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滅亡明朝的不是清軍,也不是李自成:七成明軍死在了此處!

無漢唐之和親,無宋朝之歲幣,不議和,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朝代,從來不議和,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甚至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可惜即使是這麼強大的王朝,最終卻免不了覆滅一路,實在讓人唏噓。其中有天災有人禍,如果中間變數再多一點,也許大明王朝就不會亡了。

以明朝當時的國力,如果戰略上發揮得當的話,也許是可以平定一方勢力的。不過在這些想要傾覆明王朝的勢力中,有一股勢力曾經並不受人重視,但是卻在長達20年的時間中對明王朝造成了極大地干擾,對明王朝最後的結局,還有相應西南各族的勢力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往各個朝代對偏遠民族的策略各有不同,當時的明朝是採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即土官世襲制度。就是這個地區的人自己擔任地方的官員,管轄其屬地的一應事宜,而朝廷並不會做太多的干預,只要按時上繳稅收即可。

這種方式自然是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有助於明朝的穩定,可是長此以往必然會讓地方上發展出自己強大的武裝,以此來威脅到明朝的統治。當時的情況也確實如此,偏遠地方勢力根深蒂固,讓明朝後期考慮到這點的時候,已經有些尾大難掉了。

隨著當地的首領的勢力日漸強大,因為離得太遠,所以就放肆的欺壓百姓,也不顧及朝廷的存在了。甚至當時很多勢力挑起叛亂,萬曆三大徵中的播州之役就是針對當時的楊應龍,足足花了一年多十萬精兵才平復。

後來朝廷當然也想過改制的辦法,實行了改土歸流,意思即位廢除地方上的首領官員,改成由朝廷派遣官員去管理。可惜受到了各方勢力的阻撓,最終也沒有完全執行,也為後來更大的叛亂留下了後患。

雖然朝廷有心去整頓亂局,但其實當時明朝內部的問題也日趨嚴重,貪腐這一貫穿歷史上各朝各代亡國的原因,到了明朝也無法避免。當朝廷貪腐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後金的勢力卻已經悄然崛起。朝廷發現這一問題,開始增大百姓的賦稅,想要擴充軍餉,結果百姓叫苦連天。

在名朝廷調兵遣將的時候,徵調到了奢崇明的彝兵。奢崇明早就有復興彝族國的心思,趁此機會乾脆派兵去了重慶。1621年,奢崇明趁著演武場練兵的機會,殺死了20多個朝廷大員,發動了叛亂,建立“大梁”。直到後來明廷調遣各省大部隊進川,歷時兩年多的血戰,才終於平定這場叛亂。

可此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貴州的安邦彥又接著起兵,局勢一度變得十分複雜。安邦彥此人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家族紮根於西南,可以說家族勢力非常雄厚,早些年曾幫萬曆皇帝立下赫赫軍功。可惜他志向並不在於當一個普通的土皇帝,見有其他人反叛便點燃了內心的慾望,野心萌生。

可這時候明軍的主力還在四川,在貴州並無多少兵力。很快安邦彥佔領了貴州大部,圍困貴陽十個月有餘,讓貴陽百姓陷入了“人相食”的慘境中。直到崇禎二年,才被朱燮元率領五省的軍隊平定,最後終被斬殺。

這一場前後耗時數年的戰爭,讓明廷花費了數百萬銀兩,派遣了數十萬精兵。可雖然這些叛亂平定了,李自成高迎祥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卻已經發展壯大了。不止如此,當明廷打算有所動作之時,雲南境內又傳來了不好的訊息,普名聲發動叛亂。

後來普名聲用計離間朝廷內部,王伉在陣前被捕,形勢一度發生變化,朝廷內甚至主和的聲音佔據了一定的地位。後來張繼孟招降叛匪,普名聲死掉後萬氏明裡受降,暗地裡卻繼續擴張,其勢力讓當時明朝在這裡的統治趨於虛無。而中原陷入水深火熱的農民起義浪潮時,明軍再也無力征討西南了。

後來明廷滅亡,直到順治五年大西軍才平定了西南的叛亂。這場叛亂持續了近20年,對當時西南三省造成了深重的創傷。農民起義、清軍入關都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但這20年的西南叛亂對明朝滅亡的影響可以說更加至關重要,明軍七成的兵力葬送在了此地,要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也許明朝不至於滅亡的那麼快。

而西南的創傷直到康熙時期才終於休養好,後來清朝以史為鑑吸取教訓,專門在雲貴川地區設立了管理機構,終於徹底改變了這裡的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