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那個學霸長大後結局如何令人唏噓

鑿壁偷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吧!當年可是小學課本里的經典課文。作為一個鼓勵勤奮好學的正能量故事,這麼多年來,一直根植在筆者的腦海中。

其講的是古代有個叫匡衡的孩子,從小家境貧苦,家徒四壁。但他卻酷愛讀書,不分晝夜讀得十分忘我。但是由於家裡太窮,沒錢買蠟燭照明,晚上也就看不了書。一天,他看到隔壁家晚上還是燈火通明,於是,匡衡心生一計,將自己家對著鄰居的那面牆壁鑿了一個洞,隔壁家的光就透過洞隙照到了匡衡家,藉助這束偷來的光,匡衡晚上也能自由閱讀了。

當時看完這個故事,筆者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這個孩子讀書也太用功了吧!如今坐在明亮教室,晚上還有電燈照明的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讀書呢?

這也是鑿壁偷光故事所要表達的寓意。但故事就在這裡戛然而止了,我們並不知道這麼用功讀書的匡衡之後如何,他到底是考取了功名身成名就,還是一輩子平平淡淡成了一個普通百姓。

所以,匡衡最後到底怎麼了呢?鑿壁偷光的故事並不是個傳說,史書上確實記載了匡衡這個人的。其出生於西漢時期,小時候也確實家裡窮,讀書也很刻苦,但那會並沒有科舉制,也不存在考取功名這一說。但匡衡的確在後來步入了仕途。

其進入官場,主要得益於當時的太子劉奭。前文說道匡衡是個喜好讀書的人,一點不假,因為喜歡讀書,他成了西漢時期對《詩經》理解最為深刻的人,名聲很快在坊間傳開,並得到了百姓的尊重,而太子劉奭正是因為這點,看中了匡衡。

後來劉奭成了漢元帝,匡衡的仕途也是一片大好。說句題外話,這個漢元帝就是當年將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送到塞外的皇帝,當然,錯不再劉奭,而是當時那些故意把王昭君畫醜的畫師。

漢元帝對《詩經》尤為喜愛,這也是匡衡得到重用的原因。經常,漢元帝將匡衡召到御書房,兩人不幹別的,就是討論《詩經》中的奧妙,匡衡也是如魚得水,早年所以的知識儲備,全部排上了用場。

正是因為得劉奭歡心,匡衡的官也是越做越大,最後還做到了丞相,位極人臣。但匡衡上位後,一直被人詬病行為不檢點,也有人向漢元帝舉報,但漢元帝對匡衡是無條件信任,很多事情直接被漢元帝給壓了下來。

但匡衡有個不爭氣的兒子叫匡昌,平日裡依仗他爹的勢力,在外面胡作非為,最後竟因酒後殺人被收監。為了救匡昌出獄,他的那幾個狐朋狗友竟想到用劫獄的方法。結果獄沒劫成,事情還敗露,匡衡也因此跌下了神壇。

匡衡入獄後,他的舊賬被翻出,有政敵舉報他在被封為安樂侯時,曾受封過310000畝的土地。但匡衡卻因為自己的貪心,利用地圖錯誤,多佔了40000畝。最終,匡衡被判了“專地盜土”的罪名,被貶成了普通老百姓。

這樣一個寒門出身,勤奮苦讀的孩子,最後竟因自己的貪心落到如此境地。貪心是人類的本能,但貪婪不是。只有合理控制自己的慾望,才能有更加長遠的發展。匡衡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在任何一個朝代,貪都是官場上最忌諱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