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為什麼為多爾袞、多鐸平反,而不為阿濟格平反呢?

秉心不存,往追流寇,謊報已死,又擅自沿邊索馬,且向巡撫囑託公事,過跡昭著。

”這是清高宗乾隆帝對英親王阿濟格的評價。

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生母阿巴亥是深受努爾哈赤寵愛的第四任大妃,與多爾袞,多鐸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驍勇善戰,勇冠三軍,曾陣斬袁崇煥手下大將趙率教,追剿李自成的大順軍,斬殺汝侯劉宗敏,擒獲軍師宋獻策等,為大清定鼎中原,平定四方立下了汗馬功勞。順治帝讚譽他:“

運籌決策,懋著勳庸

”,意指他戰功赫赫,功勳昭著。

那麼貴為定國元勳的阿濟格為何會被順治帝幽禁賜死,乾隆帝在平反多爾袞、多鐸時為何不願替他平反罪名呢?

有勇無謀

1605年,大妃阿巴亥誕下一子,取名阿濟格,這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出於生母頗受寵愛的緣故,努爾哈赤對阿濟格亦頗為喜愛,阿濟格也挺爭氣,21歲跟隨哥哥莽古爾泰征討蒙古察哈爾部獲勝,授為臺吉。

1626年四月,阿濟格隨臺吉碩託征討喀爾喀巴林部,十月隨大貝勒代善征伐扎魯特部,後金大勝而歸,憑戰功受封為貝勒,領鑲白旗。同年,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繼承汗位,阿巴亥被逼殉葬,阿濟格兄弟三人失去強大的靠山,只能依附於新汗王麾下。

阿濟格勇猛善戰,但為人粗獷,缺乏謀略。天聰二年(1628年),身為長兄的阿濟格同意弟弟多鐸迎娶舅舅阿布泰的女兒,觸怒了與阿布泰素有政治分歧的皇太極,奪去他鑲白旗主之職,令其弟多爾袞代之,此後又恢復了他的爵位。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元稱帝,阿濟格進封為多羅武英郡王。1644年,多爾袞率清軍入關,聯合吳三桂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阿濟格當時隨大軍出征。

順治元年,從入關破李自成,進英親王,賜鞍馬二。命為靖遠大將軍,自邊外入陝西,斷自成歸路,八戰皆勝,克城四,降城三十八。《清史稿·卷三》

遷都北京後,順治帝封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按排序稱“

八王

”,授為靖運大將軍,率吳三桂、尚可喜等軍,從山西入陝西,追剿李自成的大順軍,取得八戰八捷的驕人戰績,肅清陝西大部,隨後尾隨大順軍進入湖北、江西,打得大順軍節節敗退,攻破老營,斬殺李自成的兩位叔父和大將劉宗敏,俘獲軍師宋獻策、左光先等人。

阿濟格自此居功自傲,再加上攝政王多爾袞是其親弟,於是在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向多爾袞進言,說豫親王多鐸功績並不顯著,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叔父之子,不應該稱叔王。我乃太祖之子,是名正言順的叔王。多爾袞斥責他狂妄無恥,令他不得干預朝廷事務並結交漢官。

阿濟格自以功多,告多爾袞曰:“

輔政德豫親王徵流寇至慶都,潛身僻地,破潼關、西安不殲其眾,追騰機思不取,功績未著,不當優異其子。鄭親王乃叔父之子,不當稱‘叔王’。予乃太祖之子,皇帝之叔,宜稱‘叔王’

。”

獲罪賜死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多爾袞率阿濟格等往出關狩獵,墜馬受傷,不久後死於古北口外的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雙灤區)。多爾袞死後,野心勃勃的阿濟格想當攝政王,於是秘不發喪,暗中派人召兒子勞親率兵前來相助。

阿濟格以兵戎脅迫正白、鑲白兩旗大臣支援自己,兩白旗大臣不願屈從,決定求皇上做主,派人秘密向鄭親王濟爾哈朗告發阿濟格欲乘喪奪政的陰謀。順治帝獲悉內情後,下令京城戒嚴,關閉城門,在阿濟格返京的必經之路德勝門外設下重兵佈防。

阿濟格見兩白旗大臣不肯歸附,只得向朝廷報喪並親自護送多爾袞的靈柩返京。行至石門時,鄭親王濟爾哈朗見阿濟格佩帶小刀,行為叵測。

阿濟格之子勞親率四百餘名將士前來匯合,旗幟大張,並喪車而行。順治帝親率諸王、大臣在德勝門外迎接柩車,阿濟格父子竟然居首而坐,舉止失禮悖亂。

至石門之日,鄭親王見英王佩有小刀,謂羅拜、蘇拜、博爾惠、羅什等曰:英王有佩刀,上來應喪,似此舉動叵測,不可不防。《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五十二》

濟爾哈朗見阿濟格行為乖張、舉止悖亂、於是派兵嚴密監視。抵京後,召諸王,議政大臣共議其罪,決議處以削爵幽禁,其子勞親革去王爵,降為貝子。

阿濟格在禁所內不知收斂,大呼冤枉,並私藏兵器,暗掘地道,被監守告發。為免除後患,順治帝下令賜死阿濟格、勞親父子,一代名將,就此命喪黃泉。

平反風波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給死後遭削爵掘墳的攝政王多爾袞平反罪名,恢復睿親王封號,修復墳塋,追諡曰忠,補入玉牒,稱讚他“

定國開基,以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同時受到平反的還有豫親王多鐸,雖然他死在多爾袞前面,在多爾袞遭到清算時,多鐸受到牽連,封號由親王降為郡王。乾隆帝復其封號,配享太廟,稱讚他“

西平流寇,南定江浙,實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甚至連雍正帝的兄弟允禩、允禟,乾隆帝也下令恢復他們的宗籍,補入玉牒。可對於英親王阿濟格,乾隆帝就沒那麼客氣了,說他“

雖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實由自取。

乾隆帝不予平反阿濟格,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追捕流寇回京,謊報李自成已死,構成欺君之罪,令朝廷感到難堪;

二、擅自班師、沿邊索馬、脅迫巡撫,劣跡昭著,削爵乃是咎由自取;

三、心懷異志,妄圖以兵變乘喪奪政,實屬謀逆大罪,事後不知悔改,甚至變本加厲,圖謀不軌,實在是罪無可恕。

不過,乾隆帝還是下令將阿濟格尚未恢復宗籍的後人伯爾遜、和度及其後代補入玉牒,按爵位遞降的原則,以奉恩將軍世襲。

文/歷史茶坊 點選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原創不易!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