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權臣違背王命擁立新君主, 半截又後悔了——趙盾的無奈

公元前621年,中原第一大國晉國國君晉襄公去世。晉襄公屬於英年早逝,諸子皆幼,去世前他將幼子姬夷皋託付給上卿趙盾,囑託他輔佐新君繼位。趙盾幾個月前剛剛被提拔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上卿,對有知遇之恩的晉襄公甚是感激,決意踐行國君的遺命。

父死子繼,本來沒什麼可多說的,更何況還有國君的遺命。然而在諸侯混戰的春秋時期,這條慣例還沒有那麼強的約束力。相對於維持王室血脈的正宗,國人更希望擁有長君,國君登基便具有理政能力,對維持國家的穩定的作用不言而喻。晉襄公便遇到了這種情況,他寄予希望的幼子還在襁褓之中,顯然沒有治國的能力。他將國家託付給一個嬰兒,在時人看來是很不負責任的。在他去世之前,有他壓著一切還好說,但他死了以後,朝臣和宗族們就開始有意見了。

趙盾很快發現了風頭不對,很多人並不認同幼兒登基。如果趙盾是掌權多時的老臣還好說,一句話就可以把不合時宜的言論壓下去。然而實際上,他任上卿還不到一年,年紀也才三十出頭,他在晉國根本沒有那種一言九鼎的氣魄和力量。除了逝去的國君遺命,他還要考慮活著的人們的意見。人言可畏,說的並不是讓人聽聽而已,一介權臣擁立幼主,難免不被人懷疑有專政僭越之心。

趙盾思慮良久,決定另立長君,其他大臣紛紛表示贊成。大臣們立刻開始尋思立哪位公子。晉襄公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晉文公重耳,重耳確立了晉國在中原的霸權,在當時威名赫赫,同時也是個多產的父親,光有名字記載的兒女就有七八位。晉文公縱橫捭闔,將諸位公子遣送到各國為質,以結盟約。晉襄公繼位後,他的那些兄弟們也沒侄子可以代替,只能繼續待在國外。

趙盾就在這些在外的公子中摘了一個遍,覺得在秦國為質的公子雍不錯,公子雍年紀為長,甚有賢名,而且立他還可緩和襄公時與秦的緊張關係,贏得強大盟友,一舉多得。趙盾一推公子雍,果然應者眾多。但是,有同意的就有反對的,晉國此時的二把手賈季就發表了不同意見,他推舉公子樂,他認為文公最寵愛的是辰嬴,她的兒子登基才更有說服力。趙盾當即反對,公子樂所在的陳國實力很弱,位置又偏遠,沒有交好價值,而且辰嬴名聲相當差,難當國君之母。

賈季還是不服,乾脆繞過趙盾,徑自派人去陳國接公子樂。趙盾的一把手不是白當的,立馬發覺了賈季的行動,當機立斷,派殺手將公子樂誅殺在半路,同時免去賈季的職務。賈季自知難以倖免,倒也光棍,直接跑到翟國去避難。

趙盾排除了不同意見,立刻派人去接公子雍。秦國此時當政的是秦康公,秦晉前些年互相聯姻,甚至留下秦晉之好的佳話。公子雍和秦康公即為表兄弟,自秦穆公死後,秦國國力日益下降,秦康公想抓住擁立新君的機會,結好晉國。於是馬上派出軍隊護送公子雍回國登基。

回頭再看趙盾,他本想安靜地等公子雍回來就好了。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原太子夷皋的母親穆嬴不樂意了,她本來可以當太后的,襄公也是親口答應的。可怎麼人一走,臣子們立馬變卦了呢!穆嬴不答應,她一聽說趙盾已派人去迎公子雍,立馬跑到朝堂上與趙盾理論,一個勁兒地要求趙盾履行對襄公的承諾,他們母子又沒犯錯,憑什麼說廢就廢。趙盾自知理虧,只能躲著穆嬴。可穆嬴根本不顧這一套,朝堂上鬧完,又跑到趙盾府上接著鬧。趙盾又不敢把襄公遺孀怎麼樣,頓時苦惱不已。

穆嬴見自己一個人不行,又發動交好的公室成員去給趙盾施壓。趙盾一見穆嬴不依不饒,心裡不由又打起退堂鼓。他公然違背遺命另立新君,會不會在日後淪為他人的口實?雖然他趙盾一心為社稷,而且違背王命的也不止他一人,但這罪名若落實了,責任可全在他一人。

趙盾越想越怕,越來越覺得之前考慮不周。擁立幼主,對上卿也不是一件壞事,而且他是被逼無奈才這麼做的,別人不能拿這一點來質疑他。

趙盾的主意便在女人吵鬧的施壓下又改變了,變回了履行遺命的初衷。尷尬的是,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已經上路了。趙盾他這麼變來變去,如何面對秦軍和秦康公?如何對得起公子雍?

趙盾自知對不起秦國和公子雍,心想反正把他們得罪了,既然如此,那就得罪個徹底吧。他知道秦國定然不會答應再立夷皋,會跟新國君過不去。既然提前知道了秦國的態度,對於反對自己的敵人就沒有什麼好客氣的了。

趙盾親自率軍去迎接秦軍,到了令狐之地後,碰上了護送公子雍的秦軍。秦軍還不知晉國政局的新變化,更不知來迎接自己的晉軍不懷好意,軍營防禦相當鬆懈。趙盾見有機可趁,也不做什麼申明,直接派兵偷襲秦軍。秦軍根本沒有防備,大敗虧輸而去,公子雍從此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秦康公後來得知了這一變故,知道被晉人耍了,決意和晉人不共戴天,轉過年來便盡遣大軍攻晉,討回公道。奈何國力比不上晉國,幾年對峙沒討到什麼便宜,國力反倒愈加衰弱。

趙盾自恃擁立新君之功,徹底掌握晉國軍政大權,名頭甚至蓋過了國君。新登基的晉靈公夷皋長大懂事以後,對把持朝政的趙盾越來越不滿,終於爆發了又一次晉國君臣大戰,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