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宋文帝召檀道濟進宮,檀道濟傻乎乎的去了,妻子感嘆:死定了

會帝疾篤,義康言於帝,召道濟入朝。其妻向氏謂道濟曰:“高氏之勳,自古所忌。今無事相召,禍其至矣”。——《資治通鑑》

讀《資治通鑑》,說《資治通鑑》。今天千古君為大家講講《資治通鑑》一書中所記載的一些事蹟。

東晉末年,因各地門閥政治的腐敗,階級矛盾的激化,中國曾爆發了數場大型起義,其中又以孫恩、盧循的武裝舉事最為著名。在鎮壓這場武裝舉事的過程中,一些出身中下層的“小人物”開始慢慢掌握了東晉王朝的兵權。

而這些小人物中,最具代表的,便是之後劉宋王朝的建立者——劉裕。

在劉裕建立劉宋王朝之後,雖說中央集權制度得到了鞏固,但門閥士族之間的矛盾卻又變得激烈了起來。特別是在劉裕去世之後,他的繼承者們為了奪取和鞏固帝位,彼此猜忌,互相殘殺,上演了一幕 幕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的醜劇。

而劉裕最早的追隨者、劉宋王朝的開國將軍檀道濟,便是死在了這一場醜劇之中。

檀道濟,高平郡金鄉縣(今山東省金鄉縣)人,出身寒門,曾參加謝玄建立的北府兵,投身於劉裕部下。他既是劉裕最早的追隨者,又是劉宋王朝中最為著名的將領。

檀道濟,作為劉宋王朝的開國大將,他不僅武力驚人,也精通謀略。在歷次重大戰役中,檀道濟 “身先士卒”,所向摧破,討魯山、擒桓振, 破徐道復,還曾輔佐劉裕北伐後秦,連克許昌、成皋、洛陽等重鎮要地, 擁有赫赫戰功。

不僅如此,檀道濟還曾長年擔負戍守北邊的重任,在與北魏大軍抗衡的過程中,屢建功勳。也是因此,北魏軍中上下都對此人忌憚三分,稱他為“萬里長城”。“萬里長城”的意思,便是指他所帶領的軍隊,如萬里長城一般,堅不可摧。

如此人物,在劉宋王朝中自然也是能擁有很大的兵權的。劉裕在世之時,他不曾擔心過檀道濟,因為他知道,雖然檀道濟然功勳卓著,兵權甚重,但他對劉宋王朝並無二心,曾說過“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就是說,檀道濟在軍事上雖有能力,但他卻在政治上沒有什麼野心。

可劉裕這麼想,並不代表他的繼承人也是這麼想的。就在宋文帝劉義隆登基之後,他就開始著手“打壓檀道濟”這一措施了。儘管劉義隆能當皇帝有檀道濟的功勞,他還是選擇了“恩將仇報”。沒辦法,政治上的東西,人情並沒有用。

《資治通鑑》記載:

帝久疾不愈,劉湛說司徒義康,以為“宮車一日晏駕,道濟不復可制”。

簡單翻譯過來便是:在劉義隆久病不愈之時,劉湛曾對劉義康說道:“皇上一旦駕崩,檀道濟就無法控制了”。

當時,劉義康本就非常嫉妒檀道濟的功名,經劉湛這麼一說之後,劉義康便趁著皇帝生病之時,屢進讒言,誣陷檀道濟。劉義隆之前也已經有了除掉檀道濟的想法,再在聽信一些讒言之後,也動了殺心。

於是,劉義隆便想先把檀道濟召到宮裡來,下來一道詔令。

等詔令到檀道濟家時,他的妻子一下便感覺到皇帝的這次召見有問題,並對檀道濟說:

高氏之勳,自古所忌。今無事相召,禍其至矣。——《資治通鑑》

簡單翻譯過來便是:功高蓋主的大臣,自古以來便很容易受到猜忌,如今皇上沒事召見你,肯定是大禍臨頭了。

可檀道濟並不這麼想,他認為自己對朝廷有大功,對皇上忠心耿耿,還不至於有這麼大的危險, 依然選擇奉詔入京。

等檀道濟到了京城之後,宋文帝劉義隆故意把他留在了京城一個多月。之後,在劉義隆病情有所好轉之時,北魏又開始入侵劉宋的邊境。這個時候,劉義隆犯難了,最後他選擇讓檀道濟出征,讓他先回家去。

可是,就在檀道濟剛剛踏上回家的船時,劉義隆的毛病又復發了,到了不能下床的地步。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劉義隆又把檀道濟給召了回來,召回來幹嘛呢?《資治通鑑》記載:

收付廷尉,並其子給事黃門侍郎植等十一人誅之,唯宥其孫儒。又殺司空參軍薛彤、高進之。

意思就是說:劉義隆召檀道濟回來後,把他交給了專職司法的廷尉處理,把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等十一人全部誅殺,一同誅殺的還有檀道濟的心腹大將薛彤和高進之,只留下了他年幼的孫子。

當時,劉義隆給檀道濟定下的罪名是:檀道濟在暗中散發錢財,招募地痞流氓,企圖趁我病重之時,圖謀不軌。

(劉義隆)下詔稱:道濟潛散金貨,招誘剽猾,因朕寢疾,規肆禍心。——《資治通鑑》

這一罪名,就如同北宋岳飛的處境一般,莫名的被按上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劉義隆的這頂帽子既然給檀道濟戴上了,檀道濟自然也是沒有辦法拿下來了。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據《資治通鑑》記載,檀道濟在被捕時憤怒異常,目光如同火炬一般,並狠狠的對那些抓捕他的人說:“你們這是在自毀長城”!

道濟見收,憤怒,目光如炬,脫帽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檀道濟這句話,最後也是應驗了。北魏在聽聞檀道濟死後,便趁機加強了對劉 宋政權的軍事攻擊,劉宋北部邊境局勢驟然緊張,防禦陣線幾至頹潰。

在我看來,檀道濟雖然在軍事上的能力非常強,但是在政治上的能力卻又太弱了,甚至還比不上他的妻子。如果他當時能夠考慮到妻子的話,或許事態也不會發生到這種地步。

當然,檀道濟的悲劇,也從一個側面說明, 在古代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功臣宿將往往都不是老謀深算、心腸歹毒的君主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