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隋朝有多少標籤?你對它誤會有多深?從范進中舉可看出貢獻有多大

導語:淺談隋朝貢獻,有多少標籤?你對它誤會有多深?從范進中舉中可以看出隋朝影響有多深遠

一般對歷史學識持淺嘗輒止態度的人,大多會把隋朝和唐朝明確區分開,或者說隋朝留給他們的印象單薄片面,而唐朝呈現給世人的印象是疆域遼闊、國力強盛、四方來朝的盛世帝國。如果問及隋朝滅亡的原因,史書的筆墨大多著重於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乘龍舟下揚州,廣徵民夫開運河,惹得天怒人怨不說,連昔時世代俯首稱臣的突厥,都藉機對隋朝宣戰,打了隋煬帝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隋朝的滅亡不能完全怪罪於隋煬帝,你可以指責隋煬帝好大喜功,但決不能說他昏聵平庸。二十歲的年紀,獨自統領數十萬隋軍,指揮起平定南陳的軍事行動,那一刻他不光是當朝天子楊堅的兒子,更是英明神武的徵南大元帥。

有人說隋煬帝太過急功近利,妄想用幾年的時間去完成數十年的佈局,京杭大運河的開鑿的確給後世子孫帶來無窮便利,但付出的代價是犧牲大量民力物力,許多民夫因繁重的勞動累得吐血身亡。

還有人說隋煬帝觸犯了世家門閥的利益,從開科取士這一點就足以撼動龐大的官員選拔體系,此後一千多年的時間裡,科舉制成為寒族上升到能夠參與決策的機構的關鍵途徑。讀過《范進中舉》的人都知道,窮困潦倒的范進因常年屢試不中,讓左右鄉鄰笑話不說,連做賣肉屠夫的老丈人都冷笑輕視。范進總是認為他已經到了火候,可等到范進誠惶誠恐找老丈人借錢參加鄉試的時候,卻被罵得狗血噴頭。

從小考到老的范進索性眼一閉心一橫,跟著同鄉見了鄉試的考場,不管結果怎麼樣,在他心裡,這是最後的一絲希望。范進的多年苦讀起到作用,中舉人是水到渠成的事,果不其然范進的地位一下子飆升。

當初對范進指指點點的鄉鄰突然變得熱情洋溢,不僅幫著打扮范進寒酸破爛的家,還主動跑去傳達喜訊。就連當初一口唾沫甩到范進臉上,罵他不知天高地厚的胡屠夫,都變為笑眼盈盈、諂媚討好,提著上好的新鮮豬肉,看望他那文曲星下凡的女婿。全然將當初“那些高中的老爺個個方頭大耳,哪個如你這般尖嘴猴腮”的話拋在腦後,也不記得“我聽說給你個相公,還是看你年紀太大施捨給你的”這句扎心話。

此時的胡屠夫眼裡只有“早就看好”的乖女婿,當別人讓他打失心瘋的范進一個耳光時,昔日吹鬍子瞪眼的胡屠夫卻猶如溫順的小貓,戰戰兢兢的樣子,遲遲不敢動手。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扇了范進一個耳光,結果因過度緊張抽搐,拿慣沉重屠刀的手竟然抽筋了。

范進,一個虛構的小說人物,身上摻雜著古代出身寒門的讀書人的影子,貧窮和飢餓一度成為令人頭疼的大問題,一朝一夕,麻雀變鳳凰,往日的苦難全都消失不見。隋朝往前的朝代,縱使你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學術名篇信手拈來,也很難有出頭之日。放眼望去,寒門出身的名人少之又少,佩六國相印的蘇秦算一個,五羖大夫百里奚算一個,獻出推恩令的主父偃也算一個。

