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平之敗的責任,全部由趙括來負嗎?王陽明對此有不同看法

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以周天子為統治中心的諸侯國鼎立形式。然而周天子一脈貪圖享樂,不顧朝政,使得不少諸侯國鑽了空子,諸侯王們在強大自身的同時也萌生了一統天下,成為千古一帝的念頭。他們透過變法改革奮發圖強,在強大自身的同時也吞併了許多小諸侯國。在三家分晉之後,周天子統治地位幾乎跌到了谷底,而諸侯王們的爭鬥也正式邁入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戰國末期最有歷史性意義的戰爭便是長平之戰,而正是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才使得秦國有了一統天下的資本。那麼導致長平之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導致的麼?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緣由

長平之戰趙國敗,秦國勝利取先機

在戰國初期,趙國君主率先憑藉著變法使自身強大了起來,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都已經領先於其他諸侯國。此時的趙國君主便萌生了一統天下的念頭,然而他未曾料到幾代人打拼的基業,竟然因為長平之戰的失敗而成為了泡影,自此之後,趙國成為了喪家之犬,再無力與其他諸侯國爭鬥。

公元前270年,秦國軍隊萌生了想要越過韓國攻打趙國的念頭,然而卻被趙國名將所擊敗。此時魏人范雎來到秦國,向秦國統治者提議可以採用遠交近攻的方式,率先攻打魏國,在取得勝利之後,再將戰火轉向韓國。秦國統治者認為這一計謀甚是好用,於是於公元前262年命令將領攻打韓國,幾番爭鬥之下,徹底的將韓國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絡切斷。

韓國君主得知此事之後,萬分驚恐,派出使者向秦國求和。但怎奈管理上黨郡的平陽君先他一步,前後周旋於趙國君主以及秦國君主左右,使了一招禍水東引,將矛盾引到了趙國以及秦國之間。在趙國接受上黨郡之後,雙方之間的矛盾也就此爆發,而秦國也決定出兵攻打趙國。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爆發。秦國將領帶領著數萬兵馬向長平的趙國軍隊展開了進攻。趙國君主派名將廉頗迎戰,一路上勢如破竹,擊傷了秦軍的偵察兵。而秦軍的偵察兵也並非是等閒之輩,在臨死之前還殺死了趙軍的一員大將。兩個月之後,秦軍將領趁趙軍不備,率先進攻攻毀了趙軍營地,並擊敗了廉頗,斬殺了趙軍四名大將。此戰之後,秦國軍隊便佔領了趙國兩處極為重要的軍事重地。

趙軍接二連三的戰敗,使得君主惶恐不已。雖對廉頗心生不滿,但又無計可施。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雙方之間的爭鬥也正式進入了僵持階段。秦國將領為求突破,便命令自己的手下散播謠言,稱唯有趙括一人才能打敗秦軍。趙國君主得知此事之後,欣喜若狂,病急亂投醫,並令趙括外出帶兵攻擊秦國軍隊。然而趙括此人不過是一個熟讀兵法,從未上過戰場的軍事小白而已。在上了戰場之後更是急功近利,根本不顧及後果。

白起等一眾人便是抓住了趙括的這一特點,佯裝失敗,誘敵深入,將趙軍主力團團包圍,使其斷糧46天之久。而在這46天當中,趙軍士兵大多數都被餓死。隨後,白起等人抓住這一關鍵機會進行反擊。沒過多久,長平之戰徹底結束,趙國的精良部隊在戰爭當中悉數耗盡,元氣大傷,再無力單獨和秦國進行全方面的對抗。

全軍覆沒血成河,趙括雖死難解恨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秦軍在長平之戰當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極大程度上的削弱了趙國的綜合實力,創造了極為優越的條件。而在此次戰役結束之後,白起又奮力直追,將自己手下的一眾兵馬分為三路繼續向其他諸侯國發起了進攻。當時的白起確實萌生過想要一舉殲滅趙國的想法。但由於那時的趙國早已經成為了喪家之犬,早一天滅亡與晚一天滅亡已經沒有任何差別。

長平之戰血流成河的場面,讓韓國十分驚恐。趙國為求自保,只能與韓國抱團取暖,派出使者,帶著奇珍異寶來到秦國,希望能夠與秦國和解。秦國君王欣然接受了韓國和趙國的示好,並與兩人達成協議,暫時保住兩個國家短暫的安全。趙國君王在解決了一切爭端之後,打算處置趙括的家人。在其看來,趙括雖然已死,但他對國家造成的危害是不能原諒的。可是趙括在臨行之前,其母多次勸阻,希望趙括不要上戰場送死,而且趙括的父親趙奢也不能動。最後,趙國君主也沒有任何行動,只能自認倒黴。

罪魁禍首存爭議,獨特見解很新穎

雖然長平之戰已經過去數千年之久,但對於後世之人來說,趙括就是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罪魁禍首。而人們之所以會如此認為,其主要原因也在於司馬遷。在司馬遷撰寫的《史記》當中,趙括被描繪成了一個未曾斷奶的成年巨嬰,他不僅居高自滿,而且還看不清現實。臨行之前不聽父母的勸阻,執意奔赴戰場,想要建功立業,光耀名門。然而紙上談兵終成空,就算是後悔也無濟於事。也正是因為趙括的種種作為,司馬遷連同後世之人都認為趙括就是一個負面人物,甚至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然而王陽明認為,後世之人的諸多評論過於偏激,而趙括也根本沒有司馬遷所說的那麼不堪。如果仔細探索長平之戰的諸多細節,就會發現趙括的死是非常冤枉的,他不僅成為了背鍋俠,還被迫成為了趙國衰敗的罪魁禍首。首先,趙括是一個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親趙奢乃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趙括的出生就註定他可以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父親打拼下來的一切。然而他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主動提出要上戰場為國立功,由此可見,趙括並非是貪圖富貴的紈絝子弟。而且趙括是有些本領的,他的許多見解也曾得到過趙奢的贊同。但怎奈長平之戰,趙國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之境,無論是誰都難以改變歷史。

結語

:封建帝王時期,統治者總會將錯誤歸結於他人的身上,從而拋開自己身上的罪名。這樣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僅讓許多人為之喪命,也終究無法改變國家破敗不堪的現實。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歷史的悲劇,也是無法改變的結局。而是人在審判過去的同時也應該冷靜沉著,不應該被別人的想法所引導。對此您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