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大明官軍為什麼打不過清軍?

在明朝與清朝近三十年的戰爭中,明軍多次重要會戰中都沒有取勝。撫順追擊戰、薩爾滸作戰、西平堡援救作戰、長山作戰、賈莊作戰,到松錦決戰都是如此。

明軍取得的勝利主要是依城而戰,憑堅城、用大炮,諸如寧遠作戰、寧錦作戰、廣渠門作戰;或者追尾作戰,有崇禎九年(1636年)盧象升出口作戰,十二年(1639年)孫傳庭出口作戰。

那麼為什麼明軍的野戰能力如此之差?

袁崇煥之外,沒有優秀統帥

就統帥層面而言,明朝方面是缺乏的。在撫順追擊戰失敗、總兵張承胤戰歿後,全遼震動。身體有疾的萬曆皇帝欽命大剿。

萬曆皇帝

諸臣會議多次,發現有經略能力的也就是楊鎬和熊廷弼。相較而言,楊有多年遼撫經驗,任上有指揮出塞搗巢履歷,且曾在朝鮮指揮作戰,而熊只有遼東巡按經驗,顯然楊更佔優勢。但事後的結果,楊鎬四路出師,三路盡沒,喪師4萬餘。

之後袁應泰在出擊前被努爾哈赤先發,身死城失,10餘萬部隊潰敗;王化貞也是如此。熊廷弼、孫承宗擅長組織、協調、防禦,作戰上沒有證明。

努爾哈赤

最優秀的莫若袁崇煥。按目前的研究,到崇禎二年(1629年)經過整頓的關寧騎兵已經具備與清軍野戰的能力,可惜袁崇煥下獄被處死。

在袁之後,出類拔萃的統帥無非是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他們都是剿寇作戰崛起的。盧擅長指揮騎兵衝陣、貫陣,這也埋下了賈莊戰敗的序幕;洪、孫擅長與裝備大量鈍器的步兵糾纏,騎兵襲擊,但洪在松錦決戰,也證明失敗。

其實,崇禎皇帝都知道“畢竟剿寇與御虜不同”(這是他對楊嗣昌說的話)。而清朝方面,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甚至阿濟格、嶽託都是統帥級別的,多鐸也冉冉升起。雙方高下立叛。

皇太極

將帥分離,良將難出頭

就戰將層面而言,一名優秀的戰將應該有把控戰場周遭的能力,不僅僅是突陣、先登。薩爾滸戰前,明軍的邊將多由小股騎兵軍官升起,有出塞搗巢經驗,理論上應該是比較優秀的將才。

但明軍的以文馭武體制,武官喜歡豬突之將,且軍隊中極其濃烈的裙帶關係,行伍很難遷轉;多是世將,雖不乏優秀者,但多是雖叔、舅輩刷經驗者。

薩爾滸之戰,名將馬林、李如柏對清軍進止把控不足,杜松比他們略好(杜松敗在頓兵敵塞之下,而非戰場判斷不足)。反觀清軍情況,諸將帥長年有奔襲數百里的狩獵經驗,而且多有帶兵(1~2000騎兵)赴明地捉生經驗,戰場把控能力、奔襲能力很強。

清軍騎兵

最關鍵的一點,清軍將帥一體;明軍將帥分離,將以突陣為主,帥以寫奏議為本(稍微誇張了,明軍的統帥雖能協調組織,但整體缺乏戰場作戰經驗)。

不會打大規模戰役

就兵團作戰能力而言,這要從明軍的戰役法談起。明軍最強的莫過於邊軍,而邊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應對諸部落的小股南略,作戰規模並不大,雖然看似都有作戰經驗,但後果就是各地邊兵不知大戰為何物?畢竟大戰不是把各地士兵放一塊就可以的。

宋朝都有定州大陣,8萬人一塊訓練,而明軍在這方面顯然是缺乏的。這樣的幾千幾百人的小股野戰軍,戰時合營到一塊,很難取得勝利。

撫順追擊戰中,張承胤部構成為:廣寧總鎮大營、坐府遊擊營、正兵營、左翼營、右翼營,援遼總兵麻承恩營、遼陽副總兵營、海州參將營、瀋陽遊擊營、武靖遊擊營。這支近1萬人的部隊,來自六個地方,縱然精銳,如何抵抗生聚在一起的後金部隊。

明軍騎兵

到了一代人過去之後的松錦決戰中,明軍八總兵,來自宣府、大同、山西、薊鎮三協、關寧,除了3到4萬的西軍外,其他部隊合營訓練也就在萬餘。雖有進步,但仍然不足。

沒有合營訓練的部隊就是一團沙子,在一支崩潰後,很容易形成全軍潰散。諸如八總兵攻擊錦州長圍時,宣府總兵楊國柱陣亡,明軍全軍即停止攻擊。長山作戰也是如此,吳襄部潰敗後,宋偉部隨之潰敗。可以說,沒有合營訓練的明軍,只是看似兵力佔優,而不能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野戰格鬥能力差

就野戰能力而言,明軍在訓練上,邊軍騎兵注重騎射,步兵注重依託車營射箭、發槍,格鬥訓練不足。明軍在裝備上,邊軍騎兵因出塞搗巢,多以輕騎為主,明軍步兵對格鬥並不重視,著甲率很低。

明軍火箭軍

我們以孫承宗的車營為例,會發現只有騎兵穿戴甲冑,而且只有軍官才有臂手;步兵裝備大量的弓箭、火器。這已經是計劃與清軍作戰的精銳部隊的裝備,其比薩爾滸之前的邊軍裝備好太多。明軍組建重甲騎兵到了袁崇煥督師關寧才出現。

反觀清軍一方,其在薩爾滸作戰時,甲冑就給徐光啟留下了深刻印像,“言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且後金軍從萬曆十一年至四十六年(1583~1618年)三十餘年裡,共曾把寨,野戰格鬥能力極其強悍。

清軍盔甲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七月,5000多精銳明軍守備的清河城,一日而破,原因就在於此。在長山作戰中,清軍也是推楯車抵近,越阻格鬥,明軍大潰。

清軍重灌步兵

在統帥、將領、兵團作戰、野戰格鬥等方面,明軍都遠遠不如清軍。袁崇煥是明軍僅有的親自上陣,且組建過大規模騎兵軍團(裝備重甲)的統帥,近乎完美。但政治遠比軍事複雜,他不幸死於政治。

袁崇煥

原因也很簡單,明朝是大國,有源源不斷的供給。僅萬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618~1620年),明朝在遼東就砸下了3000多萬兩白銀,40餘萬部隊出關,這在同一時期沒有哪個政權可以做到。

而且明朝方面也有後起的新統帥,野戰能力雖然不足,但防守、騷擾還是可以的。明朝還打經濟戰,女真被封鎖,人口減員一直很嚴重。女真打仗厲害,不代表經濟也能搞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