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唐朝警惕性最高的將軍,皇帝剛賜給他免死鐵券,他就直接叛變

自古武將就是高危職業,尤其是軍功很高的武將,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之心。

為了向武將表達自己的善意,有些皇帝會給軍功非常高的武將賞賜免死鐵券,

比如唐朝皇帝就曾給李懷光發放過免死鐵券,因為他曾經救皇帝於水火之中。

然而李懷光對免死鐵券的到來不僅沒有感到安心,反而迅速決定叛變,因為在李懷光看來

,皇帝給自己賞賜鐵券就是對自己動了殺心

。事實上,皇帝只是想要試探一下李懷光的忠心,誰知他太過敏感,順著免死鐵券想出了很多事情,最後乾脆直接叛變。

李懷光自小跟隨父親出征,後來負責守衛邊境重鎮

李懷光出生時的唐朝

,已經不是鼎盛時期的唐朝,而是中後期的唐朝。此時的唐朝缺少有才能的武將

,李懷光是這一時期為數不多的名將,他的父親是朔方將軍,同樣也是一代名將。

家學淵源的李懷光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跟隨父親上戰場,參與到戰爭當中。

這些戰爭給了他豐富的經驗,同樣也為他在軍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

軍人的思想非常簡單,李懷光在他們身邊長大,很自然地被他們當作自己人。

這一時期,

唐朝主要的作戰物件是吐蕃,吐蕃的戰力非常強盛,李懷光主要負責這部分戰場,他的功績也基本來自於此。

年紀漸長後,李懷光開始負責守衛吐蕃和唐朝邊境的鄰近地區,主要駐紮在一些軍事重鎮,防禦吐蕃偷襲。

在李懷光的帶領下,

唐朝軍隊多次擊退了吐蕃的偷襲,使得吐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敢再進犯大唐。

此時大唐已經開始出現頹勢,像李懷光這樣能震懾住外族的將領並不多,且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很激烈,朝廷的主要目光並沒有放在如何對抗吐蕃等外族上。

這種情況下,

李懷光的處境其實非常危險。雖然他的出身不錯,但是不管是朔方將軍還是李懷光,都常年在外,遠離政治

他們對朝廷內部的情況並不清楚,也沒有非常交好的重臣能夠幫他們留意政治走向,這讓李懷光在政治上根本沒有方向。

唐德宗登基後各地叛亂,李懷光救皇帝於水火之中

少年成名的李懷光雖然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但是面對政治,他只是一個新手。

他不懂很多政治上的爭鬥內幕,心性也沒有得到足夠的磨練,

習慣用戰場思維解決問題。

常年混跡于軍人隊伍之中,李懷光習慣了直來直去地溝通方式,面對朝廷和統治者也是一樣的處理方法。

這種方法在朝廷內的很多人看來,就是典型的居功自傲,

這讓李懷光無意中得罪了很多人。

因為多次立下軍功,李懷光本人也開始浮躁,

認為自己的實力非常強,對自己產生了過高的認知。

這種情況下,其實只需要遇到些打擊,李懷光就很容易頓悟,可惜命運不僅沒有給他打擊,反而轉手送了他更大的功勞。

唐德宗登基3年後,許多地方都開始叛亂,為了保命,唐德宗選擇逃到東北。

讓唐德宗非常絕望的是,

叛軍不僅一路跟隨希望徹底消滅他,還在路上選出了新的皇帝,最後將唐德宗圍困,

逼他投降。

就在唐德宗困苦之時,得知訊息的李懷光迅速帶兵拯救了唐德宗,成功擊敗叛軍

,鞏固了唐德宗的帝位。

從此之後,李懷光成了唐德宗和大唐的恩人,唐德宗對他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

而李懷光本人,對這一情況非常清楚,甚至以此為傲。雖然此時的他並沒有不臣之心,

但是李懷光的行徑讓唐德宗很難不懷疑他。

自從李懷光救了唐德宗後,他就開始對唐德宗發號施令,甚至要求唐德宗按照自己的喜好殺人。

皇帝賞賜免死鐵券作為試探,誰料李懷光直接造反

如此囂張,也難怪唐德宗始終對他抱有懷疑。在李懷光看來,自己只是明確表達自己的傾向而已,

但是在唐德宗看來,李懷光的這些舉動就是在試探和挑釁,是對自己皇權的威脅。

這是李懷光常年不接觸政局的結果,偏偏此時已經沒人能讓李懷光真正忌憚,

所以他的這種自傲心理開始無休止的膨脹。

在李懷光想除掉的人中,就包括當時的宰相。

雖然李懷光多次想讓唐德宗賜死宰相,但是早就不滿於李懷光行事作風的唐德宗這一次並沒有依從李懷光

。在唐德宗看來,他不能一味縱容李懷光,否則自己的皇位就真的不保了。

不過唐德宗也擔心李懷光突然發難,所以他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方案:看在宰相官職很高的面子上,

各退一步,唐德宗將宰相貶官,李懷光放棄賜死宰相的想法。

宰相被貶官後,許多大臣開始自危,擔心自己步宰相後塵

,而且他們都懷疑李懷光確實有謀反之心

。在眾多大臣的建議下,唐德宗決定試探一下李懷光,給他賜了一個免死鐵券。

在唐德宗眼裡,

只要李懷光收下了免死鐵券且沒有表現出抗拒的情緒,那就說明此時的李懷光並沒有反心。

誰知李懷光看到免死鐵券,當即認為唐德宗想要殺自己。

按照李懷光的武人思維,

皇帝只有想要殺一個人,才會給這個人賜免死鐵券,

否則這個鐵券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簡而言之,就是皇帝想殺自己。

想通這一關節後

,李懷光直接選擇起兵造反,在他看來,自己這種做法只是為了保命,但是在他手下計程車兵看來,李懷光此舉讓人無法理解。

確實,李懷光的這種反應太過激烈,很難說服那些效忠於大唐計程車兵。

剛剛起兵不久,許多心中仍然只信服大唐政府計程車兵紛紛離開了李懷光的隊伍。

不得軍心的李懷光很快兵敗被殺,

可見李懷光的威望建立在他是大唐將領的基礎上,一旦他選擇反叛,這些士兵就會迅速同他劃清界限。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再論李懷光之叛;王效鋒;乾陵文化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