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馬雲退出高德,高德被阿里拋棄了嗎?

近日,一則訊息再次將高歌推向風口浪尖。

根據天眼查,5月22日,高德軟體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馬雲等一眾股東退出,新增股東阿里巴巴文化娛樂公司。

現在佔股最多的是杭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但是阿里仍然是高德的實際掌控方,只不過馬雲不是高德的直接掌控人了。此前早有苗頭,在4月13日,高德軟體有限公司發生股權變更,馬雲降股從67%到25。283%。

高德的股東/資料來源:天眼查

高德看似依然是阿里的核心成員,但是已經從直系變為旁系。

高德成立於2002年,專注於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解決方案提供。在市場藍海下,逐漸搶佔車載市場,在2010年7月1日,於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一度接近9億美元,成為國內地圖軟體服務商海外上市第一股。

2010年是高德最高光的一年,但隨後的幾年遭受百度地圖的強力擠壓,資金緊缺,困難重重。

高德命運的轉折點在2014年2月,阿里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11億現金收購,此後高德完全成為阿里巴巴的子公司。高德作為被阿里富養的存在,不談盈利,光從財報的資料來看,高德的成績還是令阿里欣慰的。

據阿里巴巴釋出的2021年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財報披露,2021年4月,高德全月平均日活躍使用者數超過1億。

不僅如此,根據QuestMobile釋出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20半年大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高德地圖MAU超過5。3億。而在2020年12月百度財報中才披露,百度地圖MAU達到3。16億。從這一點看,高德地圖遠遠地把百度地圖在了後面。

但是近年來,高德深受負面口碑影響,作為繼淘寶、支付寶之後阿里的最大流量池,高德還能有新故事嗎?

1、高德是阿里和對手的工具人

從高德的歷年融資情況來看,阿里對高德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從上市以來獨寵高德,同時高德也是阿里的最強工具人。

高德的融資歷程/資料來源:烯牛資料

2014年,正是阿里佈局本地生活服務以及天貓網的關鍵時期,地圖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阿里獨寵高德,源於自身發展的需求,阿里要紮根B2C。2008年到2015年是B2C業務的爆發期。期間B2C業務複合增速高達114%,市佔比也從2009年的7。8%提升至2015年的52%。

早在2008年阿里已經開始佈局B2C業務,同時推出天貓,天貓的前身是淘寶商城。根據易觀資料,2011年第一季度天貓市佔率31。4%,2019年第二季度天貓市佔率62。4%。到今日為止,天貓一步步吃下電商的大部分蛋糕。

事情一環扣一環,網購的激增刺激了快遞物流的大量需求,在2013年5月,阿里聯合零售、地產、物流等企業,打造菜鳥網路,以此來完成商業閉環,為之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而高德和阿里合作後,在地圖搜尋、產品商業化、資料共享、雲計算等領域實現資料共享,而高德也隨即完成從資料到平臺再到入口的轉變。

高德的工具人形象被髮揮到極致,在2018年的財報中,阿里將高德地圖、釘釘、天貓精靈三項業務合併為“創新業務”,高德的任務是透過大資料數字地圖為外賣、乘車服務以及社交網路等主要移動應用提供技術支援。另外為汽車製造商以及APP使用者提供數字地圖資料、導航軟體、實時交通訊息。

在高德總部,馬雲說,它將保持高德品牌的獨立性,但希望高德能夠與其他部門密切合作,接受多元文化和建築。

高德不僅是阿里的工具人,也是競爭對手的工具人。

高德並不是第一家成立的地圖軟體公司,早在1997年12月22日,凱立德已經成立,它是我國GPS導航軟體的第一品牌,自主創新核心技術,連續四年是市場佔有率的冠軍。

在汽車行業爆發的時候,凱立德大力發展車載導航,在車機上,凱立德的覆蓋率超過70%。高德到2014年,只吃下8。1%的市場份額。那時候後進場的百度地圖也憑藉四維圖新有一爭高下的底氣。

緊接著在2013年8月28日,高德透過高德導航官方微博宣佈,高德導航手機應用實行免費政策,由原先的50元變成免費下載。下午百度導航也宣佈了免費的訊息。而凱立德無法放棄這份收入,成為跌落神壇的風水嶺。

其實高德之所以宣佈免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阿里迫於百度在本地服務版塊的佈局,2013年10月,百度收購糯米,完成團購業務的整合,瞄向本地生活服務。而阿里對本地生活服務向來重視,高德的舉措也就合乎常理了。

