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從“宋太宗”到“宋真宗”宋朝經歷了什麼?

在兩次伐遼失敗後,宋太宗被迫重新調整他的治國方略,從清除外憂轉為消解內患。此時的宋王朝內部,還沒有形成什麼太嚴重的弊端,但宋太宗以“金匱之盟”為理由得到了皇位,卻留下了太多的後遺症。他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在皇族內部引發了極大的動盪,險些釀成大禍。幸好他重用了呂端,寇準這樣的賢臣,才順利地完成了皇位的交接。

誡吏慎刑

宋太宗登基後的前幾年,也像趙匡胤當年一樣,經常微服私訪,對民情有一定的瞭解很多。他曾親眼看到汴京街頭聚集著許多不守規矩的乞丐,他們態度強橫,拉幫結夥,平民百姓不敢惹,簡直成了民間的禍患。

有一次,一個乞丐來到一個大戶人家門前,索要賞錢,他認為人家給的錢不夠多,就賴在門口不走,還大吵大嚷,罵不絕口。不大一會兒,就圍過來好多看熱鬧的人,大家都憤憤不平,卻敢怒不敢言。

就在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來一名軍官,他抽出佩刀,一抬手就將那個惡丐刺死了。然後,他把殺過人的刀放在地上,若無其事地走了。

兇案發生後,在街上巡邏計程車卒便將此事報告給官府,官府下令緝拿殺人兇手,可是未能捕到兇手。第二天,宋太宗得知此事,說:“這還是五代時的亂世習氣,竟敢在青天白日殺人。”於是下令嚴加稽查,務必抓住兇手。可是過了很久也沒有抓住兇手,有關官員害怕獲罪,他們按照事情的情理推斷,認為一定是那個大戶人家氣不過把乞丐殺了,就把那個大戶人家的主人抓了起來。

古時候官員審案允許體罰,辦案人圖省事,往往一上來就刑訊逼供,受刑人實在忍受不住,就會屈打成招。因此,冤,假、錯案層出不窮。那個人受刑不過,只得承認自己是殺人犯。

不久,這件案子報到朝廷,宋太宗對府尹說:“你能這樣用心辦案很好,雖然已經定案,但還是請你複審一下,不要冤枉人。再說,還應該把那把刀帶來。”過了幾天,府尹再次上殿見太宗,將這個案子的卷宗和刀一起呈上。太宗問:“審定了嗎?”

府尹說:“審定了。”

宋太宗不再問他,回頭對小太監說:“把我的刀鞘拿來。”小太監拿來刀鞘,那把刀一下子就插進了刀鞘。太宗拂袖而起,說:“像這樣辦案,能不冤枉人嗎?”於是,宋太宗下令釋放了那個人,又嚴肅地告誡執法官負員:“從今以後,再審案子,務必慎重,切不可亂來!”

七絃演奏

宋太宗在位時,號稱天下彈琴第一的朱文濟在皇帝身邊任“琴待詔”。所謂“待詔”,就是奉命為皇帝服務的人。

有一天,宋太宗突發奇想,把朱文濟和另外一個宮廷琴師蔡裔找來,對他們說道:“你們把七絃琴改為九弦,然後拿來彈給我聽!”

蔡裔連連俯首稱是,朱文濟卻恭敬地對宋太宗說:“想當初伏羲氏造五絃琴,彈樂曲時尚有多餘的音用不上。陛下要在七絃琴上再增加兩根弦,實在沒有多大的必要。”

宋太宗聽罷勃然大怒,厲聲說道:“不錯,古時候的琴確實是五絃,但周文王、周武王各增添了一根,變為七絃。現在朕要再增加兩根弦,把七絃琴變成九絃琴,這又有何不可?誰敢不服從朕的命令,就從宮中滾出去!”說罷,宋太宗手一揮,就轉身回到後宮。

皇帝發怒了,蔡裔哪敢不聽話,急忙乖乖地給七絃琴加了兩根弦,並把這把新制的九絃琴呈獻給皇帝。宋太宗見了很高興,就讓朱文濟用這把九絃琴彈奏新曲。朱文濟不得不從,但他在演奏中只使用了其中的七條弦,新加的兩條弦一點兒也沒碰。

一曲彈罷,皇帝身邊的人都以為朱文濟是用新琴演奏出的新曲,紛紛稱讚九絃琴遠勝過七絃琴。不懂裝懂的宰相為了向皇帝獻殷勤,故意問朱文濟:“這首新曲叫什麼名?”

