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張居正是傳統的中國文人,選擇歸隱生活的方式,與政治劃清界限

提到張居正,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可以說,他是史上為數不多政治家。而我們今天就一起聊一聊他。張居正是一個傳統的中國文人,當他面對混亂不堪的政局時,自然就生出了出世的念頭。然而,心懷天下的張居正,即便是在出世的時候,仍然沒有全心投入歸隱的生活。他還在記掛著北京的政局。張居正離開朝廷後,政治生活依然混亂不堪。這裡我們只關注他的出世生活。據張居正的《先考觀瀾公行略》中記載,他的歸隱時間有六年,也就是從嘉靖三十三年到三十八年。其實,在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就已經銷假,這在他的《種蓮子戊午稿序》中可以找到證據:“往甲寅,不佞以病謝歸。”

甲寅年就是嘉靖三十六年。如此說來,張居正真正歸隱的時間是從嘉靖三十三年到三十六年,整整三年。可是,為什麼他要說是“六年”呢?原來,他在嘉靖三十七年曾經便道回家,嘉靖三十八年才回到北京,因此“六年”只是個籠統的說法。現在的問題是,這三年張居正過的是怎樣的出世生活呢?通過了解這三年的生活狀況,我們就能看出他那種明顯的雙重性格!

一般說來,古人在隱居的時期,佔據其思想的主要是出世的情懷性格。然而,對於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來說,這只是事情的一面。他們即使在這時,仍然有著強烈的入世情懷、性格,表面上看來矛盾,其實如同上文已經說過的那樣,有其內在的心理依據。這種雙重的性格在已經歸隱的張居正身上同樣存在。讓我們先來看下他的出世性格吧!

說起張居正的這段歸隱生活,一般都要引用他的兒子張敬修的《張文忠公行實》。在這本書裡,對張居正三年的歸隱生活,這段記載跟周聖楷《張居正傳》上的記載幾乎一樣,後者說張居正“終日閉關不起,人無所得望見,久之,益博極載籍,通當世之務”。據此,許多人就說這便是張居正歸隱生活的全部:住在一個清幽的小茅屋裡,種竹、養鶴、讀書、養神。整個一個隱者風度!

這就是張居正歸隱生活的全部嗎?曾經雄心萬丈的他真的就能如此沉寂,從此恬淡嗎?當然,我們不能說這裡的記載是完全虛構的。畢竟,這種生活對於被北京紛擾的政局整得煩悶的張居正來說,既是期望的,也是應有的。他期望著這種生活,儒家讀書人心中那種窮則獨善的精神要求他跟那些骯髒的政治人物劃清界限,躲進一個清雅的世界裡修身

養性;他也應有這種生活,沒有這種生活讓他擺脫時局的紛亂,他就沒有重新校準自己的目標,理順自己的思路和再次蓄積力量回京展開政治權力之爭的機會。可以說,這段時間的歸隱生活,對於張居正的一生是重要的。而對於這件事情,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