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重溫《康熙王朝》,才懂李光地得罪了所有人還能善終的真實隱情

明珠和索額圖紛紛倒臺入獄,李光地也順利完成了康熙賦予他的最大使命。說到底,朋黨之爭不過是明珠和索額圖私慾的放縱,更是康熙背後的默許和縱容,到了最後,都成了皇權的祭奠,終究不過一顆棋子的命運。

太監李德全動作熟練地給康熙剃頭,李光地奉康熙召見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康熙一邊吩咐李光地拿起做了多年臺澎知縣的魏東亭因病告老歸鄉的摺子,一邊責怪現任的臺澎知縣遠不如魏東亭,瞬間明白康熙心思的李光地當即表示願意前往臺澎任知縣,康熙再以“你用心狠毒,但才能卓著”解釋他被貶的理由。

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大阿哥和太子終生圈禁宗人府,是他們咎由自取,也是李光地推波助瀾,但這四個人的勢力幾乎深扎於整個朝野,李光地也幾乎是得罪了所有人,而在揭發和披露這四個人的罪惡時,李光地也赤裸裸地見識了皇家的一樁樁醜聞:國丈弒君、太子造反、大阿哥使用巫術等等,能遠離京城爭權奪利的中心地而在臺澎獨善其身,相比於深陷權利旋渦和陪在康熙身側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臣和官的悲慘結局,李光地已經算是善終。

我深覺康熙名義上的“貶”,其實更是一種暗地裡的“保”,而李光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重溫《康熙王朝》,才懂李光地得罪所有人還能落得善終的真實隱情。

01 入仕

李光地是被迫入仕途的。

容妃和藍齊兒奉康熙恩賜回福建老家省親時,李光地帶著眾多因遷界禁海而慘變成孤兒的女孩子們攔路上呈“萬言書”,後容妃向康熙建議啟用為民請命的李光地,但李光地並不願入仕。

為了逼李光地參加乾清宮的博學鴻儒考試,用了三招:一綁。康熙下旨,李光地被下級官吏從福建綁到了京城;二勸。康熙命太子勸說李光地留下來參加考試,但李光地以做官是牢籠拒絕;三罵。李光地坐轎離開京城,卻被藍齊兒帶著眾人攔路臭罵他假聖人,深感羞恥的李光地決定入仕,後康熙封他為福建特派按察使,專門解決遷界禁海的遺留問題。

而初入官場的李光地有最明顯的兩個特質。

兢兢業業。康熙派索額圖作為欽差大臣督戰攻臺,可索額圖卻縱容八旗水師對百姓女子行不軌之事鬧出人命,是李光地領著百姓來找姚啟聖要說法;收臺時,姚啟聖屢次與索額圖因攻臺方略產生分歧,他始終和施琅堅定地支援姚啟聖,並聯名給康熙上摺子;最後攻臺時,他負責糧草和作戰器具,並在姚啟聖和施琅因如何攻臺產生分歧後,他據實向康熙秘奏並認可施琅作戰方案,最終臺灣成功收復。

初入官場,李光地確實一直兢兢業業在做實事,尤其是臺灣成功收復,雖比不上運籌帷幄的姚啟聖,也比不上海上作戰的施琅,但李光地同樣功不可沒。

有人情味。索額圖專權攻臺導致八旗水師全軍覆沒,索額圖向康熙告狀是姚啟聖攻臺方案問題避責,深知的姚啟聖自請丁憂,姚啟聖臨走時,李光地送了他200兩賣字畫得來的紋銀;最後攻臺時,姚啟聖與施琅攻臺發生分歧,兩人互不退讓,康熙命施琅行獨斷專行權,姚啟聖再次被丁憂,只有李光地站在門外相送。

能捨得自己的錢財不求回報,能做到一而再地相送,李光地的骨子裡還是有些人情味的。

02 轉變

成功收復臺灣後,李光地回到京城,卻接連受到三重打擊。

一是藍齊兒被迫出嫁。回到京城的李光地帶來了海邊的小海螺特意送給藍齊兒,他小心翼翼地拿給康熙,可康熙卻告訴他藍齊兒已經不在了,他和藍齊兒已無可能。

二是四人聯手圍攻。李光地負責道撫升遷名單,索額圖以李光地在喪母丁憂期間與青樓女子私通還產下一女作要挾,李光地下跪求放過,而明珠直接塞給李光地一份他擬定的名單,左右為難的李光地去找了蘇麻,在得到蘇麻“把你的苦惱和所有見不得人的事通通稟告給皇上”後以跪求辭官如實向康熙稟告:督撫缺7席,索額圖門生4人,明珠門生3人,太子門下3人,大阿哥門下2人總共12人的名單讓他無所適從,但話一出口就遭到四人同仇敵愾的指責和攻擊。

