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聊齋中的“喬女”,藏著中國女性最深重的悲愴

如此懸殊的反差無疑會更大程度地激起看客們的憐憫之情,引起陣陣唏噓。

而對於男女主角而言,精雕細琢的外表似乎是不可或缺的條件,男主角或許還可以憑藉“男才女貌”的說法稍稍逃脫外表的桎梏,女主角則勢必是千嬌百媚的各類美人,楚楚可憐地在坎坷的命途間掙扎沉浮,大有紅顏薄命之感,為故事本身更增添幾分跌宕的波瀾。

在文藝作品裡花團錦簇的美人之間,醜女成為了很罕見的存在,我們很難看到有關於醜陋的女人的故事,歷史上最有名的醜女莫過於效顰的東施,人們毫不關心她背後是否有著悽婉悱惻的故事,而只是將她效仿西施的行徑當作茶餘飯後的刻薄笑料,一番譏嘲不屑後也就拋諸腦後。

然而在《聊齋志異》一書中,卻難得地出現了一則以醜女為主角的故事,在一眾志怪故事中顯得尤為獨特,雖然筆墨簡潔明瞭,卻已將這位醜女一生的心酸與悲愴道盡,這就是“喬女”的故事,也是無數曾在封建制度下掙扎的中國女性的縮影。

喬女出生於平原縣一個小門小戶的人家,蒲松齡稱其父為喬生,可見家境雖不寬裕富庶,但應當有幾分書香世家的意味,這也給予了喬女接受教育而明辨事理的機會,她性格中清高自尊的一面也在幼年階段奠定了基礎。

在蒲松齡的形容中,喬女的外貌十分不堪,“壑一鼻,跛一足”,不僅豁著鼻子,還瘸著一條腿。五官之一有著嚴重的缺陷已經十分破壞整體的美感,而瘸腿更是將喬女直接劃入了殘疾的範疇。

都說“一白遮三醜”,可是出身小戶人家的喬女並沒有那麼幸運可以養在深閨,因此面板也十分黝黑,可以說單從外表來說一無所長。

正因如此,就連喬女的母親也對她並不十分喜愛,態度冷漠疏離,更遑論世人的態度。但喬女並不因此而自輕自賤,她以聖人流傳的“女子重德不重色”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雖然相貌是天賜,無可更改,但是德行與修養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提高。

因此,喬女對於自己的德行操守十分注重,時刻不忘規範自身的言行舉止,希望透過這樣的努力贏得世人的認可,也作為自己內心深處的慰藉。

可惜的是,善良而勤勞的喬女沒能改變世俗的眼光,雖然大家都清楚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但很難有人能完全擺脫色相的迷惑。喬女一直長到二十五六的年紀,仍然待字閨中,無人求娶。

在古時十五六歲的女兒家就可以出嫁的大環境下,喬女已屬於未嫁老女,家中難免焦灼難安。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喬女嫁給了同村的穆生,此人年齡已四十開外,家境也十分窮困潦倒,若不論外貌,喬女配他綽綽有餘。可是喬女並沒有抱怨什麼,與穆生守望相助著過日子,三年後誕下一子,小日子也算過得圓滿。

豈料天有不測風雲,生下兒子不久後,穆生就猝然去世了,本就貧寒的家境經不起這樣的雪上加霜,喬女與兒子的生活陷入了絕境。孤兒寡母無枝可依,萬般無奈之下,喬女只好向孃家求助。

但是古時一向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想法,喬女在孃家人心中已是外人,加之孃家家境也並不寬裕,母女關係也極為淡薄,孃家也無法成為喬女牢固的依靠,一兩次的救濟或許尚可,次數多了,喬女便成為了家人眼中的拖累。

不願再看親人的白眼,心碎的喬女依然保留著她不屈的傲骨,咬牙返回了自己與亡夫破敗的小屋,靠紡紗織布撐起了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日子雖艱難辛苦,但是喬女硬是憑藉靈巧的雙手掙出了自己和孩子的飯食與衣物,生活得以保障。

雖然物質基礎得到了滿足,喬女的內心卻是十分寂寞的,稚子是她唯一的寄託。辛苦度日的喬女沒有料到,這一次老天終於慷慨地給予了她命運的恩賜,屬於她的愛情即將悄然而至。

丈夫去世後,喬女便沒有了再嫁的心思,一自認面貌醜陋,不會有人青睞於她,也滿足於與兒子相依為命的日子。可是命運的安排永遠令她捉摸不透,峰迴路轉之下,喬女的感情生活迎來了柳暗花明的一天。

這個驟然出現在喬女生命中的男人正是她的同鄉孟生,此人與穆生之別有如雲泥,不僅家產富饒豐厚,難能可貴的是為人也豁達瀟灑,世人的狹隘標準根本無法影響他內心的準則。

孟生與喬女經歷了相同的遭遇,伴侶因急病而去世,留下了尚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的幼子,孟生不忍兒子在一個缺少母愛的家庭中長大成人,因此想要再娶一房妻子。

