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堡鎮窯兒村:烏龍頭敲開致富門

新天水記者 餘碧波

4月4日一大早,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劉堡鎮窯兒村村民馬占山把從地裡採摘的烏龍頭拉到鎮上去銷售。中午時分,近百斤烏龍頭被搶購一空。

“烏龍頭於每年的4月初開始上市,今年剛上市四五天,很受群眾歡迎,賣得很快。因為剛上市因此產量較少,現在批發價是每斤21至22元,零售價是每斤30至35元左右。”馬占山告訴記者,他家裡有6口人,以前地裡種的是小麥、玉米、洋芋等傳統農作物,一年下來沒多少收入。自從4年前家裡種植烏龍頭後,每年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現在他家共種有10畝烏龍頭。

窯兒村位於張家川縣東北部,劉堡鎮東南部,共有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246戶人。土地總面積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68畝。小村地處高山地帶,平均海拔高度1854米。年平均氣溫6。6℃,無霜期年平均只有163天。該村山地多、交通不便,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加上天然地理條件限制等原因,村裡的土地撂荒嚴重。

“以前上千畝土地撂荒、四處雜草叢生、村民房屋破敗、村裡荒蕪不堪,多數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孩子。當時村容村貌看得人恓惶得很,心裡確實堵得慌。”窯兒村黨支部書記馬甲平說。

窮則思變。為了找到適合村裡種植發展的產業,村民們也嘗試著種過胡蘿蔔、大蔥、花椒、核桃等,但都不盡人意。2016年,馬甲平從烏龍頭種植中捕捉到了商機,隨著試種成功,2017年,馬甲平向村民積極推薦種植烏龍頭,窯兒村才開始大面積種植烏龍頭。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全村種植烏龍頭的面積達到1300多畝,去年創收200多萬元。

“以前家裡種小麥、洋芋等農作物時,每畝收入在600至800元之間,除去化肥、農藥和勞務,所剩無幾。現在種上烏龍頭後,畝均種植330株,盛產期畝均最低產量200-300斤,按市場最低價15元/斤銷售,畝均最低收益4000-5000元。烏龍頭是一年栽種、兩年採摘、三年豐產,經濟效益高,效益十分可觀。”村民馬彥珍說。

在烏龍頭產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窯兒村依託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綠野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三變”改革,採取“合作社+家庭農場+個體戶”的發展模式,以集體土地、農戶耕地、農業技術等入股合作社,盤活村集體和農戶資源、資產,黨員帶頭種植,發展農戶參股經營烏龍頭種植,大力開展野生馴化、苗木繁育、田間管理等技術試驗。合作社在冬季之時,利用大棚進行烏龍頭反季節生產,以及對烏龍頭葉、根莖進行烏龍頭產品深加工,實驗烏龍頭茶等,既讓人們在寒冬能吃上新鮮烏龍頭,又能讓烏龍頭物盡其用。目前,窯兒村烏龍頭種植的效益逐步顯現,烏龍頭已成全村的主導產業。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窯兒村透過烏龍頭種植開闢了一條別樣的致富路。下一步,我們村將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依託黨建引領作用,發展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開新篇謀新局。”採訪結束時,馬甲平堅定地說。

【來源:新天水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