索額圖向康熙揭發李光地的苟且之事,康熙得知李光地與青樓女子私通時正和藍齊兒情意綿綿,康熙震怒將李光地打入大牢,深感無望的李光地不惜在獄中上吊求解脫。

三是被責打。康熙第一次親征葛爾丹時,用囚車載著獲罪的李光地,到達駐地,李光地帶著腳銬手銬隨軍加固營房,卻因手無縛雞之力慘被領兵的官員責罵和抽打,當康熙再次召見他時,李光地反思了自己連樁都不會扶的文人傲氣和輕薄,更明白官場並非僅僅只有黑與白。

康熙對李光地說:

痛則通,不痛則不通。

李光地徹底覺醒,由此開啟了與之前的青澀截然不同的圓滑刁毒的為官之道,他一邊在明珠和索額圖的面前擺足一副謙遜卑躬之態,一邊極有私心地為扳倒兩人不遺餘力,甚至手段有些“陰險”。

送明珠,60歲大壽的彈劾之“禮”。

李光地向康熙諫言風聞言事,整個朝廷幾乎已成“誰人背後不參人,誰人名下無人參”的態勢,卻僅僅只有提出建議且滿腹苦水的李光地從不彈劾任何人,被康熙有意提點後,李光地原本想參索額圖,卻在得知索額圖成功簽訂《尼布楚條約》後心機地轉向先參明珠。

明珠經康熙同意籌辦60歲大壽,李光地給明珠送來了康熙親筆的“良臣輔弼”的牌匾之後將氣氛推到高潮,又緊接著拿出參明珠10條罪行的摺子當眾宣讀,一時氣氛殘酷至極,一喜一悲,讓明珠的60歲大壽成了一場笑話,也成為明珠沒落的開始。

氣得一旁的恭親王咬牙切齒“今天可是人家的60大壽呀”,一場人之常情的喜宴,卻被李光地狠毒地弄成了一場最難忘的悲劇,李光地,無任何人情味,滿腹的報復欲。

離間太子與索額圖,落井下石。

索額圖獲28條罪入獄卻死不認罪,李光地“好心”地勸太子胤礽與索額圖劃清界限且應率先彈劾,並以“古人云,遇險自保,逢危當棄,此乃上善之策”遊說,卻反遭太子一耳光。

不可否認太子對索額圖私下勾當一無所知,李光地確有提醒太子之意,更不可否認李光地想以此扳倒索額圖的私心,但李光地為了達到目的卻罔顧了人倫常情。

以打擊為轉折,李光地逐漸開始摸清為官為臣的門道,給自己染上了世故圓滑的偽裝色;以粉碎朋黨之爭為目的,李光地夾雜私心且手段毫無人情味。

可要明白的是明珠、索額圖、太子、大阿哥他們都不無辜,一個貪贓受賄、一個篡位謀反、一個思淫怠政、一個冷血無情,而李光地於證據,並無偽造和陷害,但於做法,太無情且敗人品,李光地是一個睚眥必報但又不缺正直的複雜個體。

03 李光地的善終

從被迫入仕建立功業,再到經受打擊逐漸轉變成一個有心機有手段的圓滑之人,是權力的浸染,也是他自我醒悟和成長的過程,他做事的確狠毒,所以在康熙意有所指地要將他“貶”去臺澎當知縣時,李光地主動請纓,並說“臣有錯,但臣無悔”,而在主動這一詞裡,我頓悟李光地得以善終源自三個原因。

三個人暗中“保”。

李光地的背後有三個人,曾經的情人藍齊兒、已逝的恩師伍次友、與伍次友有過情意的蘇麻,而這三個人之於康熙,又是最寵愛的女兒、有過教導之義的恩師、青梅竹馬而傾心的愛人。

對於藍齊兒,康熙有辜負。藍齊兒對李光地一見鍾情,李光地對藍齊兒也心有所屬,康熙默許了兩人的婚事,卻因忌憚葛爾丹勢力被迫將藍齊兒嫁給了葛爾丹,雖李光地暗中與青樓女子暗通款曲,但康熙作為一代帝王,他確實有負藍齊兒,也失信於李光地。

對於伍次友,康熙有遺憾。年少時,康熙拜伍次友為師學到了不少為君之道、朝中局勢走向,深感伍次友才華卓著的康熙想留伍次友留在京城為官卻被拒絕,而李光地是伍次友的學生,也算康熙的同門,師傅不在朝,由徒弟來繼承,或許也算了卻一種遺憾。

