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還是看看二十年前這些驚世容顏吧

《大宋宮詞》肉眼可見的口碑江河日下全面崩盤。

開分6。1到今天不過數日,直接落到3。9,眼瞅著似乎還有退步空間。

不禁一邊感嘆李少紅怎麼了,一邊懷念起二十年前那部神作《大明宮詞》。

不清楚的人看到劇名“大明宮詞”大抵會以為這是講述“大明”明朝的故事。

“宮詞”,一種以帝王宮廷日常生活瑣事為題材的詩,多見於唐、五代時期。

其實不然,它講述的“大明宮”裡,盛世大唐時武則天的故事,所以準確說,劇名該是《大明宮宮詞》。

劇本最初選的是小說《太平公主》,後來李少紅對其做了修改,從太平公主一個人變成了太平和武則天兩個女人的戲。

全劇都在圍繞女人的感情和權力之間的矛盾展開,而恰恰太平和武則天正是這兩個元素的兩個極端。

太平自始至終都在為感情而活,武則天的一生則皆因權力而犧牲情感。

透過兩個女人強烈的矛盾對比,透過劇情一邊展示著一代女帝的傳奇,一邊述說著盛世大唐時的兩性意識覺醒,又一邊刻畫著最是無情帝王家。

再配合憑藉《臥虎藏龍》拿下奧斯卡最佳指導的葉錦添統領服化道,編劇鄭重莎士比亞式的臺詞,看過的《大明宮詞》的人無不驚呼神作,豆瓣9。1分,誠不欺人。

談到“莎士比亞”式的臺詞,這裡多說一句,編劇鄭重在九十年代就遠渡重洋在芝加哥藝術學院進修戲劇,一頭扎進莎翁的海洋。

因此在《大明宮詞》裡我們時不時可以看到大段的“莎翁”式人物臺詞。

譬如有一場戲是太子李弘向武則天為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兩位公主求情:

“她們的生活,甚至不如一個平民的女兒,她們不僅要忍受自己崇高血統所無法想象的落魄與貧窮,還要忍受每夜她們的丈夫運用人間最庸俗的智慧而構思的惡意侮辱,運用男人最粗糙的心靈釀造的冷落和孤獨,她們的面容由於命運的不公,而寫滿了對生活的恐懼和惶惑,而臉上唯一的飾品僅僅是丈夫酒後的毆痕······”

諸如此類辭藻的臺詞,劇中極為常見,有人對此頗為著迷,也有人覺得極為離譜,這就看個人審美了。

另外由於改編自小說又是影視化,難免會有些史實出入與藝術性加工,這也成為了很多人對其詬病的一大原因。

但總的來說,對於《大明宮詞》人們還是報以讚賞的態度。

先來看看它所展示的一代傳奇女帝。

中華數千年曆史長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唯一女帝武則天,她有著太多可以解讀的東西。

而在《大明宮詞》的武則天身上,我們看到的卻是無奈。

劇中,她本無意稱帝,卻一步一步被逼著走到這路上。

丈夫無心國事,她垂簾聽政輔佐高宗,自此大唐有了“二聖”。

她失去了作為女人的一切屬性,她等於沒有丈夫,當她披星戴月批改奏章的時候,她的丈夫正跟她的姐姐和侄女尋歡作樂。

皇帝病逝,兒子李顯繼位,卻是個不成器的傢伙。

為了穩定朝綱,她不得不插手,這大唐就像是她為之奮鬥了半輩子的事業,她不能眼睜睜看它這麼被“糟蹋”。

再到李旦接手,他雖心不在此,卻看出了暗流湧動,李姓皇親國戚與武氏勢力兩派相爭勢必血流成河,於是甘願退位讓母親登基。

最關鍵的,武則天確實有治國之能。

有一場戲,是武則天讓徐敬業念駱賓王的《討武檄文》,洋洋灑灑卻左右不過在說武則天身為女人的過錯,並沒有指摘她在政事上有何不妥,“這說明我幹得還不錯”。

最終還是太平推了母親一把,讓武則天意識到,皇位只不過是治國者的資格,她已經治理朝政這麼多年,為什麼就不能得到名正言順的資格?

