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張居正身後事:死後險遭刨棺戮屍,長子被逼自盡,家人餓死十餘口

張居正,與商鞅、王安石齊名的改革名臣,也是有明一代最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明代中葉以後,大明國力日漸式微,尤其歷經武宗、世宗兩位帝王的怠政、揮霍,大明王朝已經是千瘡百孔。

自明神宗登基後,在神宗母子的支援下,張居正強力推行改革新政,為大明延長國祚數十年。憑此不世之功,張居正生前也被賜予無以復加的恩寵。

但是張居正的結局並不完美,在他死後不久便遭到朝臣傾軋,皇帝的反噬。傾巢之下焉有完卵,張居正死後,張氏一族受盡屈辱,兄弟、諸子被流放。可憐張居正一代名臣,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

張居正劇照,圖侵刪

張居正的恐懼

自嘉靖以來,明代內閣首輔就沒有幾個有好下場。夏言被殺棄世,嚴嵩被剝奪一切沿街乞討被餓死,其子嚴世藩被殺,楊廷和之子楊慎被流放,腹黑宰相徐階也避免不了子孫被流放的結局。稍好的一點的楊一清、高拱也是身敗名裂而收場。

有這麼多前輩的前車之鑑,張居正還是難逃前輩們的悲慘結局,甚至更甚於他們。

其實張居正還是有憂患意識的。

萬曆八年二月,年滿十八的明神宗已經成婚,也已經行過耕藉禮與謁陵禮了,標誌著明神宗已經到了親政的年紀。張居正也心知

“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

,高處不勝寒的道理他不是不明白。在萬曆八年三月,張居正就上疏乞休,想歸政於神宗。

每自思惟,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然不敢遽爾乞身者,以時未可爾。今賴天地祖宗洪佑,中外安寧。大禮大婚,耕藉陵祀,鴻儀巨典,一一修舉。聖志已定,聖德日新。朝廷之上,忠賢濟濟。以皇上之明聖,令諸臣得佐下風,以致昇平,保鴻業無難也。臣於是乃敢拜手稽首而歸政焉。——《張太嶽集》

面對張居正的乞休,明神宗內心應該是在暗自竊喜的,我想沒有一個皇帝會允許大權旁落於他人。但是明神宗本著君臣之義,師生之情,還是要下旨挽留,表明功夫還是做好的。

卿受遺先帝,為朕元輔,忠勤匪懈,勳績日隆。朕垂拱受成,倚毗正切,豈得一日離朕!如何遽以歸政乞休為請,使朕惻然不寧。卿宜思先帝叮嚀顧託之意,以社稷為重,永圖襄贊,用慰朕懷,慎無再辭。——《張太嶽集》

不久後,張居正再次上疏乞休。這兩封乞休奏疏還是情真意切、發自肺腑的。輔政近十年,繁重的國家政務,來自新政改革的重重阻力。在加上晚年的張居正身體狀況並不樂觀,這些都讓張居正身心疲憊。

最重要的還是功高震主,歷朝歷代的權臣幾乎都無好下場,急流勇退才是王道。從張居正父喪“奪情”一事來看,可見張居正對於權力還是很貪戀的。儘管此時他已經位極人臣,皇帝也是處處依賴於他。但是張居正還是理智戰勝了權利慾,還是堅持乞休。

並且為明神宗提出一個折中方案,致仕就當做是給張居正放一個大長假,如果國家發生大事,還需要他的話,張居正表示詔之必還。

倘未即填溝壑,國家或有大事,皇上幸而召臣,朝發命而夕就道,雖執殳荷戈,效死疆場,亦所弗避。是臣之愛身,亦所以愛國也。——《張太嶽集》

明神宗也被張居正的奏疏給打動了,親政是他夢寐以求的。但是明神宗常年活在他的母親李太后的陰影之下,此等大事不得不詢問李太后的意見。

一向擁有敏銳政治眼光的李太后,不知是出於什麼目的,竟然不讓已年滿十八歲的親政。並且說出了要讓張居正輔佐明神宗到三十歲之後再親政的言語。這也在無形之中的也傷害了明神宗的積極性。

張先生親受先帝付託,豈忍言去!待輔爾到三十歲,那時再作商量。先生今後再不必興此念。”朕恭錄以示先生,務仰體聖母與朕惓惓倚毗至意,以終先帝憑几顧命,方全節臣大義。——《張太嶽集》