對於蘇麻,康熙有愧疚。蘇麻曾愛戀伍次友,康熙用不善的語氣威脅伍次友作罷,當李光地夾在明珠和索額圖中間為難,甚至最後入獄想不開時,都是蘇麻耐心開導,在康熙詢問蘇麻李光地的為人和放浪青樓怎麼看時,蘇麻都在極力維護李光地。

三個對康熙來說尤顯重要的人,暗暗成了李光地的保護色,也讓康熙對各人不同的心理,在李光地身上得到了發洩,抑或是彌補。

康熙的需要。

李光地對於康熙來說,是一把順手也最鋒的利刃。

收復臺灣時,姚啟聖和施琅在對臺作戰方略上大吵,他秘密向康熙如實奏報兩人爭吵的原因,起了監視之責;他向康熙諫言風聞言事廣開言路,成為扳倒明珠的開始;他根據康熙旨意,調查索額圖謀反篡位的實質證據,如索額圖秘調直隸之營鐵騎進京,輔政太子時擅自裁撤和獎拔官員。

李光地的順手,在於李光地對康熙下達的任務從無懈怠,他有對康熙和大清國的忠誠;李光地的鋒利,在於康熙原本扶持他成為剷除明珠和索額圖朋黨之爭的新生力量,而他以公私不分的目的,以有些令人不齒的手段不負康熙期望。

如李光地這般有忠心、有能力、有手段的人,不管放在哪裡,都是除惡最好的武器,康熙需要這樣的人才。

李光地的複雜。

狠毒。明珠60歲大壽當面彈劾;暗自向康熙秘密上奏不署名告發索額圖與朱三太子勾結和大阿哥被葛爾丹俘虜的事實;向康熙添油加醋索額圖擅行政令和太子被稱聖君“皇權神聖不可侵犯,君與儲君之間一旦含混不清便是日月不明,這比明相索相的黨爭更為可怕”,讓康熙更加疑心和忌憚;索額圖入獄且拒不認罪,他勸太子與索額圖劃清界限而落井下石。

狠毒之心,報復之慾,顯而易見。

但我深覺:他的狠毒是他的缺陷,也是他自保的良方,因為對於康熙來說,一個有缺陷有私心的人才最好控制,也最好發難,不成康熙的某種威脅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主動。明珠和索額圖的倒臺,李光地是刃,康熙才是背後持刃的人,對於康熙來說,李光地最大的功勞或許就是兩大權臣的鋃鐺入獄,功成之時,康熙意有所指,李光地主動向康熙表明願意任臺澎知縣並且一輩子都不回來了。

這讓我想起當臺灣成功收復後,姚啟聖主動向康熙請奏辭官歸鄉享清閒,最後成了西湖侯,得了康熙的行宮和1300本珍本古籍的善終;也讓我想到了同樣被“貶”到臺灣任知縣的魏東亭,最後因政績顯著,康熙準允他告老還鄉,還冊封他為毅親王的善終。

其實,對於李光地來說,他的這種“主動”,這種被貶,何嘗不是一種功成身退的自保。

李光地承接著藍齊兒、伍次友和蘇麻的明裡暗裡的庇護,是康熙手中最重要的武器,更是他“臣知罪,但臣無悔”而功成身退的自我贖罪,如李光地這般既狠毒又有能力的人,並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寫在最後:

看完《康熙王朝》,有三大漢臣功績顯著。

周培公平三藩、姚啟聖收復臺灣、李光地扳倒明珠和索額圖等,但這三人結局也截然不同。

人性人品俱佳的周培公因赫赫功績被康熙貶到盛京11年,鬱鬱寡歡而終;姚啟聖嘴巴刁毒,懂得在為官為臣深懂帝王心,也始終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他得了善終;李光地手段狠毒,對自身的罪與功有清醒認識,幾乎得罪了所有人而被康熙貶到臺澎任知縣而遠離了權力中心,也算落了個好結局。

李光地的結局,有背後他與藍齊兒的情、他與伍次友的師生之情、伍次友與蘇麻動過的情,也有康熙對人才的偏愛和利用,更有李光地的狠毒和主動身退的贖罪,說到底,李光地也不過一顆棋子,一顆被政治權力侵染後的合格棋子。

李光地作為囚犯陪康熙第一次親征葛爾丹時,康熙對他說:

石榴熟了要開花,麥子熟了要開鐮,你李光地要真是熟透了,就應該明白做什麼事情,首先做的是人。

李光地成熟了,李光地也並未真正成熟。

但他結的果,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