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始皇的死亡原因:還存在第三種可能,司馬遷已揭開一半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秦始皇真可謂是一生傳奇,自幼流落異鄉,朝不保夕,歷盡艱辛回國並登基之後,朝堂上面臨權相獨攬,後宮又面臨趙姬淫亂,撥亂反正後一一滅亡六國,統一華夏後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又策劃數個史無前例的大工程,同時還進行六次大範圍、遠距離的巡遊,縱觀歷代帝王,就沒有比秦始皇更能“折騰”的了。但在傳奇之餘,卻又留下了不少謎團,其中最大的一個是他的死因。

關於秦始皇的死因,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二千多年來一直眾說紛紜,各種腦洞大開的猜想都有,基本可以歸類於病死與謀殺兩種。那麼,秦始皇到底是如何死的?筆者認為,還存在第三種可能,司馬遷已經給出了一半答案,真相已經昭然若揭!

秦始皇有病但不太嚴重

《始皇本紀》記載:“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

現代醫學專家根據這一描述判斷,秦始皇並不是健康之人,“摯鳥膺”就是雞胸,往往源於營養不良,也有一部分源於遺傳,秦始皇少時生活在趙國,當時生活艱苦,或由此落下病根,“豺聲”說明秦始皇或有支氣管炎或有哮喘疾病。

不過,根據戰國通行規則,秦始皇的病情應該並不嚴重。《公羊傳》記載:“兄何以不立?有疾也!”也就是說,疾病纏身之人,不能繼承王位。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秦國是先秦醫術最發達的國家,“醫緩”、“醫和”、“醫呴”等秦醫史上有名,列國國君生病經常邀請秦國名醫治病。因此,如果秦始皇病情很重,估計難逃秦醫檢查,也就很難繼位;而秦始皇能夠順利繼位,說明他的疾病並不嚴重,或者說不明顯。

秦始皇工作生活不健康

作為一國之君,且又雄才大略,秦始皇自然日理萬機,史書有云“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日夜有呈”,據說每天批閱的文字高達20萬字,勤政程度不下於朱元璋、雍正。

與此同時,僅僅沒有夭折、存活下來的子女,就高達33個,背後反映的是秦始皇生活不節制。並且,一統六國之後,秦始皇還收納了六國眾多美女。

超極限的勤政與不節制的生活,耗神耗力,說明秦始皇的身體長期超負荷,早已被掏空了,一個健康之人如果長期如此,都可能很快疾病纏身,更別說早已有病的秦始皇了。

荊軻刺秦王中,秦始皇接見荊軻,屬於正式嚴肅的外交場合,但我們都知道,荊軻刺秦王時,醫官夏無且投擲藥箱救了秦始皇一命。這種場合,夏無且還在秦始皇身邊,說明秦始皇身邊有醫官隨時伺候,而且是與秦始皇幾乎可以零距離接觸,無疑說明早在統一六國之前,秦始皇病得就比較嚴重了。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多次尋找仙藥,除了長生不老的追求之外,更可能還與常年遭受難以忍受的疾病有關。

然而,儘管秦始皇常年服食丹藥,但還是沒辦法將掏空的身體補回來,到了秦始皇晚期時,他的病情可能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在秦始皇最後五年,固執己見地盲目修驪山墓、阿房宮等大工程,可能就是因為秦始皇病情加重,性格變得更為暴躁、極端,從而導致的錯誤決策。

第六次巡遊與始皇死因

正常來說,秦始皇當時最該安靜修養,但事實上公元前220—前210年,秦始皇一共有過六次巡遊,遠遠超出《尚書·堯典》所說天子“五載一巡守”的出巡頻率。頻繁的長時間、遠距離巡遊,經常“逢大風”、遇“水波惡”、“風雨暴至,休於樹下”等,甚至還遭到張良刺殺等,如此種種必然會加重秦始皇的病情。

根據史記記載,第六次巡遊秦始皇返程途中,先在東海射殺大魚,再坐船抵達平原津(山東德州平原縣,古黃河上的重要渡口之一)時,“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最終巡遊隊伍走到河北沙丘宮時停下,秦始皇在此死去。

那麼,秦始皇的死因到底是什麼,沙丘之變中趙高有沒有下毒或刺殺,史書沒有一絲記載,但司馬遷卻記載了第六次巡遊之前發生的三件詭異之事。透過對這三件事分析,我們至少可以找到秦始皇死因的一半真相。

最後一次巡遊前的三件異事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之後一直沒有計劃巡遊,但在公元前210年秋天時,秦始皇突然“卜之,卦得遊徙吉”,之後立即開始了第六次巡遊。而且,秦始皇巡遊的出行季節一般以仲春二月居多,唯有最後一次出巡時間是“十月癸丑”。因此,第六次巡遊非比尋常,不在秦始皇本來計劃之中。