2、高德的無奈

根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6年手機地圖使用者使用功能分佈中,查詢路線資訊和定位導航仍排前兩位,佔比超過一半。而使用者選擇手機地圖影響因素分佈中,定位導航準確、資訊更新及時與操作更便捷等核心功能分別以61。2%、56。5%和50。6%的佔比位於前三。

而同樣的,使用者最不滿意的因素中,前三包括資訊不夠精準、耗費流量較多以及缺少智慧路線推薦,近年來,高德上線了推薦功能,比如可選步行少、地鐵優先、換乘少、時間短等各種選擇,但是被使用者吐槽最多的還是繞路問題和走小道。

說明高德的資料和演算法仍有提升空間,不同於百度採用四維圖新等資料,高德的地圖靠自採獲取資料。而資料採集主要是車輛採集、步行採集、航拍、眾包等模式。

根據艾媒諮詢,高德地圖資料來源多元化,大部分實時交通資料來源於UGC眾包資料,少量來源於計程車、物流等行業浮動車輛,高德外業實地採集人員獲取準確資料後,先將資料提交給內業人員進行資料加工處理,再對原始資料經過編輯、賦值等處理。最後地圖經過國家測試等環節進入市場流通。

但是在此過程中有些場景並不能完全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就像遇到施工等突發事件等。總體來說,高德的地圖技術有待進一步完善。

除了技術本身的弱點之外,高德作為聚合平臺,質疑之聲不斷,在黑貓投訴上,高德地圖的投訴量有3193起,已經完成2419起。而百度地圖的投訴量遠少於高德,有776起事件。

就在5月14日上午,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8家成員單位對滴滴出行等10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公司進行聯合約談,涉及問題包括網約車平臺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機制不公平透明、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以及網際網路貨運平臺壟斷貨運資訊、惡意壓低運價、隨意上漲會員費等問題,要求平臺正視並立即整改。

高德之所以類似事件屢禁不止,是因為它太過龐大的體系,從而導致內部管理能力欠佳。“網約車聚合平臺”是在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上任後,聯合神州、曹操、首汽、摩拜、飛豬、享道等中小打車平臺所組建的。

高德是純第三方聚合平臺,到2020年7月,高德接入的第三方平臺數量超過40家,是聚合模式中規模最大的網約車平臺,但是它龐大的體量掩藏不住日漸暴露的管理欠缺的問題。

3、高德還能有新故事嗎?

高德在被阿里收購之後,雖然在轉型向網際網路產品靠攏,但是“做好一張地圖”的基因是根植於骨子裡的,就阿里所言,高德的任務不是以盈利為主要目標,最佳化自身技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015年,高德聯合古北水鎮、烏鎮推出“智慧景區”服務。景區向來是人流聚集點,從另一方面來說,高德也是在曲折獲取使用者的好感。

推出“智慧景區”,旨在打造智慧景區解決方案,解決景區內部地圖資訊閉塞、景區資料維護成本大、使用者出遊體驗差的痛點。高德推出智慧景區開放平臺,遊客下載APP將得到遊前、遊中、遊後全週期服務;從景區端的視角來看,為景區賦能,提供管理決策。

另外在2020年高德地圖與KuWeather達成合作,將路面氣象預報服務應用於智慧高速解決方案,為廣大出行使用者及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精細化路面氣象服務。

高德多年來始終未變的焦點是“活資料”,作為三家巨頭中唯一擁有“三甲”資質的地圖,就意味著它存在更多的可能。

活資料一詞,由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提出,活資料有兩個概念,第一是資料是活的;第二,資料必須是被活用的。

其實在2016年高德已經在AI引擎和大資料結合上發力,企圖建立真正的活地圖,在2020年12月27日,高德又重申了這個概念,高德地圖技術副總裁於志傑透露,基於自主採集能力的進化、大資料能力的升維,高德地圖正在建立起目前國內唯一的地圖‘活資料’。

活地圖意味著將來使用者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哪家店新開了,哪家店倒閉了,或者哪條路不通了。每時每刻資料在時時又準確地更新中。

高德儘管不產生盈利,但是作為地圖大哥的地位,擁有自主創新力,並且背靠阿里,只要用技術和服務在口碑上扭轉使用者的以往的負面形象,那麼高德的地圖一哥的地位將穩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