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官員的綽號,是檢驗官員是否清廉的試金石

閒來無事,喜歡讀史。從各種史料中,我發現點贊清官的綽號,比貶損貪官的綽號多。這裡,擇其要者述說如下

——

楊震祠

先說拒賄型別的。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當數“四知先生”了楊震。漢代楊震赴任東萊太守,路過昌邑縣,經他舉薦的王密在此當縣令。夜深人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驛館答謝楊震:“此時深夜,無人知矣。”楊拒而不受:“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從此,“四知先生”成為拒賄的經典,一直流傳至今。

同為漢代的“懸魚太守”羊續,也頗受百姓點贊。羊續為南陽太守時,有府丞送魚,他把魚掛起來,待府丞再送魚時,他就把所掛的魚拿來教育他,從而杜絕了送賄。後世便用“羊續懸魚”、“羊續懸枯”表示居官不受賄的清廉之舉。

還有“竹林七賢”之一的吏部尚書山濤,做官前家徒四壁,顯貴後仍正派清廉。有個縣令袁毅行賄,送他真絲百斤,後東窗事發,朝廷派人到府上查詢,只見那百斤真絲仍“封印如故”,懸掛在樑上,故被人稱為“懸絲尚書”。

諸如“一錢太守”劉寵、“二不尚書”範景文、“五代清朗”袁聿修、“八一巡撫”張伯行等,不用羅列事實,單從綽號的含意看,就知道這些人也是“拒腐蝕,永不沾”的典型。

再說勤儉方面的。僅以清朝為例,享有這類綽號者為數不少。康熙年間,湯斌位至巡撫,“清世以名臣從祀孔子廟”,湯公有儉德,衣食住行從不講究,“其夫人暨諸公子衣皆布,行李蕭然”;吃的也是“春野薺生,日採取和豆羹”,餐餐不離豆腐。因其姓湯,“民間至以諺語,呼為‘豆腐湯’”。

與湯公同期的于成龍,為官24年,官至一品,莫說改善生活,就算劃撥一些土地歸自己,也不是太難之事,然而他卻甘於清貧,不與他人比豪闊,衣粗布,吃粗糧,食青菜,災荒之年“屑糠雜米為粥,舉家食之”,群眾送了他綽號“於青菜”。

還有重臣曾國藩,對生活也不講究,每次吃飯,端上桌的就是一道菜,“決不多設,雖身為將相,而自奉之嗇,無殊寒素。”曾公有言曰:“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於是有人送他“一品宰相”的綽號。

至於“蔬菜知縣”胡壽安、“豆腐御史”丁俊、“鐵面御史”郭修、“拉縴縣令”何易於等一批留名青史的綽號,也都為清官廉吏增了光,添了彩。

當然,也有反面的綽號,比如,被民間稱為“伴食宰相”的盧懷慎、“三旨相公”的王珪,連同“四盡太守”魚泓、“金牛御史”嚴升期等,這些貶義的綽號,都成為貪官、庸官的代名詞。

“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古代官員的綽號,是檢驗官員是否清廉的試金石,也是能否經得起誘惑的身份證,一聞綽號,便知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