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甄嬛傳》裡的毛曉彤,讓我看到了最險惡的人性

如果說《甄嬛傳》裡,有什麼驚鴻一瞥的人,那一定是毛曉彤飾演的瑛貴人。

她出現在《甄嬛傳》的尾聲處,在一片腥風血雨中,如一枝兀自盛放的“美人面”,清麗沉靜,讓人心下亦覺安寧,是一種很美好的存在。

也正是因為太美好,她被處死之時,我滿腔悲憤,一度怨恨起甄嬛、敬妃、浣碧、四郎等等這些《甄嬛傳》中重要的角色。

因為瑛貴人的生與死,全是被他們決定的,他們在她身上,釋放出了最險惡的人性。

瑛貴人進宮,就是一種身不由己——她是替甄玉嬈來承擔命運悲劇的。

皇上當時看上了和純元極為相似的玉嬈,一心想讓玉嬈進宮。

玉嬈和甄嬛自然都是不願意的,一入宮門,從此人生只剩無可奈何,這個道理,甄嬛懂,玉嬈也懂,更何況,玉嬈那時也已經有情投意合的心上人,就更不願意進宮了。

瑛貴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浣碧安排進宮的。

甄嬛的原話是:

“皇上的眼睛總是盯在玉嬈身上,得想個法子撇開皇上的心思才好。”

這句話的潛臺詞完全可以理解為:

我們家玉嬈不能進宮受罪,必須過得快樂自由,那就找一個好看的,我們可操控的女子,來代替玉嬈吧。

甄嬛關心過那個頂替玉嬈的女子將會是什麼命運,又是否心甘情願嗎?

我覺得沒有的。

甄嬛那時已經成為權利的擁躉者,是一個為了贏,可以不惜代價的人,她只維護自己家族和戰隊的利益,只要那個人不是玉嬈,她無所謂的。

她早就不是從前那個說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甄嬛了。

所以在瑛貴人入宮這件事上,

她奉行的是“己所不欲,那麼就利用權力強加於人”的準則,

甄嬛後來很多事,其實都是這麼幹的。

執行者是浣碧。

浣碧選定瑛貴人,有她自己的考量。

瑛貴人入宮前,是果郡王府的人,名字叫採蘋。

浣碧形容她時說了一句話,她擔得起進宮這個重任,因為整個王府,包括清涼臺,採蘋的容貌都是拔尖的,人品也好,對果郡王忠心耿耿。

美,一定是浣碧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因為如果沒有過人的美貌,怎麼可能吸引皇上的注意力,讓他不再總把眼睛盯在玉嬈身上呢?四郎,那可是審美極好,又領略過各種美貌的人,所以很懂辨別美貌。

找個姿色和氣質平庸的,他恐怕看都懶得看一眼。

所以,當甄嬛提出要找個好看的女子分散皇上注意力時,浣碧很快就想起了常常在她身邊的採蘋(瑛貴人),於是她主動擔起了這件事——剛好身邊有人,剛好能幫自己的姐妹。

當然,後來浣碧也有點自己的小心思。

那就是,放著這樣一個美人在果郡王身邊,她恐怕也不怎麼甘心。

所以送瑛貴人進宮是最好的選擇:一舉三得。

既解了甄嬛和玉嬈的困境;又消解了自己的嫉妒與不甘;三來,人是以果郡王府的名義送進宮的,還能順帶表達一下果郡王對皇上的討好和忠心。

瑛貴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宮的,從頭至尾,在這件事上,沒有一個人問過她的意願,雖然她表達了自己的不願意。

因為,她的意願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符合了所謂上等階層的利益。

哪裡由得了她作主呢?一個女人,再好看,在當時,也不過似一件物品,任由比她高一階層的人支配、使用。

客觀來說,在這件事上,瑛貴人是最無辜的,甄嬛和浣碧都是充滿算計的,她們不自覺地執行了一場自上而下的盤剝,將自己人性裡的自私和虛偽展露無遺。

瑛貴人的死,也是一場身不由己。

她是以答應身份進宮的,沒過多久,就晉為貴人,從這一點來看,皇上應該是喜歡她的。

後來敬貴妃也在閒聊時,說瑛貴人正得寵;

