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火柴是怎麼發明出來的?火柴是怎麼發明出來的?火柴的發明過程

火柴是打火機發明之前常見的取火工具,很多年輕人沒見過,四五十歲的人小時候,火柴是家中必備的日常生活用品,人們用來生火做飯,點燃蠟燭等。

那時候人們常常把火柴叫“洋火”,也有叫“自來火”的,做為現代意義的火柴,人們公認是公元1827年(道光七年),英國人沃克發明的。

這種火柴把氯酸鉀、三硫化銻用樹膠粘合在小木棒一端做為藥頭,在砂紙上用力擦劃,就能起火燃燒。

而事實上,早在南北朝時期,古代的“火柴”就出現了,比英國人沃克發明的火柴早一千二百四十五年。

1986年,英國人羅伯特·斯普爾經過考證,提出火柴是中國人發明的觀點,發明者竟然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的宮女,第一根火柴發明時間,正是北齊滅亡的那一年——北齊承光元年(北周建德六年,南陳太建九年,公元577年)。

《資治通鑑》記載:“陳宣帝太建九年,齊后妃貧苦,至以賣燭為業。”

北齊被宿敵北周滅亡之後,一些后妃流落街頭,貧苦無助,就以販賣“發燭”為業。

“發燭”就是古代的“自來火”,當時戰爭導致物資匱乏,北齊境內缺乏取火的工具,艱苦的環境激發了宮女的靈感,發明了史上第一根火柴。

《輟耕錄》記載:元末明初時期,“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熔硫磺塗木片頂端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粹兒,蓋以發火及代燈燭用也。史載周建德六年,齊后妃貧者以發燭為生,豈即杭人之所制矣。”

而《輟耕錄》的作者史學家陶宗儀考證認為,元朝杭州人制作的發燭,又叫“粹兒”,可自引火,代替燈燭。這種取火方法源自於北齊,發明人是北齊后妃的貧苦者,並不是元末明初的杭州人。

北宋人陶谷在《清異錄》一書中記載:“夜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這裡記載的蘸有硫磺的“火寸”類似於今天的火柴。

宋朝人高承考證,法燭(發燭)的出現早於南北朝時期,是漢代淮南王劉安發明的,他在《事物紀原》一書中記載:“漢淮南王招致方術之士,延八公等撰

《鴻寶萬畢方》,法燭是其一也,餘非民所急,故不行於世,然則法燭之起,自劉安始也。”南宋時期,“發燭”已經在市場上銷售了,但範圍不廣,“發燭”需要用闇火引燃,就是以“陽火”觸碰“陰火”,引燃發燭,與現代意義的自發起火的火柴是有本質區別的,但這也足以體現我國古代先民領先世界的膽識與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