世人常說張居正遭到清算,是因為生前為官貪婪,生活腐化,對明神宗又極盡苛刻要求節儉等等。導致明神宗心理反差極大,以至於明神宗的清算張居正,甚至後期產生的厭政情緒皆因於此。

自嘉靖以來,有幾個內閣首輔不貪?當時士風已是如此了。筆者以為明神宗對張居正日後的倒戈清算,還是李太后那句

“待輔爾到三十歲,那時再作商量”

。我們可以想象聽到這種言語,明神宗心理是何等的憤怒。無法歸罪於李太后,那隻能歸罪於張居正了。

張居正劇照,圖侵刪

或許有人說,這兩封奏疏不過是張居正惺惺作態,為了堵住朝臣的悠悠眾口罷了。

張居正在給好友的書信中都多次提及身居高位的恐懼,在想起歷代首輔的結局,都讓他脊背發涼。張居正曾經在給好友湖廣巡撫朱璉的信中提及“三詔亭”之事。

作三詔亭,意甚厚。但異日時異勢殊,高臺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過五里鋪上一接官亭耳。烏睹所謂三詔哉!蓋騎虎之勢自難中下,所以霍光、宇文護終於不免。——《張太嶽集》

萬曆六年,正值張居正奔喪之際,明神宗曾一日下達三道詔書給張居正。這種恩寵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也是少見的。當地官員、鄉紳也為此事自豪,自發建三詔亭以示榮譽。

但是張居正面對這種榮譽,卻讓他深感不安。他在給老友的信中,提及了霍光、宇文護。霍光是西漢權臣,死後妻妾、子女被斬殺。宇文護呢,是西魏、北周的權臣,最終的下場也是被抄家滅門。

張居正想起霍光、宇文護的下場,早有隱退之意。由此可見張居正的兩次上疏乞休都是發自肺腑的。但是在李太后的干預下,明神宗“情真意切”的挽留下。或者說張居正也心生僥倖,深信明神宗不是涼薄的帝王,為此張居正選擇了繼續留朝輔政。

殊不知也正是在此時,在明神宗的心裡已經埋下了怨恨的種子,也註定張居正死後不得安寧。

明神宗的反噬

萬曆十年六月,自萬曆八年上疏乞休後,張居正又輔政了兩年,殫精竭慮的張居正還是病倒了。明神宗多次下詔慰問,甚至親臨看望。張居正還是於六月二十三日病亡,“悲傷”的明神宗為張居正綴朝一日,追贈太師、上柱國,諡文忠。

聞先生糜飲不進,朕心憂慮。國家大事,當一一為朕言之。——《明神宗實錄》

從明神宗的表現來看,似乎充滿了的哀傷。但是僅僅四日後,明神宗就開始清算恩師張居正了。

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潘晟,是彌留之際的張居正推薦入閣的。但是在張居正死後四日,就被御史言官給彈劾了,還未來的及上任的潘晟就被明神宗勒令致仕,可以說是明朝任職最短的內閣大學士了。

與潘晟一同入閣的吏部侍郎丁有餘也是張居正推薦入閣的,但是丁有餘卻安然無恙,原因只是潘晟與張居正關係密切,也是改革派的忠實擁護者、執行者。

由此可見明神宗是有針對性的,這也給了朝臣一個訊號:皇帝要清算張居正了。

而這些朝臣們,在張居正重病期間,六部九卿、科道言官、各省地方大員都曾經自發的為張居正齋蘸祈福。如今收到明神宗的訊號,半個京師的大臣都打算對張居正踩上一腳。

四閱月不愈,百官並齋醮為祈禱。南都、秦、晉、楚、豫諸大吏,亡不建醮。——《明史。張居正傳》

萬曆十年十二月,陝西道御史楊四知十彈劾張居正,朋黨、貪婪、僭越、欺君等十四大罪。

萬曆十一年正月,御史張應詔彈劾張居正縱容家奴違法,並列舉家奴遊七不法事十樁。

萬曆十一年正月,南京刑科給事中阮子孝彈劾張居正科場舞弊,錄用原吏部侍郎王篆兒子登科及第。

萬曆十一年正月,御史魏允貞彈劾張居正、馮寶曾經收受兵部尚書吳兌的賄賂,並且曾經販賣朝廷軍械與俺達汗。(高度已經上升到私通外國了。)

