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拆開一封古信,契丹族重現人間

《楊家將》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都聽過,他生動的講述了在我國曆史上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時期為了征服分裂的中華大地——北漢、遼及西夏等北部等地區,然後統一華夏的故事,書中主要描寫的就是楊家三代男女老少合力抗遼的情節。這個遼就是我們這次文章所敘述的主要物件。

大遼王朝由契丹人所建立,契丹是音譯過來的名稱,

它的本意為”鑌鐵“,

意思為堅固的,這個生活在草原馬背上的民族具有很強的戰鬥力,他們兵強馬壯,驍勇善戰。

公元916年

,在一位名叫

耶律阿保機的部落首領的

統一下,契丹不再是分散的部落,而成立了一個了契丹國,在

947年

將國號改為

大遼

在大遼國力最鼎盛的時期,曾一舉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將當時的宋朝統治者打得沒有還手之力。大遼王朝在對中國北方的統治力持續了兩百多年。

在這

兩百多年裡

,由於契丹人阻斷了中國南方地區通往

西方的絲綢之路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契丹族與西方交流,所以對一些西方國家來說,他們一度認為中國已經完全被契丹佔領。比如在

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

向西方介紹中國的時候就用了

契丹來命名中國

。直到如今,在一些

斯拉夫語的國家

中,我國仍然被稱為契丹。

由此可見,當年的契丹是如何的風光。但如今,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過,我國的

56個民族

中,沒有契丹族,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契丹文明,在歷史長河中卻沒有被遺留下來。其實在整個中國歷史之中,

改朝換代

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總有文化傳統可以流傳至今。例如我們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等,這些不同朝代的一些文化習俗多多少少都會在現代流傳。然而契丹文明,這個曾佔據中國大半江山的

契丹文明

,竟然隨著大遼王朝的覆滅而

消亡

契丹文化為何突然消失,這一切的

謎團

,竟然被考古學家所找到的

一封古信

而解開。

在1922年的6月份,一名叫做克爾文的比利時傳教士,在中國內蒙古巴林右旗處盜墓時,在一處古墓中發現墓中的一塊石碑上竟然刻滿了奇怪的符號。

這些符號就像是來自古人的一封”古信“,沒人可以理解

這封”古信“

上的文字想要表達什麼,更不知道這塊

石碑

來自哪裡,他想給世人

傳達什麼資訊

最後通過歷史學家的嚴格考證,這個來自古代的一封”古信“來

自900多年前

契丹人的古墓中。那這”古信“上的奇怪符號是不是契丹人民所使用的文字呢?雖然從史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契丹人在建國之後曾創造過契丹字,但這些契丹字早

在700年前

就失傳了,後代的人沒有見過這些契丹文字,至於這些契丹文字所表達的意思,更是沒有人知道了。在後期考古學家的仔細調查中,確信了這些文字就是

契丹文字

。此結論一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段消失了幾百年的契丹文明,一段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的歷史,逐漸浮出水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一封來自幾百年前的”古信“將這個曾風光無限的契丹文化帶到人們的眼前。

透過對古墓後續的考古中,考古學家發現這是一座

契丹公主與駙馬的合葬墓

,這個古墓是我國迄今為止出土發現遼代文物最多的墓葬。墓穴中的葬禮樣式明顯可以感覺到有中原文化的習俗。墓中的兩具屍骨雖然早已經風化,但這些屍骨全身被銀絲所包裹,兩具屍骨的頭上都帶著黃金面具。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墓中主人的

身份地位

是多麼的高。從墓中出土的其他陪葬品中,從日常生活用品裡,再到玉器,金器,應有盡有。這些器具不僅體現了當時工匠水品的技藝高超,更是展現出當時墓主人生活的雍容華貴。這個墓就像是一扇半掩著的門,從門縫中我們可以窺探出一些當年

契丹人民的生活習慣

。這些馬背上的戰鬥民族究竟是什麼樣子?

在900年前,契丹民族創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他們民風剽悍,戰鬥力強。但同時他們也創造出了一些燦爛的文化。例如一些

遼寺與遼塔

。這是最能體現大遼文化的建築。這些來自大遼的遼寺與遼塔至今保留在我國黃河以北地區。即使被翻修過,但歷經百年風雨它們仍然屹立不倒,巍峨壯觀。這些古寺和古塔大多是木式結構裝置,在經歷了地震等一些自然災害後,依舊屹立不倒。從中不難看出,曾經的契丹文化不僅在軍事上十分強健,而且在經濟建築文化中也有極大的水準。同時從這些塔的形狀中可以看出有當時中原文化的影子。契丹人對各種文化相互吸收,除了在當時大量招聘中原的工匠之外,也和宋朝達成了某種

