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魏晉南北朝簡史:褚裒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魏晉南北朝簡史:褚裒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關鍵詞:桓溫滅成漢、殷浩北伐

前因

桓溫滅成漢:347年,東晉將領桓溫率軍進攻成漢,大敗成漢軍,成功攻佔成漢都城成都,成漢末代君主李勢向桓溫投降,成漢就此滅亡。東晉皇族司馬氏擔心桓溫功高震主,暗地裡壓制他的勢力。

▲桓溫滅成漢

後果

殷浩北伐:352年,東晉將領殷浩率軍北伐,行至許昌時,殷浩的部將謝尚沒有安撫好從冉魏歸降的將領張遇,導致張遇佔據許昌進攻殷浩的部隊,謝尚被擊敗後,殷浩只好率軍返回壽春,北伐失敗。

▲殷浩北伐圖

詳細過程:

一、褚裒北伐

349年,東晉的徵北大將軍褚裒(póu)率軍北伐,進攻後趙。

當時北方的後趙君主石虎去世,石虎的幾個兒子互相爭權,導致北方陷入混亂。東晉想抓住這個機會,計劃派兵北伐滅亡後趙,恢復中原。

駐鎮江陵的徵西大將軍桓溫率軍進駐安陸,試圖北伐。桓溫此前滅亡了成漢,控制著東晉在長江中上游的大片國土,權傾朝野。朝廷怕他北伐立功後再也沒人能節制他,所以沒有允許他作進一步的行動。

▲北伐示意圖

褚氏是當時掌控朝政的四大家族之一。褚裒是晉穆帝的外祖父,也是司馬氏皇權的重要支持者。他雖然位高權重,但沒有像桓溫一樣爭權,在朝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褚裒提出率軍北伐後,得到了朝廷的支援。

朝廷任命褚裒為征討大都督,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出發,領軍北伐。

▲位於遂寧市的桓溫雕塑

二、壯大聲勢

此前,後趙駐守壽春的揚州刺史王浹投降了東晉。東晉朝廷派東將領陳逵進兵佔據壽春。褚裒讓部將王頤之、麋嶷先後率領部隊進佔彭城(今江蘇徐州)和下邳(今江蘇睢寧),以壯聲勢。

褚裒率領的主力部隊抵達彭城後,北方百姓紛紛前來歸附。褚裒又派部將王龕進攻沛國(今江蘇、河南、安徽交界處),收降郡中二千多人。

當時魯郡(今山東曲阜、泗水、滕州一帶)有五百餘家百姓約定歸附東晉,向褚裒請求支援。褚裒派遣部將王龕、李邁率領三千士兵前去接應。

▲沛國圖

後趙君主石遵為了應對褚裒北伐,任命將領李農為南討大都督,率兩萬騎兵前去阻擊晉軍。

王龕率軍到代陂(今山東滕州)這個地方時,正碰上李農的部隊。李農的兩萬騎兵和王龕的三千士兵展開激戰。由於兵力相差懸殊,晉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王龕被後趙軍俘虜。

代陂戰敗後,東晉朝廷大感驚慌,連忙讓褚裒率軍退兵。陳逵燒掉了壽春積聚的財物,毀掉了城池,從壽春撤軍。

褚裒退兵駐紮在廣陵(今江蘇揚州)。那些南下投靠東晉的百姓失去了晉軍的援助,被趕來的後趙軍殺死,遇難者共計二十幾萬人。

▲後趙疆域

三、北伐失敗

褚裒北伐失敗後,主動上疏請求貶職處分,留守廣陵。穆帝下詔,稱此次戰敗是王龕的責任,讓褚裒回去繼續鎮守京口。

褚裒是穆帝的肱骨大臣,也是何氏、庾氏兩大家族牽制桓溫的重要力量,朝廷並沒有給予實質性的處罰。褚裒此次戰敗,在於出兵太過匆忙,能夠動用的兵力和物資太少,而且褚裒軍事才能確實比較平庸。不久,褚裒因心懷愧疚,在京口病發身亡。

▲晉穆帝司馬聃(343年-361年7月10日)

結論

褚裒北伐是東晉朝廷收復中原的一次軍事行動,也是壓制桓溫的一次政治安排。當時桓溫控制長江中上游的廣大地區,拒絕給與褚裒任何援助,是褚裒北伐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文獻】

陳顯泗主編.《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湖南出版社,1992年12月:第79頁

《漢朝西漢簡介及漢朝西漢歷史概述》

《晉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六十三》

《後漢書》郡國二十 刺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