭子儀被加封為司徒,封為代國公,更是令後來的唐德宗尊稱其為“尚父”,足以說明郭子儀的功績,這樣的一位老臣,始終是中流砥柱,也曾單騎退回紇,保住了唐代西邊的領土。

根據《新唐書》記載,郭子儀的兒子郭暖,迎娶了唐代宗的女兒新平公主,夫妻倆爆發爭吵,郭暖指著鼻子罵:“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你以為你父親是皇帝就了不起嗎?我父親不過是不稀罕罷了),憤怒的公主回到宮中,將這番話告訴了唐代宗,唐代宗卻坦然承認道:“此非汝所知。彼誠如是,使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如果沒有郭子儀,天下早就不是我們家的了。當郭子儀帶著郭暖進宮請罪,唐代宗對此卻一笑而過,君臣之間關係的融洽可見一斑,而郭子儀也因此成為了中唐時期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