萬曆十二年四月,已廢遼王次妃王氏彈劾張居正,謀陷朝廷親王,侵奪遼王府產業,破壞遼王先代陵園等罪。

……

彈劾張居正的奏章如雪花一般,筆者不在一一列舉。而且發展到最後,已經不單單是追論張居正一人之事了,朝臣借張居正一事,黨同伐異,打壓政敵的大有人在。

張居正的死,對於明朝來說可謂是一場浩劫,十餘年的改革成果被一朝盡毀,眾多因為與張居正關係密切、或者張居正舉薦的能臣幹吏、御邊名將都被迫下臺閒住。

如先前的大學士潘晟,兩廣總督陳瑞,一代名將殷正茂。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也皆因張居正的關係而被牽連。

總之,明神宗的目的達到了,張居正被逐漸剝奪官職、誥命、諡號。死去元知萬事空,這些對於張居正來說已經都不重要了。但是對於張居正的張氏族人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張居正雕像,圖侵刪

慘遭牽連的張氏子孫

萬曆十年十二月,失去政治的盟友的大太監馮保,也被明神宗清算。明神宗看在馮保是先朝老人,又曾陪伴自己多年,僅被罰往南京閒住,也算是寬大處理吧。但是抄馮保家的時候,抄的金銀總計百萬餘兩,古玩珍寶無數(馮保是有名的收藏家,清明上河圖曾被其收藏)。

明神宗憑空獲得百萬兩金銀,自然是喜不自勝,尤其是已廢遼王次妃王氏曾在奏疏中說:

“庶人金寶萬計,盡入居正府矣。”

被剝奪一切官職、榮譽的張居正,被明神宗下令抄家。

張居正家族的末日也到來了。

萬曆十二年四月,明神宗以太監張誠,刑部侍郎邱橓為欽差前往張居正荊州老家查抄張府。此二人也是堅定的“倒張”份子。

邱橓是張居正的政敵,在張居正死後,明神宗第一時間就把他提了上來。短短一年的時間從閒住人員,起復為通政司右通政、左副都御史、刑部侍郎。

而太監張誠,與馮保速來不對付,在明神宗的示意下,在張居正死後上躥下跳的四處構陷張居正、馮保。派遣這二人前往查抄張居正的府邸,明神宗的目的不言而喻。

聽聞此事後,大學士申時行、許國,左都御史趙錦等人都曾上疏勸諫明神宗適可而止。張居正一切榮譽、官職都被剝奪,他的兄弟、兒子的官職也已經被革掉了,已經夠嚴厲的了。並且以嘉靖朝嚴嵩為先例,希望明神宗不要牽連過廣。這麼多的大員上疏為張居正求情,可見張居正的功績還是值得肯定的。

世宗籍嚴嵩家,禍延江西諸府,居正私藏未必逮嚴氏,若加搜尋,恐遺害三楚,十倍江西民。且居正誠擅權,非有異志,其翼戴衝聖,夙夜勤勞,四外迭謐,功亦有不容泯者。今其官、蔭、贈諡、及諸子官職,並從褫革,已足示懲,乞特哀矜,稍寬其罰。——《明史。趙錦傳》

明神宗面對為張居正求情的奏章都是置之不理,看來明神宗是準備把張居正一擼到底了。

張居正故居,圖侵刪

申時行等人上疏無果,在邱橓離京之前,申時行等朝中大臣都寫好書信託付於邱橓,只能期望於查抄的刑部侍郎邱橓能手下留情。縱然不能手下留情,但是也務必公事公辦,不要過於苛刻,不要逼迫太甚。

聖德好生,門下必能曲體,不使覆盆有不照之冤,比屋有不辜之累也。冀始終留神,以仰承聖德,俯慰人心。

願推罪人不孥之義,以成聖主好生之仁,且無令後世議今日輕人而重貨也。上累聖德,中虧國體,下失人心,奉旨行事者亦何所辭其責。

但是未等張誠、邱橓到達荊州,荊州知府、江陵知縣等人已經先行一步封了張居正府邸。張居正族人被迫藏於空室之中。等到張誠、邱橓等人到達時,已經五月份了,張家族人等於被幽禁十幾天,糧食殆盡。正式查抄張居正家時,張家族人已經被餓死十幾人了,屍體被餓狗分食。

縱然已經出了人命,張誠、邱橓等人也沒有打算放過張居正的族人。

而且筆者強烈懷疑這個邱橓是不是心理變態。對待張居正的家族女性,自太夫人趙氏以下,全都要脫下衣物至腹部以下檢查。如同金國對待北宋皇室一樣,極盡羞辱。這也是讀聖賢書的朝廷大員,阿呸!

