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溫縣:用公園城市定義美好生活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通訊員 崔新娟

子夏公園內,一川瀲灩碧波秀,十里初發菡萏新;慈勝公園中,瑤華瓊蕊銜素雲,燕剪清風織華紋;濱河公園畔,一河綠水一河花,一群白鷺一抹霞……夏至時節,溫縣城區內,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公園體系已經變成廣大群眾的綠色資產和生態福利。

“城市公園建設並不是簡單的‘公園+城市’,而是將公園形態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該縣縣委書記毛文明說,“城市公園之‘公’,意在其公共品屬性,體現共享發展的理念。溫縣在城市公園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宜居宜業’,以‘主題公園’提升文化內涵,以‘口袋公園’點綴城市之美,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優質、更具普惠性的公共產品。”

生態宜人的主題公園,沉澱了千年古縣的“文化IP”。

“出家門就是公園,進公園就是文化。”家住溫縣城區的攝影愛好者周航的家毗鄰子夏公園與濱河公園。他說,“在子夏公園,鏡頭一對準湖面遠近兩拱橋構成的‘天空之眼’,我就彷彿穿越到春秋戰國;走近春秋廣場兩側的浮雕牆,就不由自主地想了解子夏講學的故事……”

溫縣是太極之鄉、司馬故里,眾多享譽古今的名人誕生於此。而溫縣城區的太極遊園、濱河公園、郭熙公園等主題公園,就是依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為主題而建設或提質,處處植入了千年古縣的特色文化和紅色黨建的廉政文化。

城市公園中最年輕的當屬由坑塘整治“改髒為美”建設而成的慈勝公園。該公園位於溫縣城區西部,園內仁興廣場取意於“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以家風家訓守望幸福傳承精神。

環城一週的濱河公園、郭熙文化園、司馬文化園等城市公園是環城水系的景觀及河道的連線點。

“全長約21。7公里的環城水系綠化總佔地353。3公頃。將濱河公園、郭熙文化園、司馬文化園、古溫文化園4個主題公園的早春園、煙雨園、暗香園、蘭若園4個景觀點有機串聯,讓集文化、娛樂、觀賞、健身功能於一體的環城水系生態景觀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溫縣縣長李培華介紹。

見縫插綠的“口袋公園”,將綠色裝進了群眾的“口袋”。

“十分鐘見到一個大公園,五分鐘遇到一個小公園。公園連著公園,好像家就住在公園。”住在溫縣城區西部帝苑花園的石利平說,每天被清風喚醒,聞著青草味兒入眠,就像住在桃花源。

近年來,溫縣合理調整綠地佈局,利用邊角地塊增加城市綠意,在城市建設中預留綠地,建設散落在城市之中的“口袋公園”;在老舊城區改造過程中,透過拆違騰出空間建設“口袋公園”,讓市民更好地共享“綠色福利”。

位於慈勝大街和黃河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園”銀苑遊園,可謂四季有花一年常綠。色彩繽紛的花卉,給人以撲面而來的清涼和清香之意;曲徑通幽的小道,打造了安靜、休閒氛圍的休憩環境。

位於太行路與古溫大街交叉口的“口袋公園”小天鵝遊園,稀疏樹木,密植草坪,既能欣賞城區開闊舒暢的夏日景色,又能感受疏影花徑中通行的幽雅。

抬頭是藍天,出門入公園,月影浮清波,鳥語繞花香……據悉,僅2020年上半年溫縣已完成3個“口袋公園”的建設。

主題公園凸顯生態文明,“口袋公園”容納詩意生活。放眼溫縣,一處處景美人和的公園圖景,已成為城市的文明載體和魅力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