朱文濟老老實實地回答:“這是古曲《風入松》。”

事後,聽話的蔡裔得到了皇帝的賞賜,而執拗的朱文濟受到了宋太宗的冷落。不過,宋太宗異想天開改造的九絃琴卻沒有傳下來,而朱文濟的琴技卻被繼承了下來,傳之後世。

太宗佯醉

有一次,宋太宗在宮中北苑設宴,讓殿前都御孔守正和左驍衛大將軍王榮前來陪酒。這兩個人都跟隨過宋太宗南征北討,在皇帝面前不那麼拘束,很快便喝得酩酊大醉。

孔守正和王榮都當過邊將,立過不少戰功。宴飲當中講到行軍打仗的事情,兩個人都有可炫耀之處,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講個沒完。孔守正講他的功勞如何如何,王榮講他的戰功如何如何,說著說著,兩個人互不相讓,就爭吵了起來。

因為酒喝得太多,他們竟然忘記了這是在宮中,也忘記了皇帝就在跟前,竟然互相破口大罵起來,汙言穢語不堪入耳。這可是犯了大不敬的罪,冒犯了皇帝,侍臣們紛紛請求皇上把他們二人送交有關部門論罪,宋太宗沒有同意,而是叫人送他們回到各自家中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兩個人清醒過來,想起昨天酒後失態,惶恐萬分,一齊上殿認罪,自請處分。不料宋太宗卻輕描淡寫地說:“那時我也喝醉了,也是恍恍惚惚,你們講了些什麼,我也不大清楚。”

德昭自刎

宋太宗對待臣子如此寬容和氣,一方面在於他為君賢明,另一方面在於他有意安撫人心。他是靠著“金匱之盟”上的臺,他死後應該把皇位傳給弟弟秦王趙廷美,再由秦王傳給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可是他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就需要爭取朝臣們的大力支援。

有一次,他試探著向趙普詢問傳位趙廷美一事,趙普猜到了他的心意,便說:“自古帝王傳位乃是父傳子,當年太祖已誤,陛下今日還要再錯嗎?”這句話迎合了太宗的心意,也堅定了他傳位於子的決心。

趙廷美為人專橫驕恣,得知有“金匱之盟”一事,便陰謀早日篡奪皇位。事情敗露後,被貶到房州(今湖北房縣),憂憤成疾,吐血而終,年僅38歲。

宋太祖去世後,留下兩個兒子,一個是趙德昭,一個是趙德芳。宋太宗即位後,把趙德昭封為節度使和郡王。太宗徵遼時,趙德昭也隨軍來到幽州前線。宋軍慘敗時,將士們不知道宋太宗跑到哪裡去了,就有人提議立趙德昭為帝。後來太宗露面了,這件事也就沒有下文了。

宋軍回到京城後,因為伐遼失利,宋太宗很長時間沒有對平定北漢的勝利實行封賞,將士們不免議論紛紛。趙德昭認為雖然對遼作戰失敗了,但是平定北漢有功的將領們還是應該得到賞賜,就找到太宗為將士們請賞。宋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地說:“等你做了皇帝再賞賜也不遲!”

此言一出,趙德昭惶恐萬分,低頭垂淚,默然而出。從叔父的話語中,趙德昭聽出有懷疑自己企圖奪位的意思,又想到父母早亡,兄弟二人難保性命,不禁頓生短念,回到府中便自刎身亡了,年僅 29歲,留下了五個兒子。

宋太宗得知這個訊息後,又驚又悔,急忙趕到趙德昭的府中,抱著他的屍體痛哭道:“這個傻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趙德昭死後兩年,趙德芳又病死了,年僅 23歲,留下三個兒子。儘管不能認定當年宋太祖就是被宋太宗殺的,但後來發生了這麼多難以說清楚的事情,趙光義也就擺脫不了“戕兄奪位”的嫌疑。

議立太子

不管怎麼說,宋太宗終於清除了將皇位傳給兒子的障礙,下一步就是從兒子中挑選出一個合意的皇位繼承人了。

按照常例,皇位要傳給長子。太宗的長子趙元佐自幼聰明機警,長得又像太宗,還善於騎射,頗得太宗鍾愛。但是趙元佐與叔父趙廷美感情很深,趙廷美被貶出朝廷時,他曾為之求情。趙廷美死於房州的訊息傳來,他悲憤難抑,竟然因此得了瘋病,左右僕從偶有小錯,他不管是刀是棒,掄起來就打,傷了不少人。

