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墓出土罕見奇書,衝破儒家的歷史體系,顛覆人類對歷史的認知

一個因盜墓破土而出的墓葬,為何引得當時皇帝驚慌?千年古墓,遠在古代便被髮掘,為何影響至今?不明竹簡的出土,為何幾近顛覆歷史,動搖儒學根基?現在就讓我們走進今天的紀錄片,解開這座古墓的秘密。

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入土為安是一件大事。傳說有云:“如果祖先的靈魂得不到歸處,子孫後代將遭受厄運。”所以中國人很重視逝去至親的墓葬,這不僅體現在墓穴選址,也重視奉上一些陪葬品。因此,在古代許多身世顯赫的達官貴人,或者家境殷實之人在親人去世後,都會選擇以貴重物品來陪葬,以求先人在幽冥之地能過得安詳,保佑子孫後代世代榮昌。而這些珍貴的陪葬品也吸引了非法之人鋌而走險,衍生了一種盜墓行業。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以挖取墓室裡的金銀財寶發家致富。

從古至今,不僅平民百姓對盜墓行為嚴加批判,連官府之人也對盜墓行為深惡痛絕,因為盜墓不止意味財寶的丟失,還打擾祖先的寧靜。所以在歷代王朝都設立了嚴厲的法令處罰盜墓賊,用以減少盜墓現象發生。在三國時期,曹操設立了專門官職,既“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這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官盜”。

遠在西晉初年,就曾出現一件廣為人知的盜墓事蹟。一夥盜墓賊發現了河南地區的一座古墓,並且決定對它下手。經過精密安排後,盜墓賊拿上工具在一個深夜裡偷偷挖開了古墓。然而,妄圖一夜暴富的盜墓賊,興沖沖潛入古墓後卻大失所望,裡面沒有金銀珠寶,也沒有價值連城的古物,有的只是諸多凌亂的竹簡。在盜墓賊眼裡,這些竹簡如同燒火用的木材,一文不值,不屑拿走,於是兩手空空,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翌日,有村民察覺到了異常,便將此事報給了官府。由於當時打擊盜墓者的力度很強,官府接到報案便急忙趕來。到達現場後,官府一邊努力搶救被被壞的墓室,一邊派人去調查盜墓著。經過一系列走訪摸排,很快盜墓者便在家中被擒,交代了盜墓一事。至於墓室之中,堆積成山的竹簡自然也被官府之人發現,古代能在一方土地擔任行政主官之人,無不是飽讀詩書,眼界開闊,一眼便認出竹筒非尋常之物,於是當機立斷,派人上報了當時的統治者晉武帝司馬炎。

司馬炎聽到這個訊息很激動,第一時間派人將所有的竹簡運送至京,並且讓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和嶠對竹簡進行翻譯。翻譯的結果著實令人驚訝,竹簡上面所記載的內容顛覆了很多歷史事件,堪稱曠世奇書,後來這部竹簡被命名為《竹書紀年》。

該批竹簡為春秋戰國時期所作,裡面記載了從夏朝到魏襄王間的歷史事件,時間跨度近兩千年,其中包括了89位皇帝。讀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歷史上周名昭著的“焚書坑儒”事件,在當時百家書籍和無數文獻典藏被付之一炬,而這本《竹書紀年》便是中國古代唯一沒有經過秦火的編年通史,其價值難以估量。

前面有提到,竹簡的內容顛覆了很多歷史故事,此話從何而來?《竹書紀年》與其它史書相比有獨特之處,更是衝破儒家思想。那麼到底有哪些不一樣呢?

件事其一,五帝中的舜,不是禪讓,而是篡位奪權。根據相關儒學歷史記載和史書記錄,歷史中的舜是一個德才兼備的皇帝,在其尚未榮登寶座前,禹因為賞識其才能,最終將皇位傳給他,舜因此成為世人敬仰的賢明君主,流芳百世,名留青史。但是《竹書紀年》中記載的卻是:舜是大逆不道之人,他將禹關了起來,並且還把禹的兒子流放了,最終篡奪了皇位。

事件其二,商朝的名相伊尹是透過發動宮廷政變來篡奪皇位的。在史料記載中,太甲繼承王位後,荒蕪朝政,不理政事,甚至胡作非為,伊尹多次勸告無果,於是他把太甲關了起來,等他醒悟之後再把他放出來,所以,伊尹成為商朝的聖人。而《竹書紀年》裡卻寫到:伊尹把太甲流放後自己當上了皇帝,是太甲自己殺回來奪回皇位,並不是伊尹主動迎接他回來的。

由此可見,《竹書紀年》與儒家經典幾乎背道而馳,儒家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重視“倫理綱常”,甚至一定程度上過於美化聖人,而《竹書紀年》記載地卻截然相反。由於《竹書紀年》的顛覆性過於強大,並且不利於儒學教化和維護統治階級的“治國安邦”,所以在它出土後,一度被當成禁書。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無法確定孰真孰假。

雖然諸多歷史的真相或許仍然藏在厚土之下,等待著未來的人們一層層揭開真相,但是我們也不必因此質疑歷史,畢竟經過考古證明及相關史料,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歷史故事絕大多數都是經過證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