皇上也誇過瑛貴人,說在彈箏這件事上,瑛貴人當屬第一,還贊她溫柔嫻靜,不爭寵,很難得。

如果沒有三阿哥糾纏,瑛貴人最後,倒也能過上還算風平浪靜的人生。

但偏偏因為長得美性格好,被三阿哥看上了,又偏偏這件事被敬妃看出來了。

敬妃為了打擊皇后和三阿哥,直接在皇上那裡告發了這件事。

結果最後,皇上為了保全皇室顏面,直接給瑛貴人安上了勾引皇子的罪名,命人勒死了她。

敬妃決定告發這件事的時候,考慮過瑛貴人的處境嗎?我覺得也沒有,因為在她心裡,打擊皇后,實現自己的利益,才是首要目的,至於瑛貴人會面臨什麼樣的結果,她沒認真想過,因為那不是多重要的事情。

不用為敬妃洗白,就算她沒料到皇上會處死瑛貴人,她也肯定知道瑛貴人一定會被處罰。

說到底,還是因為瑛貴人這個活生生的人,抵不過她在宮鬥中可撈到的那麼一丁點利益。

甄嬛得知這件事,也沒什麼反應,皇上當著她的面處死瑛貴人,從始至終她沒開口求過一句情。

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年進宮的是玉嬈,面臨的是現在這樣一種境遇,甄嬛會這麼無動於衷嗎?

從心底深處,甄嬛也只是把瑛貴人當成一件好用的工具。

瑛貴人死後,甄嬛和敬妃談起這件事,只有一句感慨:“陪我為瑛貴人上炷香吧,也是可憐人。”

一條人命,到最後只換來這麼一句輕飄飄的話。

瑛貴人的確是可憐人。

但我覺得這句可憐,要由我們觀眾來說,因為瑛貴人的悲慘結局,固然要怪四郎,但甄嬛、浣碧、敬妃都不無辜,她死於劇中女性對階層的擁躉,以及對他人生命的輕慢。

更讓人覺得諷刺和悲涼的是,恐怕甄嬛並未覺得這事她也有責任,她把一切都推給皇上,認為後宮種種悲劇全是因為皇上太無情和冷血。

但,不知道甄嬛有沒有意識到,其實後來的她,早已同樣走入了那條無情的道路,她和四郎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同一種人,只是她不敢承認,也不願承認,她的心始終渴望活在那年杏花微雨裡的美好,但她知道那種心境早就遺失了。

甄嬛在瑛貴人死後說了一句話:“瑛貴人的確無辜,可是果郡王無端被疑,更是無辜。”

這是一句多麼無情的話,一個純淨美好的生命,竟抵不過她所愛之人受一點點委屈。

更無情的是,轉眼甄嬛和敬妃,連給瑛貴人一點感慨也懶得給了,因為她們發現甄嬛又懷孕了,倍感興奮,又可以開始和皇后進行新一輪的較量了。

《甄嬛傳》看到最後真的只覺徹骨悲涼,因為編劇殘忍到一點美好都不給觀眾留下。

皇后爭權全靠打胎,甄嬛上位全靠懷孕,那讓我由不得不感慨:原來在這個權利和慾望都足夠大的地方,生命也不過是鬥爭的工具。

瑛貴人的進宮以及結局,不過是讓我們再明明白白看一遍:甄嬛的一生,到底是怎樣走完的。

又或者說,是讓我們看明白每個一入後宮再無自我的女人是怎麼渡過這一生的:要麼,死在自己最美好的心境裡,像瑛貴人,像眉姐姐;要麼活成自己最厭憎的那一種人,像甄嬛、像皇后、像敬妃……像很多很多人一樣。

再次覺得慶幸,還好我們生活在一個可以自己選擇命運的時代,不再有那麼多無可奈何,不再有那麼多身不由己,於是,才有那麼多美好的靈魂以及可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