其婦女自趙太夫人而下,始出宅門時,監搜者,至揣及褻衣臍腹以下,如金人靖康間搜宮掖事,其嬰稚皆扃鑰之,悉見啖於飢犬!——《萬曆野獲編》

在查抄之後,只搜的黃金萬兩,白銀十萬餘兩。這還是張居正諸位兄弟,以及諸子所有的家產。算下來這已經是一筆鉅款了,但是相比查抄馮保獲得百萬兩之巨,還是相差太多,張誠、邱橓等人不滿意,明神宗也不滿意。

只能嚴刑拷打了,並且要求張居正家人誣陷邱橓等人的政敵。長子張敬修不勝拷打,只能牽扯上曾省吾、王篆、傅作舟這三位張居正的昔日好友,說曾經把三十萬白銀藏於這三位大臣家中。想來這又是一樁悲劇。

最後,張居正長子張敬修不堪受刑、凌辱,自縊而亡。死前留下血書,極盡悽慘。三子張敬懋也意欲投井自殺,未遂,後又絕食自殺,又未遂,僥倖留的一條性命。

邱侍郎、任撫按,活閻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來,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憐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嗚呼,炯矣黃爐之火,黯如黑水之津,朝露溘然,生平已矣,寧不悲哉!——《張敬休絕書》

因為查抄張居正的府邸,已經出了十幾條人命。現在就連張居正的子嗣也保不住,朝野震動。以申時行為首的內閣大學士,糾集六部九卿大員,爭相上疏請求從寬處分。

竊見故臣張居正雖以苛刻擅專,自千典憲,然天威又赫,籍沒其家,則國典正,眾憤已洩。若其八旬老母衣食供給不周,子孫死亡相繼,仰窺聖心必有惻然不忍者。——《明神宗實錄》

於公,張居正還是有功於大明帝國,他的功績也是有目共睹的。於私,張居正多少是明神宗的老師,如此對待老師之後,未免太過涼薄。

明神宗自知犯了眾怒,對於張居正一案只能到此為止。明神宗下令,留下空宅一所,田地十頃,留給張居正母親的頤養天年之用。但是張居正的弟弟、兒子們都被革職流放到煙瘴之地。最令人齒冷的莫過於,明神宗對張居正竟然一度有剖棺戮屍的打算。

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揮居易、子編修嗣修,俱發戍煙瘴地。《明史。張居正傳》

根據《首輔傳》記載,張居正二子張嗣修與大學士呂調陽的兒子,科舉時都曾經高中。張居正與呂調陽為避嫌,主動請求革除兒子的功名。明神宗不允,曾說

:“無以報先生功,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罷了。

”短短數年以後,明神宗就是這樣看顧張居正子孫的,真是令人齒寒。

張居正故居,圖侵刪

結語

張居正當政十餘年,曾經把大明帶入最富裕的時刻

(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奈何卻落得家破人亡,累及子孫的下場。

萬曆四十年,此時距離張居正逝世已經近三十年。張居正的兒子收集張居正生前的文稿手冊,編成一部《張太嶽集》,並由當時的首輔大學士沈鯉作序。有大臣趁機請求恢復張居正的名譽,但是被明神宗留中不發。

終萬曆一朝,明神宗依然對張居正耿耿於懷。直到天啟二年,明神宗的孫子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在都御史鄒元標的上奏的之下,才被恢復官職,賜祭葬。而此時距離張居正逝世近四十年。

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明熹宗實錄》

崇禎三年,吏部侍郎羅喻等人又復論張居正的功績,請求明思宗洗刷張居正的冤屈。張居正這才被恢復了身前的誥命、蔭子等眾多榮譽。

崇禎十三年,張居正曾孫張同敞(張居正長子的孫子)再次請求恢復張居正的武蔭世職,並恢復張居正諸子的名譽。此時大明已經大廈將傾,明思宗這才想起這位治世宰相的好來。竟然發出了

“思陵之季,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

之語。

世間已無張居正。——黃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