那麼,秦始皇為何要在前210年時巡遊?這與巡遊之前的三件詭異之事密切相關,或者說三件異事推動了秦始皇第六次巡遊。

第一件:“熒惑守心”

《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六年(公元前210年),熒惑守心。”

所謂“熒惑”是指火星,又名赤星、罰星。按照古代說法,“熒惑守心”代表火星侵入心宿,這種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實際上,“熒惑守心”就是土星、火星、天蠍座最亮恆星“心宿二”三星連成一線,是一個正常的天文現象。

春秋時期,楚國滅亡陳國時,發生過一次熒惑守心,當時宋景公非常擔憂,問司星子韋該怎麼辦,子韋說“把災禍移給相國吧”,說到底就是用辭退相國的辦法,轉移本該國君承擔的災難。西漢末年,漢成帝時也發生過熒惑守心,後來漢成帝為了轉移災難,就怒斥丞相沒有治理好國家,最終丞相飲鴆自殺。當然,秦始皇沒有轉移災難,丞相李斯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第二件:天降隕石,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本紀》記載: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毋庸置疑,隕石上的這句話,必然是六國“反賊”所刻,目的是為了攪亂秦始皇的心智。但秦始皇似乎不受影響,派遣御史前去查探,先是問詢周圍人,查詢刻字之人,在問詢無果之後,就將隕石周圍人都殺了,之後打起了輿論戰,“使博士為仙真人詩,及行所遊天下,傳令樂人歌弦之”,大概是針鋒相對地歌頌秦始皇長命百歲,歌頌秦朝郡縣制永保江山。

需要注意的是,隕石上刻寫的是“始皇帝死而地分”,並沒有預言秦始皇什麼時候會死,只是預言他死後郡縣制將崩潰,天下再將重現周朝分封制,或再將重現六國。

第三件:九年前的沈璧現身

《秦始皇本紀》記載: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

沈璧就是沉璧於河,古代盟誓或祭祀時所舉行的一種儀式。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遊渡江時沉璧於河,但在九年之後突然重現天日,而且持璧之人行跡詭異神秘,還說出“今年祖龍死”。

對於持璧之人、滈池君、祖龍等解釋,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些暫且不談,但以今天眼光來看,這件事毋庸置疑是人為策劃,目的是為了攪亂秦始皇心智。《史記》接下來說的是“於是始皇卜之,卦得遊徙吉。”於是,秦始皇才在四年之後再一次巡遊。

對於這三件異事,秦始皇表面不太相信,但實則內心非常焦慮。於是,在第三件事出現之後,尤其是“今年祖龍死”的讖語,最終促使了秦始皇巡遊。

前兩件異事,一件是天文現象,一件是六國反賊所為,但第三件事不同凡響,存在很多謎團:首先,九年之前的沈璧重現是誰策劃的?要麼是趙高、要麼是反賊,不可能是其他人;其次,“於是始皇卜之,卦得遊徙吉”,占卜有沒有人動手腳,故意佔得“遊徙吉”?

對秦始皇最瞭解的人,毋庸置疑就是趙高,無論偽造玉璧還是尋找沉璧,還是干預占卜,都具有天然的優勢。問題在於,趙高有沒有做這些事情的動機?我們都知道,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與扶蘇、蒙恬敵對,一旦扶蘇繼位,趙高不僅權勢難保,甚至連小命都不保。公元前211年扶蘇被貶到蒙恬軍中,秦朝出現儲君空位,趙高與胡亥的機會出現了,但必須要儘快登基,否則一旦秦始皇回心轉意召回扶蘇,他們就沒有機會了。而儘快登基的唯一機會,就是趁扶蘇不在的時間讓秦始皇死掉。因此,趙高策劃這些事情,攪亂秦始皇心智,讓“怕死”的秦始皇再度巡遊尋找仙藥等,終極目的是折騰秦始皇,讓原本疾病纏身的秦始皇,在長途跋涉之後雪上加霜。

綜上可見,沙丘之變中趙高有沒有謀殺秦始皇,這一點誰也不知道,但從秦始皇第六次巡遊的原因來看,無疑是趙高推動的,目的是折騰身患重病的秦始皇,讓他在扶蘇遠在北地時快一些死去,以便胡亥繼位。否則,為何在這一次巡遊之前,巧合地出現“少子胡亥愛慕請從”?

如果沒有計劃之外的第六次巡遊,秦始皇暫時可能不會死去,那麼中國歷史可能就走上另一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