以孟生優良的條件,即使是續絃也有眾多人家趨之若鶩,前來提親的媒婆絡繹不絕,然而這些女子都無法使孟生滿意。

因緣際會下,孟生偶遇了喬女,得知了她悽慘的身世,不由產生了物傷其類的同情,也被喬女自尊自立的精神打動了,根本不在乎她醜陋的外貌。

喬女的人生中第一次出現了不以貌取人的孟生,這是二人的幸運,喜結良緣眼看是水到渠成的事。然而令眾人意想不到的是,被認為高攀的喬女反倒成為了屢屢拒絕的一方。

孟生在確定了自己的心意後立即託人上門求親,卻碰了個不硬不軟的釘子,喬女不卑不亢,將自己的境況娓娓道來,她深知自己的生活朝不保夕,只是勉強度日,嫁給孟生就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仍然不能同意。

原因之一在於喬女對自己的自卑,本已是相貌醜陋,又已婚配過,帶著需要養育的幼子,認為自己不能拖累孟生;

原因之二則在於喬女心中對於“德”的定義,強烈的貞節觀念令她立誓不嫁二夫,否則就是失德,失去了自己唯一的長處。

豈料這樣堅貞的喬女更加得到了孟生的賞識,他正式託媒人向喬女的母親求親,喬母喜不自勝,一改往日的冷漠,幾次三番主動去女兒家說和,然而喬女依然態度堅決。

無奈之下,喬母提出了讓孟生迎娶喬女的妹妹的方案,不願放掉乘龍快婿,可孟生只屬意喬女一人,態度堅定無比。

二人雖互有情意,奈何喬女的自尊與“守婦德”成為了無法逾越的天塹,一時之間僵持不下。

孟生與喬女的愛情故事還沒來得及開花結果就戛然而止,幾次三番求親遭拒後,孟生猝然因病離世,這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狀況。

孟生去世後,家裡只留下老母小兒,缺了頂樑柱主持大局,村中貪圖他財產的流氓無賴頓時蜂擁而出,將孟生的家財洗劫一空,徒留老母哀哀哭泣。

喬女雖未同意孟生的求娶,心中實則十分感念他的賞識,也為孟生的死哀慟不已,見此情狀也不願獨善其身,懇請孟生的好友為他告官,為孟生的家人索回錢財。

孟生的好友林生是個膽小怕事的人,被流氓地痞威脅後便不敢妄動,喬女見狀便索性自己一路上告,最終將孟生的財產全部討回。

村人不由為喬女的情深意重感動,勸她留在孟家與孟生的老母稚子一起生活,自己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也互相有個照料。喬女願意照料孟生的家人,卻不肯被誤會貪圖孟家的財產,便想了個折中的方法,將老婆婆與孟生之子烏頭接回了自家照料。

喬女在養育烏頭的過程中仍然十分克己,她用孟家的錢財撫育烏頭長大成人、讀書明理、成家立業,卻不肯讓自己的親生兒子沾染分毫孟家的財產,母子二人依舊清貧度日,甚至在孟家的老婆婆主動提出讓兩個孩子一起唸書時依然不願讓步,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了踏實務農的農人。

烏頭繼承了父親的豁達善良,也在喬女的言傳身教下擁有了正直的品性,在成家後將喬女視作親母侍奉。

喬女臨終之時,囑託烏頭將自己與亡夫合葬,烏頭雖允諾,卻感受到了孟生與喬女間的深情厚意,生前無緣同榻,死後不如同穴。烏頭想要成全有緣無分的二人,因此說通了喬女的兒子,想要將喬女葬在孟家。

不料出殯之日,喬女之子卻突然七竅流血,嘴中咒罵自己不孝,烏頭心知喬女顯靈,只得放棄合葬的念頭,喬女之子這才恢復如初。

喬女的一生充斥著濃厚的悲劇色彩,以如今的眼光來看,我們固然敬佩她崇高的品德與高尚的操守,“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多少堅強的男子都無法謹守的原則,喬女卻做到了一生的堅守,不得不使人為之嘆服。

可是喬女為此所付出的卻是一生的落寞與悲傷,如同千千萬萬個被封建道德壓抑的女子一般,她被傳統的貞節觀念綁架,與自己相愛的人終其一生未能表白心跡。

在束縛下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只願天下再無喬女,每個女孩無論美醜都能舒展地面對自我、接受自我,勇敢地追求美好的愛情,無愧此生。

這就是“喬女”的故事,裡面藏著中國女性最深重的悲愴。

筆者將這本精裝聊齋志異推薦給大家,雖是談狐說鬼的書,但其內容卻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中,反映了作者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社會現實,作為歷史愛好者,建議大家可以入手這本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