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宋軍比元軍更擅長水戰, 為什麼崖山海戰會一敗塗地

記得早些年,網上流傳一個言論:

崖山之後無中華。

且不說這個言論的對與錯。崖山海戰,以南宋軍二十萬全軍覆滅、主帥張世傑突圍遇難、陸秀夫身背幼帝趙昺投海、南宋國滅的悲慘結局告終。

從表面資料來看,南宋軍二十萬之眾、戰船一千多艘、而元軍則只有兩萬餘人、四百多艘戰船。南宋久居南方水鄉,人數艦船佔絕對優勢、而蒙古鐵騎陸戰優勢卻無法發揮。怎麼打也不像是南宋戰敗的局面啊!可是南宋卻偏偏敗了,敗得是如此之慘,敗得是如此之痛!

重溫歷史,回顧那段忠骨鐵血的時代,我們似乎又回到了南宋、又回到了崖山。我們似乎看到了

文天祥

,淚眼迷離的寫著:

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似乎看到了主帥張世傑,那眼中充滿了悔恨與不甘:

我為趙氏,能做的事都做盡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在又亡……豈非天意?

似乎又看到了陸秀夫身背幼帝趙昺,低聲說道:“少主,抱好了!”決絕跳下斷崖、更看到了宋臣子民們競相赴海,以至於

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

的景象……

為何敗?為何滅?後人紛紛有各種說詞。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崖山海戰南宋戰敗的關鍵所在:

一、兵員組成:南宋軍雖說有二十萬之眾,但是細說,這二十萬兵員裡有大臣及家眷、士兵及家眷、侍從、宮女、太監……非戰力人員。拋去這些,有實際戰鬥力的人員是否足萬也是個疑問。

二、士氣:南宋此時已是風雨危樓。整片中華大地,仗仗慘戰,仗仗慘敗。國土僅剩崖山和海南島地區還在。這二十萬是大宋的子民,是大宋的死士。而此時人心惶恐、人人皆為驚弓之鳥。全仗著一股血氣傲骨陪伴走到這裡。冷兵器時代 ,打得是配合與士氣。而這二十萬,大多為南宋全國潰散而來計程車兵,你又能談什麼配合與士氣呢?

三、軍事決策錯誤:我絲毫不是質疑張世傑大人的忠誠。僅僅做為一個軍事愛好者,自以為做為統帥的張世傑大人,在此次海戰中所做出的決策有重大失誤之嫌疑:一、否決扼守海灣出口以作戰的計劃,同時也準備戰局不利西撤的後備計劃。二、他將軍隊撤至海上,陸上房屋據點盡皆燒燬,以船隻圍寨困守,這又讓元軍輕鬆斷了南宋隊軍糧道水源。而這最後一點是最為至命的。以至於南宋軍最後無奈只得喝海水,造成戰鬥力急劇下降。

四、重文輕武:從岳飛冤死風波亭後,南宋的武將就更加的默默無聞、低言少語了。主動歸降的武將更沒有一絲被信任感與歸屬感。這就造成南宋後期不少降將歸順元朝,調轉槍口對付南宋起來。再加上群臣熱衷黨爭……

五、元朝軍隊連戰連勝,此時全國基本已全被征服。元朝士兵除了士氣高昂以外,戰鬥技巧上、戰鬥意志上都比此時的南宋軍強上百倍。雙方一漲一消。誰勝誰敗不難看得出來。以至於崖山一戰,南宋君臣們為社稷貢獻了最後的忠誠。身死殉國,南宋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