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走進安陽“公園+”(1)丨“+文化”:觸控古城的厚度

▲記者 趙文靜 攝

編者按:

近年,安陽市積極探索“公園+”綠地建設新思路,堅持“以人為本”建設理念,推行實施“公園+文化”“公園+分流島”“公園+停車場”“公園+農貿市場”“公園+加油站”“公園+微商業”等空間功能組合模式,透過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違(圍)還綠等措施,深挖可綠資源,打造便民綠色生態空間。

“十三五”期間,我市共實施完成園林綠化建設專案434個,完成投資39。39億元,建設綠地面積3539。49公頃,其中,新建提升公園17個、遊園66個、口袋公園127個。

自今日起,推出《走進安陽“公園+”》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安陽人時時都能感受到心底油然而生的幸福。

一個個大型公園、主題遊園、口袋公園,或古樸,或雅緻,或時尚,活脫脫地跳到了你的面前,猶如一顆顆綠瑩瑩的明珠,鑲嵌在古城的街頭巷尾。

孟夏時節,萬物並茂。藍天白雲,紅日灑下盎然生機,大地披上華衣彩妝。

5月18日清晨,位於文峰大道中段的彰德遊園,那座古樸端莊的牌坊迎著初升的旭日,與文峰塔遙相凝望,似乎在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穿過刻有“彰德古城”四個大字的牌坊,踏上景觀大道。遊園中心的廣場上,以民國初期彰德古城為縮影的地刻景觀,是此處一大亮點。不少晨練至此的老人,站在刻滿“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花崗岩石上,饒有興致地討論著說笑著,言語間神色裡,漾滿了對往昔的回憶。

▲記者 麻翛然 攝

“看,我們以前就住在東冠帶巷,這兒就是俺家……”從北京回來探親的張阿姨和老伴兒已離開安陽40餘年,她這次回來探親,聽外甥女說這裡有安陽老城的地刻,就想著來看看。“來這兒既能逛公園,又能看‘老城’、找回憶,很有意思。”張阿姨笑著說。

彰德遊園總面積2。03公頃,總投資910萬元,袁氏小宅、趙宅、謝國楨故居等文物群分佈其中,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市民在休閒、散步、健身、娛樂的同時,步入其間也能感悟到老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當日暮西沉,天空染上了一絲紅暈。聶村黨群文化廣場上卻熱鬧了起來。

“愛國家、愛集體,跟黨走、志不移。”“勤讀書、多學習,重科學、守法紀。”廣場長廊的文化牆前,傳來了滿是稚氣的誦讀聲,家住育才路的馬老先生正領著小孫女逐字逐句地大聲念著牆上的村規民約。

▲記者 麻翛然 攝

馬老先生說:“這裡的文化氛圍很濃,有聶村村規民約、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勞模語錄,我經常領著孩子過來,邊玩邊學,寓教於樂。”

沒有了豔陽的照射,市民或品讀勞模語錄、村規民約,或唱戲練嗓、圍坐對弈,或攜妻帶子、跑跳嬉鬧,享受著一天忙碌後的閒暇時光。

目前,全市已建有體現殷商文化的迎賓公園甲骨文水景牆、市民文化廣場商頌浮雕,體現安陽古城特色的彰德遊園、後倉坑遊園,體現紅色文化特色的聶村黨群文化廣場,體現科普文化特色的禮湖公園、CBD公園等各類文化遊園12處。

“近年,我市積極探索‘公園+文化’綠地建設新思路,升級改造現有公園,將景觀建設與歷史文化相結合,突出安陽文化內涵。”市園林綠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宋有生介紹,“下一步,我們將把紅旗渠精神、殷商文化、扁擔精神、甲骨文化等具有安陽特色的精神文化融入公園提升和建設中。”

厚重的歷史、優秀的傳統、紅色的基因,這些文化元素流淌於青青苗木、亭臺樓榭、小橋流水間,徜徉在園林景觀中,人們彷彿觸控著安陽文化的精彩與厚重。

▲記者 麻翛然 攝

原標題:走進安陽“公園+”(1)

“+文化”:觸控古城的厚度

(記者 高揚 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