自此,武則天登基稱帝。

哪怕稱帝,武則天心還是向著李家,畢竟李氏家族曾給她帶來何等榮耀的回憶,因此最終退位也將天下還給了李家。

到人生的最後一刻,她仍在母親和政治家這兩個身份之間掙扎糾結。

《大明宮詞》好就好在找到了武則天身上的兩面性,拍出了她的剛強與威嚴,也將她的慈愛和柔弱展現了出來。

我印象極深的,是劇中武則天稱帝前面對女兒太平的傾訴:

這一段話,讓外人看到了作為女人的武則天對於自己命運的控訴。

拍歷史,有人看中權謀鬥爭,有人迷戀英雄故事,而《大明宮詞》最想拍的,是歷史裡的一個個人,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

說到情感,劇中太平公主的愛情戲也令人難忘。

歷史劇裡的愛情戲,往往被人詬病,但《大明宮詞》不同,或許是周迅陳紅趙文瑄這些面孔太美,又或許是編劇筆下的愛情故事太悽絕。

與“莎士比亞臺詞”相比,我更鐘愛劇中許多沒有臺詞的時刻。

比如,小太平和薛紹在上元節初遇,薛紹面具摘下,小太平一個痴痴的眼神,就為一生的愛恨埋下了伏筆。

那一刻,不知讓多少人感動至今。

再來看劇中所述說的盛世大唐時的兩性意識覺醒。

最經典的莫過於男寵取悅武則天時,武則天說的那句“不管什麼樣的男人,雄壯的還是娟柔的,只要你把他放在女人的位置上,他就是個女人”。

借武則天之口,導演消解了男權文化對女人的定義,“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

當權者是女性的環境下,男寵當道,“向上朝的大臣炫耀自己儀容俊美、陽物碩大、要求進控鶴府當差·······”。

而劇中作為女帝的武則天,一生只愛過兩個人,一個是高宗李治、另一個就是她的男寵薛懷義。

哪怕是這唯一的男寵,也會有人稱其“淫亂”,而皇帝后宮佳麗三千卻成了佳話,對男權社會的諷刺,可見一斑。

如果說女性意識覺醒是《大明宮詞》的基本盤,那麼男性意識的覺醒則是極大亮點。

太子李弘的孌童合歡,被韋氏質問她女了女氣,給人梳頭,他的回答是:我給別人梳頭是因為我喜歡,誰規定男人不可以給別人梳頭呢?男人就應該整天舞刀弄棒,說話粗聲粗氣的?

之後合歡更是衝向朝堂,與二聖對峙,大膽稱其是弘的愛人。

男人終於站起來了!

最後談談劇中所刻畫的最是無情帝王家,也是我個人最喜歡《大明宮詞》的一點。

有一場戲,二聖催婚,太子不願,說當下他個人還不需要,武則天這樣向他解釋:

“未來的聖上,你個人的需要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需要,我們是誰,我們是你的父皇、母后,你的朝中大臣,乃至你的國家、百姓,及你腳下的山河,我們目前需要你的婚姻,那它就必須是你個人的需要。我們想看到的太子,是一個男人,是一個穩重、踏實、有責任感的男人,這就是你現在身份的實質。”

作為太子,乃至皇上,都會被抹殺個人特色,成為一個稱號,一個被眾人高高捧起的神明。

且無關你的個人意志,自呱呱墜地起就註定了你一生的命運。

“朝臣們要一個威嚴的主人,我不能滿足他們。我只關心我的家庭、我的感情,和與之相關的日常瑣事,關心我的香囊、我的心情,我沒有能力解決更重大的事情。”中宗郭(李)子(顯)如是說。

為何中國封建君主專制下總是王朝更迭?因為總會有人不會當皇帝,就成了昏君。總會有人沒有道德底線,就成了暴君。

高宗李治如此,中宗李顯如此,包括兩次退位的睿宗李旦亦如此。

帝王家的他們生來就被帶上了枷鎖,這副枷鎖,逼死了武則天的大兒子李弘、二兒子李賢,又害得三兒子李顯被妻女毒死、四兒子被假傳口諭賜死,第一個女兒被自己掐死,第二個女兒一生不得愛。

雖說電視劇為了突出主題,與史實對比有著很多出入,但大方向沒有偏差,核心相同,總歸還是讓人唏噓最是無情帝王家。

如此的《大明宮詞》,有一代女帝的無奈,有兩性意識的覺醒,有帝王家的悲哀,奧斯卡級別的服化道,莎士比亞式的臺詞。

更別提還有顏值巔峰的陳紅、武則天本曌的歸亞蕾、靈氣沖天的周迅,以及趙文瑄、傅彪、郭冬臨等一眾實力派戲骨加盟。

哪怕拉來再多國產中國歷史劇來做對比,《大明宮詞》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明宮詞》有多好,就襯得《大宋宮詞》有多可笑。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編微信dypc5252,進電影爬蟲使用者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