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徐茂公死前做了個預言,竟句句應驗,武則天大怒:給我挖了他的墳

在小說《隋唐演義》中,徐茂公是瓦崗寨以及唐朝最具智慧的軍師,其謀略甚至足以與諸葛亮相匹敵。但在正史中,徐茂公的原型是徐世勣,字懋功。其後徐世勣被賜姓為李,為李世勣。其後,李世民登基,李世勣為避皇帝的名諱,改名為李勣。為了方便起見,本文的李勣均寫作徐茂公,這樣或許能防止混淆。

與小說的定位不同,徐茂公乃是一位能征慣戰的悍將。他幼時從軍,13歲就能殺人。在作戰方面,徐茂公擅長智取,用兵謹慎,從不打無準備的仗,因此他曾自嘲道:“吾乃一狡賊”。而李世民也誇獎他是唐朝開國以來最會打仗的三人,並評價他“既不會大勝,也不會大敗”。很顯然,徐茂公打仗擅長精打細算,積小勝為大勝。

徐茂公一生戎馬,功勳赫赫,曾殲滅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蠻族,為大唐拓境萬里,與李靖並稱為“雙李”,可謂是戰神級的人物。

在一般人看來,為將者大多是“大老粗”,不太懂政治,因此時常遭到“鳥盡弓藏”的下場。然而徐茂公卻不同,他深諳為官之道。在他看來,政壇和戰場沒什麼兩樣,都需要謹小慎微。因此即使他功勳卓著,卻仍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首先,徐茂公必須處理好與李世民的關係。徐茂公曾是瓦崗軍的猛將,從屬於李密,其後投降了唐朝。因此,李世民對徐茂公並不算完全信任,對他只是籠絡、利用而已。李世民還未登基時,徐茂公與他若即若離,並不算秦王府的嫡系。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而徐茂公並未參與。對於李世民來說,徐茂公此舉是一個大減分項。因此,李世民對待他,遠不如像尉遲恭、侯君集那樣親近。否則以徐茂公的功勞,也不至於僅在凌煙閣排名倒數第二。

以徐茂公的聰明,自然明白李世民對他的防備。因此在貞觀年間,徐茂公非常低調。不過到了戰場上,徐茂公總能保質保量地取得戰果,因此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讚許。一次,徐茂公得病,李世民竟剪下自己的鬍子充作他的藥引。表面上來看,李世民對他的芥蒂已經消除了。

然而當李世民去世時,他與徐茂公浮於表面的君臣關係便顯露無餘。貞觀二十三年四月, 太宗病危, 他對太子李治說:?“ 李世勣才智有餘, 然汝與之無恩, 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徘徊顧望, 當殺之耳。”

當年五月,李世民便無故將徐茂公貶為疊州刺史。若換做旁人,肯定會有怨言,以韓信為例,他被貶為淮陰侯後,整天鬱鬱寡歡,幾乎要造反。而徐茂公卻不同,他得到訊息後,立即收拾好行裝,就趕去疊州赴任了。很顯然,“狡賊”徐茂公早把李世民的伎倆摸透了。如果他稍有遲疑,恐怕已然淪為刀下之鬼。

看到徐茂公如此識抬舉,繼位的唐高宗李治自然很高興,他借坡下驢,召回了徐茂公,並委以重任。其後,徐茂公以70高齡討伐高句麗,並一舉而滅之,立下了曠世奇功。

相比李世民,李治對於徐茂公更加信任,完全是將他當做父輩來看。徐茂公去世時,李治不僅大聲痛哭,而且還親筆為他撰寫墓誌銘,讓徐茂公極盡哀榮。李治為何會如此看重徐茂公呢?

原來在永徽六年( 6 5 5), 高宗欲以武則天取代王皇后,並以此事詢問舊臣們的意見。對此,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極力反對,然而徐茂公卻裝病不發表意見。但到了第二天,徐茂公偷偷入宮,面見了唐高宗。見此,唐高宗心領神會,便詢問他廢立皇后之事。對此,徐茂公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

事實上,高宗之所以要立武則天為後,不僅是因為她的狐媚之術,同時也是看重她過人的才幹。當時,高宗與舊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矛盾重重,希望扶植後黨以制衡。徐茂公作為老臣,卻表態支援高宗。透過此舉,唐高宗自然會將徐茂公看作自己的人,因此才會對他恩寵有加。其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倒臺,而徐茂公不僅安然無恙,而且還升官發財。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徐茂公透過支援武則天而位極人臣,卻也因武則天的上臺而家破人亡。徐茂公有一孫,名叫李敬業。此人智謀過人,乃是萬人之英。對於孫子的智慧,徐茂公既欣慰又感到恐懼。徐茂公一生從不弄險,而孫子卻一再兵行險著。因此,徐茂公曾預言道:“破我家者必此兒。”

徐茂公去世前,他仍不放心家人,他對弟弟李弼說:“我看房玄齡、杜如晦、辛辛苦苦建成家業,希望把家業傳給後輩子孫,結果都被蠢兒子敗盡。我有這些犬子,要託付給你。如果子孫們有不軌之事,應立即打死。”雖然徐茂公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而且也做了預案。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徐茂公的預言最後還是成真了。

唐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的勢力逐漸龐大,甚至還廢立君主。李敬業見此機會,以剷除武后、恢復廬陵王王位為名,鋌而走險,發動叛亂。然而李敬業錯誤估計了形勢,最終兵敗身死。受徐敬業的牽連,徐茂公的墳也遭武則天平毀。武則天老去後,李唐復辟,徐茂公最終得到平反,墳墓才重新被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