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信陽淮濱一老中醫給兒子留下近十萬“賬單”,兒子卻不願去“討債”

大象新聞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郝昱瑋 何婷婷 王鵬飛

別人的父親給孩子留房產、留金錢,張肖的父親卻給他留下了近十萬元的“賬單”……不過,張肖卻從沒想過去“討債”。

“父親生前就跟我們交代過了,說這些債務,如果病人還的話就收著,不還的話也別催著要。父親對待病人的宗旨是‘有錢沒錢先把病看了’,老人家已經去世九年了,這錢我們也不會要了。”張肖向記者說道。

日前,淮濱市民張肖清理父親的老房子時,從家中翻到一些父親生前的遺物。幾個落滿厚厚灰塵的本子吸引了張肖的注意力。開啟一看,泛黃的紙張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一些日期和數字,仔細翻看,原來是父親的賬單。

看見這些,張肖心裡泛起了陣陣漣漪,不禁想起了去世多年的父親。

張肖的父親張百川是一名赤腳醫生,從醫58年,從來沒有和病人紅過臉,吵過架。

張肖回憶說,小時候家裡的田基本上都是別人忙完了才來得及種。因為越是農忙季節,病人越多。母親經常埋怨父親,說他是個大忙人,忙得自家田都顧不上。聽了這話,一向溫文爾雅的父親卻紅著臉說道:“男人的事,女人少管。”

“張醫生,快去救命啊。”正在田間勞作的張百川,聽到呼喊後,也來不及繼續與妻子“吵架”,連忙趕去詢問,原來是隔壁村裡一戶人家的小孩得了麻疹。

“這個病可不敢耽誤。”隨便沖洗一下手腳,換上布鞋,張百川便背上藥箱跟著來人趕路。

頭頂烈日出門,到達時汗水已經浸溼衣衫。一番忙碌過後,已是滿天星辰。萬幸的是,孩子的高燒終於開始慢慢退了下來。

讓孩子父母將孩子送往縣城醫院繼續治療後,天早已暗了下來,張百川又披著星光重新走回了家,到家時張百川低頭一看,布鞋的鞋面不知道什麼時候破了個大洞。

行走在田間地頭的張百川,半個世紀以來,始終承擔著村民健康守護者的角色,為一方百姓傳遞著簡單,而又溫暖的關懷。作為一箇中醫世家,積德行善是他們的家風,久而久之,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張善人”。

“誰上他家看病,他管吃管喝,小孩要是缺衣服穿,他還幫忙找衣服。”郝元村村民張林梅告訴記者。

“有錢沒錢,他都會先緊著病人的病治,十里八村的都來他這裡治過病,得到過他的幫助,都很感激他。”說起“張善人”,郝元村村民郝桂德依舊心存感激地說道。

“我結婚以後,媳婦身體一直不好,但是家裡實在太窮了,拿不出錢去城裡看病。張醫生聽說以後飯都來不及吃便趕到家裡找我,說讓我去他那兒看病,錢以後再說,先把病看了。從那以後我們就成了張醫生那裡的常客,有時候看病時間太長,到了飯點,他還會把做好的飯端來給我們吃……”說到這裡郝桂德眼眶溼潤,哽咽了起來。他背過身去擦了一下眼淚又繼續說道:“張醫生走了十來年了,但是他一直在我心中。”

據村民郝清文回憶,張百川出殯那天,天還沒亮就有很多村民自發在路邊守候,前來弔唁,出殯下葬的路上,兩邊都站滿了村民,人山人海。

從青春少年到古稀老人,張百川總是想著給貧困家庭省點錢,給他們減免醫藥費。他守著一方小小的杏林天地,用樸實的言行和默默地付出踐行著“醫者仁心”的無悔誓言。

“我們家世代行醫,父親的話時常縈繞在我們耳邊,以後我們也會牢記父親的囑託,永遠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讓這種精神繼續傳承下去。”看著這些賬單,張肖堅定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