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李懷光深受皇帝器重,為何最後卻起兵造反呢?

公元784年初,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煎熬,皇帝李適總算是如釋重負,奉天城的危險終於解除了。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更危險的事還在後面。

醜出天際的盧杞,心腸也跟自己的外貌一樣不濟。李懷光千里勤王,在醴泉一戰中大破朱泚叛軍,最終解了奉天之圍,使皇帝轉危為安。本來李懷光對皇帝的賞賜是翹首以盼,誰知,再大的軍功也抵不過盧杞的三寸之舌。

於是,李懷光勃然大怒,撕毀皇帝的詔命,引兵東去,準備以此要挾皇帝處分盧杞。

結果,目的確實達到了,盧杞倒臺,被貶到了邊遠地區。可是,李懷光突然意識到,自己並沒有贏,他表面上是鬥倒了盧杞,實際上是噁心了皇帝。就這樣,李懷光從居功自傲變成了坐立不安。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以李適的肚量,肯定會找李懷光秋後算賬。

後脊背發涼的李懷光決定做點什麼,總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他上疏,要求與神策軍節度使李晟一起收復長安,李適大喜,立即准奏。

在李懷光面前,李晟還算是個年輕人,於是,他就一直尊重李懷光為“明公”,一切反攻指揮權都交給了李懷光。可是,李懷光的心裡卻一直打鼓,他雖然是靺鞨人,可也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於是,拿不定主意的他就開始把反攻的事一拖再拖。

一晃眼,一個多月過去了,李懷光依舊按兵不動。李晟立功心切,焦急不已,於是前往請戰。李懷光說道:“大軍剛剛抵達,戰馬沒有草,士兵沒有飯,豈能輕易迎戰!”

李晟是個聰明人,他預感,李懷光可能有其他目的,會不會與朝廷不一條心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謹慎的李晟趕緊悄悄上疏,請求與李懷光分開紮營,想帶領神策軍前往東渭橋。

可是,皇帝李適反應卻有些遲鈍,他還指望著李懷光手裡的幾萬朔方軍能夠為自己出力,一舉收復長安,於是,不準李晟移軍,免得李懷光不高興。

李懷光知道,拖太久了,也會出問題,他決定給皇帝出點難題,好繼續拖下去。奏疏到了:“諸軍糧賜簿,神策獨厚,厚薄不均,難以進戰。”

瞧,這是要待遇來了,他抱怨神策軍的待遇太好,相比起來,自己的軍隊簡直是太寒酸。

為了安撫李懷光,李適派宰相陸贄前往勞軍。還沒等陸贄開口,李懷光就先聲奪人:“將士們一同作戰,得到的錢糧卻不一樣,如何能夠齊心協力?”

聽到此話,站在一旁的李晟立即明白了,李懷光這是把皮球踢給了自己。

可是,李晟可不是一般人,立即接話,說道:“明公是大軍統帥,發號施令即可,是否增減神策軍錢糧,全由明公決斷!”

瞧,又把皮球踢回來了。得罪人的事,李晟當然不會去幹,如果他真的去減少神策軍的錢糧,這等於是給自己挖墓,一個沒有人心的領導,註定是要熄火的。

李懷光畢竟是胡人,對漢人的文化仍然是一知半解,面對李晟的皮球,他竟然選擇沉默。

這些,聰明絕頂的陸贄都看到了眼裡,他知道,李懷光已經心懷異心。

回到李適身邊,陸贄立即建議將李晟的神策軍分開紮營,以防不測,而且必須秘密通知麟坊節度使李建徽和神策行營節度使楊惠元也做好移軍的準備。

遺憾的是,陸贄高估了李適。他對陸贄說:“你分析的很周全,不過如果把李晟調離,再調離此二人,恐怕李懷光會抱怨,引來口舌之爭,不如再等十天看看。”

你想等,時局可不等你!

幾天過去了,李晟的奏疏再次送到了:“李懷光謀反跡象已經十分明顯,請陛下早做準備,通往巴蜀的道路需要提前戒備,以備不時之需。”

李適這才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是,接下來他的舉動,直接導致了一場災難。

思慮再三,李適決定御駕親征,親自來到咸陽陳濤斜,敦促李懷光反攻長安。

這下子,李懷光如坐針氈,如果皇帝真的來了,恐怕自己的日子會更難過。此時,身邊的親信提醒他,此乃劉邦詐遊雲夢之計。

就是說,以前漢高祖劉邦曾經說自己雲夢巡遊,結果一到地方就立即奪了韓信的兵權。

聽到此話,李懷光寢食難安,難道皇帝是來奪自己的兵權的嗎?

訊息很快傳到了李適耳中,他覺得李懷光有些杯弓蛇影了,於是就取消了御駕親征的打算,而加封李懷光為太尉,賜“免死鐵券”。簡直是昏招百出,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李懷光看到免死鐵券,非但沒有感激,反而勃然大怒,把鐵券扔在了地上,大聲斥責來使:“人要是反叛了,才會賜鐵券,看來陛下已經懷疑我了,可我李懷光沒有造反啊!”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無可挽回,因為二人的信任危機已經到達了頂點。

二月下旬,李懷光率軍突然夜襲麟坊節度使李建徽、神策行營節度使楊惠元。二人猝不及防,損失慘重,李建徽運氣還好,一陣拼殺,還逃了出來,而楊惠元卻死於亂軍之中。

二人該找誰說理?陸贄早就提醒過皇帝,可是,李適這次可把他們給害苦了。

就這樣,李懷光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而李適卻因為自己超爛的帝王之術,又給帝國帶來了一場劫難!

唐朝衰落的原因很多,但皇帝無道也確實是其中的緣由之一,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