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朝末期,有能力“成為皇帝的項羽”為何不稱帝?原因是這樣

在鉅鹿之戰中,項羽在二十多歲時就一戰成名,一舉擊敗了秦國軍隊的主力,成為了反秦起義軍的領袖。而名義上的盟主楚懷王都對他無濟於事,而第一個進入關中接受秦王投降的劉邦也對他無濟於事。當時的他如果想成為皇帝,可以說只是一句話的事情,但是項羽為什麼選擇當霸王而不是皇帝呢?

項羽

第一,皇帝的概念在當時還沒有深入人心

“皇帝”一詞是秦始皇嬴政消滅六個國家後給自己的一個榮譽頭銜。可以說是對政治的一種創新。但是,秦始皇封給自己的這個榮譽頭銜後,短短十年秦朝就滅亡了。導致皇帝的概念並沒有滲透到各地起義軍領導人的心中。在他們看來,將七個國家劃分和統治、並且每個國家都各自的王想法更加強烈。作為楚國舊貴族後裔的項羽,可能有同樣的想法。

第二,秦朝帝制時代結束的時間太短了

項羽認為,雖然秦始皇廢除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這樣雖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但這也是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由於地方上沒有相應的諸侯國對秦朝的支援,秦朝不得不面對各個地區的起義軍,最終人數眾多,導致寡不敵眾。而項羽親自經歷了這場起義變故,並親自感受到了秦朝中央的放縱、暴虐,因此在他看來,帝制並不是保護他和控制天下的最佳選擇。相反,儘管歷史上周朝實行的分封制度,在後來也遭到了滅亡,但它也持續了整整800年時間。因此,項羽覺得如果他想維持楚國的長期統治並保持對權力的長期控制,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繼續實行周朝的分封制度,讓其他封國來支援和擁護他的統治。保持長期穩定、長期的統治的局面。而在劉邦成為皇帝后,他仍然沒有放棄分封制度,而是讓郡縣制和分封制共存。

項羽

第三,當時的局勢也迫使項羽採取分封制度。由於反秦起義軍不僅是楚人一家,而且還有許多其他各路起義軍,因此,在秦朝滅亡後,如果項羽不出讓土地,這將造成不可避免諸侯紛爭,最終導致諸侯的討伐。因此,分封制成為當時項羽的必然選擇,分封后成為皇帝必然導致王位的不穩定。就像後來的劉邦一樣,向來一直不擅長玩弄政治事務的項羽自然也不會喜歡這種方法。

第四,項羽自己的個人原因

項羽本人非常討厭、憎恨秦,因為秦國摧毀了他的國家和家人。因此,既然項羽非常討厭秦,按照項羽的性格,他一定會恨秦的一切,包括秦國建立的帝制。如果項羽想成為皇帝,那就說明他本人同意秦國建立的制度。因此,從個人情感的角度來看,項羽也不會成為皇帝。畢竟,成為皇帝與成為掌管天下權利的霸主一樣,但只是名字卻不同罷了。

秦始皇嬴政

因此,“皇帝”的概念在當時尚未普及。帝制也會造成的政權迅速瓦解,而分封制帶來的長期和平與穩定,這使項羽更願意成為統治一方的霸主。而不願意成為皇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