雍熙二年(985)重陽節,宋太宗把幾個兒子召到宮苑中,設宴飲酒作樂,因元佐有病,就沒有請他。酒宴散後,太宗的幾個兒子去看望趙元佐,說起父皇設宴一事。趙元佐以為自己被父皇拋棄了,氣憤難平,就使勁喝酒。到了半夜,他索性在宮院裡放了一把火。太宗怒不可遏,將他廢為庶人。於是,太宗的次子趙元佑成了準皇儲,改名元倍。

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元僖上完早朝後回府,忽覺身體不適,不久便去世了。

元佐被廢,元僖暴死,而宋太宗當年歷中的箭傷時常發作,立儲君的事情實在是耽擱不得。這可是個極其敏感的問題,一般人不肯發表意見,太宗就宣召被貶官青州的寇準回京。

寇準接到詔命後火速動身。一見到寇準,正在忍受病痛的宋太宗頓時高興起來,動情地說:“相公為什麼來得這樣緩慢?朕時時刻刻都在想念你。”感動得寇準熱淚盈眶。

接著,宋太宗向他詢問太子的人選。寇準說:“陛下為天下選擇君主,跟女人、宦官商量是不可以的,跟近臣商量也不可以,應該自己選定能使天下滿意的國君。”宋太宗提出想立第三子趙元侃(後改名趙恆),寇準答道:“知子莫若父。”就這樣,襄王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趙恆。

剛正不欺

寇準是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少年時就很聰明,七歲時跟著父親攀登華山,見到華山雄麗的景色,他當場寫下了一首五言絕句,令人拍手讚歎。但他從小不拘小節,好飛鷹走狗。他的母親很嚴厲,有一天因為生氣舉起秤砣就向他砸過去,把他的腳砸出了血。從此後他改邪歸正,刻苦讀書。

太平興國五年(980),19 歲的寇準考中進士甲科,並取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宋太宗以往錄取進士,年紀輕的往往不取,有人便勸寇準在殿試的時候多報幾歲,寇準卻嚴肅地說道:“我剛要走上仕途,怎麼能欺君瞞上呢!”結果,寇準憑藉著滿腹經綸,一試得中。與寇準同榜中進士的還有李沆、王旦、張詠,這四個人後來都成為北宋名臣。

寇準考中進士後,被派到成安縣(今河北成安)當知縣。每當要求百姓在限定時間內納稅服役時,寇準既不發公文,也不派衙役上門催逼,而是把應納稅服役者的姓名貼在縣衙門口,老百姓沒有敢超過期限的。

由於頗有政績,寇準多次升遷,很快就擔任了朝中的鹽鐵判官。在朝臣之中,他以剛直著稱,經常直言朝廷政策的得失,因而很受太宗的器重。有一次,寇準上殿奏事,因為不合太宗的心意,他生氣地站起來就要回內宮。寇準卻上前扯住宋太宗的衣角,非要讓皇帝重新坐下來,聽他把話講完了才能走。旁邊的大臣都為寇準捏了一把冷汗。事後,宋太宗反而十分讚賞寇準的執拗:“我得到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徴一樣。”

話雖然這樣說,但宋太宗的氣度還是遠遜於唐太宗。寇準性情耿直,經常得罪人,而宋太宗聽到有人說寇準的壞話,就不分青紅皂白,將寇準貶官外放。

那是寇準擔任同知樞密院事的時候,與知院張遜不合,張遜一直想找機會扳倒寇準。剛好有一天寇準外出辦事,路上遇到一個瘋子,瘋子拜倒在寇準的馬前,高喊“萬歲”。這件事本來和寇準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張遜卻藉此大做文章,彈劾寇準,宋太宗聽信讒言,把寇準貶到青州當知府。

只見血山

宋太宗的第五子叫趙元傑,封為益王。太宗對於子女的成長十分重視,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才,就特召了一批年齡在五十歲以上,通經,有品行,有文才的“良士”來輔導他們。益王喜歡揮霍,愛聽奉承話,宋太宗就把剛直不阿的姚坦派到益王府中負責教導皇子。

有一次,趙元傑花了數百萬銀兩在府邸中造了一座假山。竣工那天,他請來賓客幕僚,一邊喝酒,一邊觀賞。眾人見了那座假山,全都讚不絕口,只有姚坦低頭不看。益王一定要他抬頭觀賞,姚坦這才抬起頭來,說:“我只看見了一座血山,哪有什麼假山?”