魏晉南北朝時期,階級固化程度嚴重,世家門閥牢牢掌握官員的人事任免,凡是能入朝為官的,哪個的門第能低?假設讓你回到魏晉時期,如果你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兒,那你很有可能要流落街頭。如果你是個有幾畝薄田的農夫,起碼不用擔心肚皮問題,逢年過節還能換點肉。如果你是三公九卿的公子,不用擔心學識問題,混個官職不成問題,坐在那裡會做一些日常的管理事務就行。

隋朝是科舉制誕生的地方,很多時候唐朝的政策有隋朝的影子,換句話說,唐朝在某種意義上是隋朝的延續者。先從牽扯不清的聯姻關係來看,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的柱國將軍,隋文帝的妻子獨孤皇后是另一柱國將軍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信另一個女兒嫁給了柱國將軍李虎的兒子,生下一子取名為李淵,即後來的唐高祖。因此隋文帝楊堅是李淵的姨夫,隋煬帝楊廣是李淵的表弟,隋唐在本質上是一體的。

唐朝的建立者李淵出身世家大族,隋朝時受封唐國公,從而唐朝實質上是貴族王朝,隋朝末年鬧得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如翟讓、李密的瓦崗寨起義,最終免不了以失敗告終。唐高祖李淵比隋煬帝楊廣大三歲,兩人之間少不了交集,就連楊廣統兵伐陳的時候,李淵也是在其麾下。

很多人說隋煬帝是千古暴君,這個說法過於片面,誠然他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讓百姓為其買單,消耗大量國力。可你要說隋煬帝百無是處,那就是對他的詆譭,有時候瞭解一個人,要從他的經歷和行為看待,全面客觀的角度。當然科舉制的雛形是隋文帝楊堅的創意,但隋煬帝楊廣無疑做到了面向社會招生的地步,而不是讓五品以上的官員推舉賢才。

考官完全可以看到考生的才學,將其選拔出來可謂物盡其用,而不是找相識的人充作賢才,科舉制是大浪淘沙的篩選原則。雖然寒族和士族的教育有所差異,但不乏頭懸梁錐刺股的貧困學子,懷著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透過晝夜不倦的努力,來趕超士族子弟先天優越的教育環境和條件。

你愛盛世繁華的唐朝,我獨愛開萬事之先的隋朝,十里長安不只是唐朝的獨有,在幾百年前這裡的主人姓楊。秦二世而亡,可制度文化成功被漢朝延續下來,唯一的敗筆就是劉邦的“家國思想”,天下是他劉家的,因此郡縣制變為郡國制。

隋也是二世而亡,可開創的運河和科舉制,同樣被唐朝沿襲下來,我們只記得“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為漢土”的強漢,卻記不得“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霸秦。

我說這些並不是否定歷史的選擇,秦朝滅亡有運氣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嚴苛的暴政的確存在,尤其讓無知的秦二世使勁折騰了三年。隋朝滅亡同樣是隋煬帝的政策過於嚴厲,引起百姓的不滿和怨言,如果隋朝各方面做到盡善盡美,那就不會爆發極具規模的起義洪流。

唐朝之所以能夠取代隋朝,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這裡有軍事天才秦王李世民的辛苦經營,也有各地起義梟雄固步自封,拘泥於一方地盤,沒有宏大的格局觀。我只希望大家記住,帶領中國歷史進入封建社會的是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文字的也是秦朝。開鑿京杭大運河的是隋朝,開創科舉制的也是隋朝,我們可以評價秦始皇和隋煬帝的暴政,但決不能忘記他們在歷史上所做的貢獻。

秦始皇的統一戰爭不僅是嬴氏一族的百年意願,更使得中國不至於淪為歐洲四分五裂的局面。隋煬帝的科舉制彌補官員選拔制度的缺陷,它帶來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就連西方都承認對官員及學生的考試是從東方學習來的。

一千多年前,楊廣在封建社會這個極度傾斜的天平上,向寒族的托盤上放置了一塊砝碼,這個砝碼叫做科舉制。也許天平沒有保持極度平衡,但楊廣試著讓這杆天平有了一些公平可言。

參考文獻:《戰國策》、《左傳》、《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