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故宮裡的"小石頭",其貌不揚,一分鐘內可以全城戒備

無論是在哪個時間或是哪個季節,在故宮旅遊時都可以看到在各個宮殿的角落有攝像頭的存在,安裝這些現代高科技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不法分子潛入故宮,畢竟故宮裡有眾多的文物以及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寶物。

故宮牆上的攝像頭

但在沒有高科技的古代紫禁城是如何來防範這些事情呢?

既然是紫禁城,按照常理推測,它的安全警報系統一定是很發達的,只是常人沒有注意過罷了。

在故宮內外,傳遞警報的訊號有多種,比如,白塔信炮報警。信炮修建在紫禁城西北側的白塔山上,只要接到紫禁城內出現危險的放炮令牌,炮手便會立即衝著天空開炮。駐紮在京城的衛士們聽到炮響聲後,就會迅速集合,各就各位。

又如,紫禁城設有腰牌與合符,上面刻有允許進入紫禁城的人員身份資訊。紫禁城四個大門的守衛人員會及時檢查。

但是如果有人越過了這些外圍防禦系統,侵入了故宮內部,那麼古代人士該如何把緊急訊息傳遞給故宮內外的警衛人員呢?這就是我們重點要說的,紫禁城內一種特殊的警報裝置——石別拉,或稱石海哨。

石海哨是利用故宮常見的欄板的望柱頭改造而成的。望柱也稱欄杆柱,是中國古代建築和橋樑欄板與欄板之間的短柱。紫禁城的望柱一般為漢白玉石材製作。望柱分柱身和柱頭兩部分,有的望柱頭是蓮花瓣形狀,上面有二十四道紋路,象徵二十四節氣,因此又稱為“二十四氣望柱頭”。

普通的蓮瓣望柱頭,本質上就是一塊瓷實的石頭,不過要加工成用於警報的石別拉時,就要把蓮瓣望柱頭裡面給挖空了,就如同一個空心葫蘆。

據史料記載,順治帝就命侍衛府在外朝、內廷各門安了不少“石別拉”。每當遇到外敵入侵、戰事警報或是火災時,守兵便用三寸長的小銅角(一種牛角狀的喇叭)插入石別拉上的小孔,使勁吹響,銅角發出的聲音會透過石別拉放大,發出“嗚、嗚”的類似螺聲的警報聲,渾厚嘹亮的聲音就會傳遍整個紫禁城。

在故宮裡,很多地方都有石別拉。朋友們去故宮參觀的時候,只要稍加註意,細心觀察蓮瓣形望柱頭,若裡面是空心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石別拉了。

那麼,紫禁城哪些地方設定有石別拉呢?根據統計,太和門廣場、乾清門區域、坤寧門區域、東華門區域、西華門區域。一言以蔽之,這種石別拉幾乎覆蓋了整個紫禁城。

需要說明一點,由於歷經數百年滄桑,目前故宮內,很多石別拉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洞口可能被各種雜物堵上了,或者在修繕過程中被新的石材替換了。

清嘉慶時期,發生天理教入侵紫禁城事件時,石別拉就派上過用場。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正當嘉慶皇帝顒琰在熱河秋彌之際,天理教安排兩路教徒分別從東華門、西華門攻打紫禁城。此時,守衛在協和門區域計程車兵即吹響石別拉,紫禁城立刻啟動報警。此後,宮裡的火器營兵近千人趕來,與教徒們展開了激戰,併成功把天理教人馬剿滅。

通常來說,石別拉報警的普通傳遞路線為(假設敵人從午門入侵):

第一步:

午門闕亭的守衛會敲響闕亭裡面設定的警鐘。鐘聲會傳至太和門廣場。

第二步:

太和門廣場的守衛聽到警鐘,就會吹響石別拉。設定在不同區域的石別拉,會把報警的聲音次第傳至東華門、西華門、三大殿、乾清門等重要區域。

第三步:

乾清門的警衛聽到警報聲,繼續吹響石別拉。報警音傳至景運門、隆宗門、坤寧門等處。

第四步:

坤寧門的警衛聽到警報聲,繼續吹響石別拉。報警音傳至神武門。

根據估算,完成以上四步,需要時間不超過1分鐘。也就是說,如果發現午門有入侵者,那麼在1分鐘內,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衛都能聽到警報聲。

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古人的智慧,故宮不僅是一個文化的載體,也是集合了古代人的智慧的大型寶藏,也正因如此,它才能擁有今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