益王忙問他為什麼這樣說,姚坦答道:“我在鄉間看到過官吏催交租稅的情形,種田人的父子兄弟被鞭打得渾身流血。這座假山是用百姓租稅築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麼呢?”

正巧宋太宗也在宮中造了一座假山,聽到姚坦的這番話後,他便下令把假山拆除了。

由於姚坦經常批評益王的過錯,引起了益王的反感,一些阿諛奉承之徒趁機勸益王裝病。太宗聽說兒子病了,便招來益王的奶媽,詢問兒子的病情。奶媽不敢對皇帝撒謊,就說了實話:“益王沒有病,只是因為姚坦管束得太嚴,讓他覺得不舒暢。”

太宗聽罷頓時大怒,說:“我選品行端正的人做益王的僚屬,就是為了教導他行善。益王卻裝病,難道是想叫我除去正人嗎?益王年少,未必能想出裝病的主意,我看一定是你們教唆他乾的。”於是下令把她拉到後苑痛打了一頓。隨後太宗又召姚坦入宮,嘉獎了他一番。此後,姚坦更加盡忠職守。益王在他的教導下,也知道了改過向善,行為大有改觀。

宦官統軍

淳化四年(993)二月,四川爆發了宋朝開國後的第一次農民起義,起因是朝廷把四川的名產茶葉收歸官賣,並時常任意抬高茶稅,使得大批茶農和茶販陷入了破產和失業的境地。青城縣茶農王小波率領近百名破產茶農在青城(今四川灌縣西)舉行起義,他對參加起義的弟兄們說:“如今是貧的貧,富的富,太不平均了,令人痛恨!我們今天起事,就是要均貧富!”

王小波打出了“均貧富”的義旗後,不到十天時間就聚集起上萬人的隊伍,很快就攻克了青城縣。隨後轉戰邛州、蜀州各縣,攻破彭山。同年十二月,起義軍在進攻江原縣時與官軍發生激戰,王小波被流矢射中額頭,因傷勢過重而犧牲。起義軍共推王小波的妻弟李順為統帥,經過浴血奮戰,於淳化五年(994)正月攻克成都。

訊息傳到朝廷,宋太宗立即任命雷有終等人為隨軍轉運使,命王杲、尹元等人率領軍隊開赴四川,同時派親信宦官王繼恩為劍南西川招安使,由他統一調動征剿之事。宋太宗能夠當上皇帝,這個王繼恩起了關鍵作用,所以宋太宗對他格外寵信。這次讓他帶兵平叛,其實就是想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

這個王繼恩為人忌刻,獨斷專行。先鋒官馬知節不肯依從他,他就只分給馬知節 300 名老弱士兵去守彭州。馬知節多次請求調撥精兵,王繼恩就是不答應。後來,農民軍十萬人前來攻城,從早晨打到黃昏,馬知節部下計程車兵大多戰死。馬知節眼看彭城守不住了,就橫槊突圍而出,隨後又招來援兵,吶喊著再次攻進城中,擊潰了農民軍。

王繼恩忌恨馬知節,就以臨陣脫逃的罪名在太宗面前狠狠地參了馬知節一本。他沒有想到,宋太宗並沒有怪罪馬知節。原來,馬知節七歲時父親就戰死沙場,趙匡胤念他是忠勇之後,便把他召入宮內,送進國子監學習,並賜名“知節”。宋太宗對馬知節這個人很瞭解,就沒有聽信王繼恩的誣告。

雖然說王繼恩沒有什麼指揮才能,但他手下兵多將廣,沒有經過訓練的農民軍即便在人數上佔優勢,也總是打敗仗。官軍攻到成都城下時,李順的手下還有十萬之眾,卻沒有能力保住城池,起義軍大部分戰死。政府軍進城後,到處找不到李順,就隨便抓來一個相貌與李順相似的人,押解到鳳翔處死了。

四川平定的捷報傳到朝廷後,中書省經過討論,準備授予王繼恩宣徽使的職務。考慮到王繼恩畢竟是個宦官,讓他擔任朝廷高官沒有先例,宋太宗就臨時派了一個宣政使的官銜授予王繼恩。

大事不糊塗

宋太宗到了晚年,已經沒有了當年平漢伐遼的銳氣,轉而追求清靜無為,而為人穩重的呂端就越來越受到他的賞識,便想讓呂端代替呂蒙正出任宰相。有人反對用呂端為相,說他為人糊塗,太宗卻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說呂端糊塗,確實有很多例子。比如,那是他剛剛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的時候,有一次從文武百官前面經過,一個小官以很不屑的口吻說了一句:“這個人竟也當了副宰相!”呂端的隨員要去問那個人的姓名,卻被呂端制止了。

