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周公解夢”都知道,周公指的是誰?

周公原名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排行第四,也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同時還是周成王的叔叔。

(周公)

不論是軍事還是治國,周公都無可挑剔,那麼他都有哪些建樹呢?

一、順德謀事。

周武王是英明之君,在他繼位後,周公被封為輔相,不論軍政大事還是疑難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

在攻打商紂王朝的問題上,周公主張“順德謀事”。一方面以賢治國,使經濟和軍事都能獲得迅猛的發展;另一方面要以優良的德性,獲得各諸侯國的支援。

除此外,周公還建議禮賢下士,對前來投靠的外族部落人才和商朝人才,都要以禮相待。

果然,周武王不光把周國建設得繁榮富強,還由於他為人公允,處處以德服人,因此得到各諸侯國的擁護。

賢人志士也聽聞周武王的名聲,紛紛來投,周武王的身邊,一時間人才濟濟。

二、滅商建周。

周公在周武王繼位第二年,輔助他在孟津舉行會師演習,以此瞭解周國在國際上的號召力和軍事實力。

當時積極響應的諸侯達到800多人,許多諸侯不斷勸說周武王,攻打殘暴無道的商紂王。但周公見大諸侯遲遲不來,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於是果斷地建議周武王班師回朝。

次年,商紂王更加殘酷暴虐,引得天下不附。於是周公認為時機成熟,和周武王一同調兵遣將,攻打商紂都城朝歌,逼迫紂王自焚而死。

商朝因此由周王朝取代。

(周武王)

三、輔佐成王。

周王朝建立第二年,周武王因病去世。

周成王年幼,周王朝卻並不安定,周公擔心有人作亂,於是果斷地把成王抱於膝上,代理國政。

當時,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都想染指王位,所以四處散播謠言,說周公想奪權,會對成王不利。

周公為了證明清白,主動找到位列三公的召公和姜太公,向他們解釋自己的苦衷,並得到他們的理解。

管叔和蔡叔見一計不成,又勾結商民發動叛亂。

周公率兵出征,不僅平定叛亂,還順勢收服了東方諸國,進一步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

四、封邦建國。

平定叛亂後,姜太公建議將俘虜的商紂頑民全部誅殺。但周公卻認為,該用德政收服人心。所以,他把商紂頑民遷居洛邑,並派軍隊駐紮在那裡負責監督這些俘虜。

天下初定後,由於國土面積大大增加,為了便於管理,周公又實行封邦建國的政策,將姬姓子孫和開國大臣,都分封為諸侯,並賜給他們封國,讓他們到封國去建設家園,同時達到天下共主的目的。

(東征平叛)

五、建制設章。

早在商紂王朝時,王位的傳承不光可以父子相傳,還能兄弟相傳。

但這樣的傳承製度亦有弊端,因為不論傳子還是傳弟,都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從而引發王室爭鬥,造成國力衰弱。

鑑於種種弊端,周公制定了嫡長子繼承製,這樣就讓其他的兄弟都沒有爭奪王位的藉口。

六、完善禮樂。

為了使王權能長久鞏固,周公還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進一步將人的身份進行細劃,同時確立長幼尊卑等規範,嚴格按照等級制度來約束諸侯和百姓。若是有人在衣服、居室和禮儀上不合禮儀,就等同僭越,可以問罪。

而不同等級的人,在舞樂上也都有講究,不同的級別享受不同的舞樂。同時在樂隊的人數上,也有要求。

凡是樂隊的人數與自己的身份不符的,那都是要治罪的。

(分封諸侯)

七、還政於王。

周公代周成王攝政6年,由於他的努力,周王朝從初建不穩定的局面,慢慢轉危為安,走上正軌。

周公見周成王已長大成人,於是毫不猶豫地把王權還給了周成王。

由於周公一心為公,且一直宣傳德政,再加上他在還政於周成王時,絲毫沒有推諉,因此得到了後世的肯定。

其中,孔子最尊崇周公的仁德,由於經常研究周公的文獻,因此夢中多次出現周公。孔子又曾感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樣的話。

後人因此假借周公之名,寫下了《周公解夢》這樣的書。

實際上,孔子說“夢見周公”,是表明他在精神上和周公的相通性,表明自己的學說,與周公的主張是一脈相承的,同時也是對周公為人為政的極大肯定。後人不理解,把周公當成了個“預言家”,靠他來預知未來。說起來,這件事也是挺荒唐的。

不過,雖然荒唐,但因為周公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經他具有良好的仁德,又經過孔子大力傳揚。因此,才讓後人那麼迷信他。

(參考史料:《史記·周本記》《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