貿易關係

。。

那麼這個在當時極其

燦爛的文明

,為何如一縷飄煙消散在了天邊?通過歷史學家的分析可以發現在當時的時期中,多個王朝的統治者來源於不同的民族之中。因此王朝的更新迭代很容易導致民族的生存受到威脅。當時

女真人的金朝

取代了契丹人的遼朝之後,就曾下令殺死那些繼續反抗的契丹人。而在史書中可以查閱到,這場清算殺戮足足持續了一個多月。因此在這一時期,契丹人可能為了報命捨棄了很多契丹文化。此外,在金朝創立的初期,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金朝人為了創立自己本朝的文字就使用了漢字和契丹字,但當女真人仿照漢字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之後,隨即就下令

廢除契丹字

所以契丹字就可能由此失傳,同樣的,在文字失傳之後,

契丹文化也隨著滅亡

。而且在考古學家

劉鳳翥

的研究分析發現,對於契丹文字的研究,總共有兩點比較困難的點,首先就是,目前所發現的契丹文字都是在墓碑上所發現,因此都是

墓誌銘

。此外人們在考古過程中還未發現任何用契丹文字編寫的書籍,所以對於契丹文字的解讀非常困難,而且僅憑這些墓誌銘很難去了解當時契丹文化習俗。但面對一些學者關於契丹文字發展不成熟還沒有能力記載歷史的觀點而言,劉鳳翥持

反對意見

,他認為契丹文字已經非常完善,只不過因為當年女真族的迫害,而消失殆盡。而這一觀點也在後面被

證實

在北京的頤和園之中,有一個

耶律楚材祠

,耶律楚材的墓就在祠堂中,耶律楚材就是一名契丹人,他生於大遼滅亡後的第

65年

,當時統治北方王朝的首領就是成吉思汗,在當時因為北方王朝由多個民族組成,因此王朝中因為民族不同,他們的等級制度差距也很大。當時在

4種的等級

中,契丹人排名第三,這已經算是比較落後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受到高等級民族的歧視。儘管如此耶律楚材憑藉著自身的才華本事,還是受到了成吉思汗的大力重用。但即使是這樣優秀的一個人在契丹滅國僅僅只有65年後,他卻

不懂得契丹

的文字,因此他先後兩次地去重新學習契丹文字。

在學習契丹文字的過程中,耶律楚材認真努力,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學會了契丹文字。但終其一身,都沒有使用文字的機會。在耶律楚材去世之後,史書上對於契丹人的記錄更是寥寥無幾。契丹文化的消失是歷史長河中不可阻擋的一幕,但是數以百萬的契丹人究竟去哪裡了呢?這些契丹人為什麼最後沒有出現在

56個民族中

?即使在後期遼被滅國之後,仍然有大部分的契丹人存活下來,即使在被金朝佔據之後,

仍然有不少契丹人

舉行起義,反抗金朝

,到後來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一族逐漸興起。

契丹人逐漸投靠這些

蒙古族人

,希望藉助這些蒙古族人的力量來重新建立王朝。因此在元朝建立初期,仍然有很大部分的契丹人存活著。並且存在著很大的勢力。但令人不解的是,自明代以來契丹人就消失殆盡了。從這些契丹人的消失,考古學界給出了幾種解釋:

首先這些契丹人在自己的發源地生活,在漫長的歲月中,與其他族群通婚生活,慢慢的就忘記了自己的族群,

成為了其他的族群

第二點就是:

那些曾經投靠蒙古族的契丹人,在隨著與蒙古族的戰鬥中,

分散在全國各地

,在元代建立以後到明代初期,這些契丹人逐漸成為當地人。

最後一點就是當時的契丹人,因為戰亂不得不舉族遷移,按照史書記載,當時遷移到了

伊朗克爾曼地區

,在日積月累中被完全的伊斯蘭化。

後來生活在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交匯處的

達斡爾人

,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然後專家們透過現代的

DNA技術

與墓中的古屍的基因進行比較,雖然有一點差別。但結合史料,歷史學家們終於確定這些生活在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交匯處的達斡爾人就是曾經在中國北方雄霸一時的契丹族人的後代。

當年元代時期的蒙古人為了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蒙古大帝國時,征戰不斷,對人員的需求十分巨大,因此不得不頻繁徵兵,而那些勇猛善戰的契丹人就被不停的徵召,在常年的戰鬥中分散到各地,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較大的族群像我們上面提到的達斡爾族作為一個新的民族續被保留下來了,其他的一些契丹人就被當地人所同化,逐漸的這些曾今的契丹族人便消失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