說呂端不糊塗,例子似乎不多,但都是些大事情。李繼遷叛宋後,屢屢在西夏興風作浪。有一次在與宋軍交戰中,李繼遷的母親成了宋軍的俘虜。宋太宗得知這個訊息後,就準備在邊境上大張旗鼓地把李繼遷的母親殺掉,以懲戒那些與朝廷作對的人。於是,宋太宗就單獨召見了掌管全國軍事的樞密副使寇準,跟他商量此事。寇準沒有提出不同意見,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寇準從太宗那裡回來,正好從呂端辦公的地方經過,呂端猜想到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謀劃,就請寇準留步問個究竟:“陛下有沒有找我商量事情的意思?”

寇準回答說:“沒有!”

呂端不肯罷休,接著又說:“如果是邊境上的日常事務,我沒有必要知道。如果是軍國大事,我位居宰相,你就應該告訴我。”

聽了呂端這番話,寇準覺得這件事確實重大,就將處置李繼遷之母的事情如實地告訴了呂端。呂端認為這種處置方法很不妥當,就親自上奏皇帝,提議不要斬殺李繼遷的母親的意見。為了說服皇帝,呂端還引用了楚漢相爭時項羽想要殺掉劉邦父親的例子,然後說:“做大事的人不會顧慮到他的父母,更何況像李繼遷這樣的蠻夷叛別之人呢?陛下今天殺了他母親,明天就能提住李繼遷嗎?如果捉不住,那隻能結下怨仇,更堅定他的反叛之心。”

宋太宗覺得呂端說得很有道理,就請他拿個主意。呂端建議把李母妥善安置在延州(今陝西延安),雖說李繼遷不可能馬上降宋,卻可以用他母親拴住他的心。太宗聽了連連說好:“要不是你,幾乎誤了國家大事!”

宋太宗去世後,李繼遷派人來講和。後來李繼遷在攻打吐蕃的時候中箭身亡,他的兒子李德明歸順了宋朝。如果不是呂端的高瞻遠矚,宋朝與西夏之間的邊境就不會出現那麼長時間的平靜。

順利登基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病危期間,呂端每天都陪著太子趙恆到太宗的床前探望,王繼恩擔心趙恆即位後對自己不利,就事先串通好了李皇后,又暗中勾結參知政事李昌齡、掌管御林軍的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管草擬詔書的知制誥胡旦等人,準備擁立太宗的長子趙元佐為帝。

宋太宗一死,王繼恩馬上找到呂端,對他說:“李皇后請宰相速到中書,商議該由誰即位。”

對於王繼恩一夥的密謀,呂端早有耳聞,現在聽王繼恩的話外音,顯然是李皇后有意廢掉太子。呂端急中生智,故意對王繼恩說:“先帝提前寫好了遺詔,就藏在書閣中。還要麻煩您跟我一起去檢尋出來,一看就知道由誰來繼承大統。”

王繼恩聽說宋太宗留下遺詔,連忙跟上呂端來到書閣門口,追不及待地搶先衝進去。他剛一進去,呂端就將門關上落鎖,把王繼恩鎖在了裡邊,派人嚴加看守,然後入宮晉見皇后。

李皇后見只有呂端獨自前來,卻不見王繼恩的影子,非常驚訝,便對他說:“現在皇上不在了,自古以來,立長子為嗣君才順理成章,概在該怎麼辦呢?”李皇后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了,呂端毫不客氣地大聲頂了回去:“先帝立趙恆為太子,正是為了今天!豈容另有異議!”李皇后沒有了王繼恩的支援,不知該說什麼好,只得默不作聲。

於是,太子趙恆順利入宮,到福寧殿即位,垂簾接見群臣。呂端率領群臣前來晉見,一見這個情形,就站在殿下不拜。皇后問他為何不拜,呂端回答說:“請把簾子捲起來,讓太子坐在正位上,讓我們看清楚了再拜。”皇后便讓趙恆坐到正位上,把簾子捲起來。呂端看清楚了皇位上坐的確實是太子本人,這才率群臣跪拜,山呼萬歲。

由於呂端處置果斷得當,一場宮廷政變被消弭了,太子趙恆順利登基,這就是宋真宗。後來王繼恩死在了貶所,真宗的地位更加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