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老生常談:逍遙津之戰,樂進和張遼到底誰是主將誰是副將?

張遼是宋徽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曹操麾下眾將中只有他一人獲此殊榮,張遼之所以有偌大名聲和一場大戰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公元215年的逍遙津之戰中張遼以八百步卒突襲擁兵十萬的孫權大營後突圍而去,更是在其後的大戰中差點活捉撤軍殿後的孫權。當時曹操派駐合肥的守將其實有三人,除了張遼還有樂進和李典,但是因為此戰張遼表現實在出色,所以不少人想當然的認為此戰的主將是張遼而不是樂進,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麼逍遙津之戰,樂進和張遼到底誰是主將誰是副將?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先來看看戰前兩人在曹操軍中的地位如何?206年曹操特意上表朝廷大大表揚了于禁樂進和張遼三人,“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蕩寇將軍。”,樂進升為折衝將軍,張遼升為蕩寇將軍,這兩個都是級別較高的雜號將軍,差別不大,從職位上來看兩人不分伯仲;張遼在209年平定了陳蘭梅成叛亂後假節,樂進假節大概是在214年比張遼晚了幾年,也就是說逍遙津之戰時兩人都是假節,誰也不能命令誰;所以綜合來看戰前兩人級別和權力差不多,不好區分主次和判斷誰才是主將。但是從此戰一些細節和戰後來看張遼威震逍遙津,主將卻不是他而是樂進,為何這麼說?原因有三。

第一,戰前樂進是食邑700戶的廣昌亭侯,戰後樂進得以“增邑五百,並前凡千二百戶”食邑達到1200戶和于禁看齊了;張遼戰前是都亭侯,食邑多少不清楚但肯定不到700戶,戰後張遼的食邑也沒能增加,而且都亭侯本來就比亭侯要稍微低一點。除了爵位和食邑之外,樂進由折衝將軍升為右將軍,張遼由蕩寇將軍升為徵東將軍,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曹魏立國前秉承漢制,右將軍屬於四方將軍級別在張遼四徵之一的徵東將軍之上,也就是說樂進位在張遼之上。因此從曹操戰後論功行賞來看,有理由相信升遷幅度更大的樂進才是逍遙津之戰的主將,否則不好解釋如果張遼是主將,功勞又是張遼最大,何以樂進不僅增加食邑職位也躍居張遼之上!賞罰不明何以服眾?曹操斷不會如此行事!

第二,從戰役的細節和過程來看貌似也能證明三人之中以樂進為主:首先,正式戰役還沒打響,張遼就率八百步卒突襲孫權,這很像是一個先鋒或是副將所幹的事,然而事實上樂進更適合幹這種突襲的活,《三國志》對樂進的記載都是說他每戰先登,“樂進以驍果顯名”,最適合突襲的樂進沒去反而是張遼去了,要知道以八百人突襲孫權十萬大軍風險很大,可以說是此去生死未卜,不大可能一開始就把主將置於險地。

其次,逍遙津之戰中合肥守軍只有區區七千多人,因為此時的曹操親率主力大軍征討漢中張魯,來不及回師救援合肥,不過戰前曹操送了封信給張遼樂進李典三人,信中提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張遼李典出城作戰,樂進守城,這也符合副將出擊主將坐鎮中軍的軍中慣例。

第三,呂布襲取兗州時殺了李典叔父,導致李典和張遼關係緊張,兩人不和曹操軍中上下盡知,曹操不可能不知道,雖然李典儒雅有長者之風不與他人爭功,兩人也不會因私忘功,但是這始終是個隱患,在這種情形下顯然唯有樂進最適合出任主將。所以逍遙津之戰成就了張遼的威名,但是此戰的主將卻很有可能是樂進,張遼和李典則只是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