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趙括真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將嗎,長平之戰失敗,有三大原因

戰國時期的中華大地是非常混亂的,周赧王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60年,秦趙開始爭奪上黨郡,轟轟烈烈的長平之戰拉開帷幕。

長平之戰的結局眾所周知,秦國大將白起獲得了全勝,趙國有四十多萬降卒被活埋。

長平之戰發生在秦國統一前四十年,此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而趙國慘敗,不僅國力受到了重創,也給東方六國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此戰之後,秦國對東方六國的出擊就沒有停止過。

趙國從趙武靈王開始,到惠文王時期已經發展成為了東方最大的諸侯國之一。那麼,這個國家為什麼會有長平之戰這樣的巨創呢?難道僅僅因為趙括紙上談兵,趙國就一蹶不振了嗎?

千百年來,人們一談到長平之戰,都會說是趙括誤了趙國。就連韓非子這樣的名人都說:“趙任馬服之辯,而有長平之患。”

就連著名史學家范文瀾先生都說:“兵法空談家趙括憑他的空談便斷送了四十萬人的生命。”也因此,趙括成為了後世之人揶揄的物件,那麼,長平之戰的失敗,究竟是不是因為趙括這一個人呢?很顯然不是的。我們從以下三方面來說說長平之戰失敗的原因。

趙國對上黨地區輕視、不在乎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到長平之戰時,已非常強大了,秦國的力量已經超越戰國任何一個國家了。趙國的統治者連連感嘆自己不如秦國。

在秦國統一的過程中,他們國家湧現了大量的才能。範睢進入秦國當丞相後,為秦國統治者分析了天下的形勢,並向秦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

範睢直接對親王說:“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中樞也。王欲其霸,必親中國以天下為樞,以威楚、趙。”

範睢還對秦王說:“三晉與秦接壤,抗秦之心必堅,齊燕秦之遠則緩。楚對秦既怕又怨,敢怒而不敢動,況秦韓之地形,相錯互動。秦之有韓也,比如木有蠹也,人心之腹之病也。”

根據範睢的建議,秦國第一個消滅的國家就是韓國,於是秦國先佔據韓國沁陽,以斷絕韓國與上黨之間的聯絡,之後秦國有相繼攻佔緱(gou)氏、蘭等地,使上黨成為了秦國的囊中之物。

上黨戰略地位異常重要,如果此地不被秦國掌握,韓國就能大規模向秦國東部大面積部署軍隊。相反,秦國如果拿下上黨,就可以居高臨下,對三晉之地形成巨大威脅。

此地對趙國的重要性也非比尋常,趙國如果佔據上黨,就可以扼守國土西部,大大阻斷秦國東進的步伐。上黨地區重要的戰略地位,決定了此地會發生巨大的爭鬥。

而當秦國佔據沁陽之後,上黨郡守馮亭剛好投降了趙國。當時去收割上黨的人是趙國的平原軍。然而,趙國在收歸上黨之後,卻沒有看清楚此地的重要性,趙國當時的策略是積極防禦。史書記載“(趙國)無故得一郡,受之便。”

如此看輕上黨的地位,導致趙國在長達三年時間內,沒有加強對此地的軍事部署。當出現“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的局面後,趙國才派遣廉頗加大對此地的守護,人都沒有了,還守護什麼啊!

趙括主動出擊的無奈之舉

廉頗駐守長平之後,採用防禦的策略。其目的有兩個,第一是固守避開秦國鋒芒,挫秦國銳氣,然後找機會對秦國進行反擊。第二個目的就是等待援軍的到來。

但是,當趙括率軍到達長平之後,他面對長平的局勢,認識到廉頗的策略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戰局。於是他改為了進攻的策略。

而趙括的到來,也讓趙軍士兵增加了一倍。士兵的增加,意味著後勤供應需要加大。然而,當趙括到達長平前線的時候,趙國的後勤已經斷絕了,因為援軍實在太多了。

史書記載:“趙無食,請粟於齊,齊不聽。”前線無糧草供應,向別人要又不給,四十萬趙國士兵縱然改變了秦趙兩國的軍事力量,可是趙軍的後路也斷了,沒糧食,還打什麼仗呢。

就在這危急時刻,秦國看出了趙國糧草不足這一問題,於是“秦王自河內,賜民爵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斷趙救及糧食。”就這樣,趙國在長平前線計程車兵不但沒有糧草,從都城運糧的通道也被秦國阻斷了。

前線的趙括得不到糧草也就算了,他連趙王從邯鄲發出的號令都收不到,得不到趙王退兵的命令,趙括當然不會退兵了。

於是,趙括在不能退兵的前提下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固守,最後士兵沒糧草活活餓死或投降,第二種就是主動出擊,爭取一線生機。與其活活餓死,不如主動出擊,這是身為將領的趙括的無奈之舉,也是英雄之舉。

然而,趙括在主動出擊的過程中,中了白起“縱奇兵,佯敗走”的計策,結果趙括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

所以,趙括的失敗,並不是不選擇固守,而是無法選擇固守,只能主動出擊。從這裡我們也能夠看出,“紙上談兵”的趙括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捐軀戰場的英雄。

趙國上層外交上的失誤

趙國和秦國對峙長平的過程中,久久無法分出勝負,趙國的情勢非常危急。此時,趙國除了戰爭手段之外,還可以使用外交手段,如果透過外交,讓列國前來幫忙,總會有一個國家來援助趙國。

然而,趙國在軍事被動的情況下,卻沒有這樣做。不過,趙國並不是沒有嘗試外交手段,可是趙國上層卻不同意這樣做。

史書記載,趙國的謀臣樓昌、虞卿建議趙王利用外交手段請求他國幫忙,兩位大臣不但講明瞭外交的好處,而且連講和的策略都說好了:“發使以重寶,附楚魏,楚魏受之,則秦疑天下之合縱,媾乃可成也。”

然而,趙王卻派出使者去和秦國講和,秦國不但沒有答應趙國的講和,反而讓秦國利用這個機會,大肆宣傳趙國軟弱,即將兵敗。這導致列國更加孤立趙國。

當各國聽到秦國的宣傳時,紛紛慶賀秦國即將勝利。趙國就這樣錯過了與列國合作的機會,長平之戰也就註定是趙國失敗了。

所以,從上面這三大因素來講,長平之戰的失敗,絕對不是因為趙括主動出擊。長平之戰的失敗,領導層面的失誤才是主要原因,要說趙括是長平之戰失敗的原因,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主觀原因罷了。

文章參考資料《史記》《中國通史》《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