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離奇案件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破案把牛殺了,坐等小偷來自首

文:文史咖【歡迎關注文史咖,帶你領略趣味歷史】

宋仁宗慶曆年間的一個清晨,一名農夫來到開封府報案, 此時的包大人才起床更衣,聽到府外有人伸冤,便立即整理衣冠。

來到堂上,一位農夫牽著一頭牛在此等候。包大人詢問案情,才知道是家中牛的舌頭被人偷了。宋朝法典法律規定:“凡無事殺牛者皆判刑”。

牛被割了舌頭,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過不了幾天牛就會因流血感染而亡,到那時農夫便再也說不清楚,這才急匆匆地前來報案伸冤。

要說這賊人不偷牛,也不拿錢財,偏偏只割掉牛的舌頭,案件實屬離奇。牛雖說有些通人性,但也不能直接指認出犯人。況且賊在暗,官在明,又沒有有用的線索,案件完全是無從查起,任誰看也是毫無頭緒。那麼包大人會如何應對呢?

包拯先是俯首沉思,而後輕笑道:“你去把牛宰了吧,殺了牛,小偷就會來自首了”。

農夫一愣,有點摸不著頭腦,不過,既然包大人發話了,必然有他的道理。於是他便向大人告退,回家殺牛。

農夫回到家,就提起刀衝著牛棚就去,手起刀落。

沒過多久,官差就趕到對老漢說:“大人有話講,今日殺牛解構分塊,明日街市擺攤賣肉”。

先是讓自己殺了牛,又讓自己賣牛肉。要知道,萬一有人向官府告發農夫私自宰牛,按照前面提到的法律規定,農夫可是會被判刑的。

翌日清晨,天氣晴好。老漢推著小車,載著牛肉奔赴集市。佔了個位子,等待著趕集的人們。

平日裡,早集都是賣些蔬菜水果、米麵油鹽之類的東西,有時也有賣河魚的,不過鮮有賣牛肉的商販。趕集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看見有個賣牛肉的攤子,大家都欣喜地前來問價挑肉,顧客絡繹不絕。包拯佈局,引蛇出洞

當農夫忙前忙後時,人群中有個目光緊緊地盯住了老漢,奸笑一聲,心裡又在籌劃著一個新的計謀。而這賊人不知一切盡在包大人的掌控之中,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向法網。

在包大人的逼問之下,那人終於承認是割了農夫牛舌的賊人。而原因就是他同農夫結了仇,一怒之下,就割了牛舌,這樣牛就會因感染身亡,農夫也找不出兇手。

沒想到包大人早就料到,才讓農夫宰牛引出兇手,這下,兇手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這樣的斷案高招令人驚歎不已,不愧是“包青天”包大人!水落石出,再看細節

其實,破解“牛舌案”的關鍵之處就是要善於掌握兇手的心理,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先他一步反將一軍。而包拯正是做到了這一點,他有著周密的邏輯,超乎常人的思維能力,

才能不被慣性思維的圈子束縛,跳躍出來,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待問題,才會預料出兇手的想法,引賊上鉤。

想來,這與破解“牛舌案”如出一轍,不執著於眼前,而要跳躍維度看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到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