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魏國主動退守到秦嶺淮河一帶,為何寧死都不以長江當雙方的分界線!

東漢末年淪為三國亂世,當蜀魏吳三分天下之後,他們是用什麼方法來劃分的國境呢?自古以來有不少朝代喜歡把黃河長江劃分界線,而三國的東吳跟魏國正好相隔著一條長江,按照軍事優勢來看以長江當天險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但為什麼魏國死都不願意以長江當雙方的分界線呢?

當年魏國逐漸強力崛起,由於蜀國的劉備的漢皇族之後,於是就多次組織大軍欲踏足魏國境地以匡扶漢室,這使得魏國常年內外不安,因此就把戰略重心轉移過來對方蜀國,而東吳雖然也是敵人但被排到次要位置。當時劉備把主力軍隊均調集在荊州郡區,還派遣戰神關羽鎮守荊州要塞,因為此城池乃蜀軍北伐的重要戰略地,魏國自知荊州的重要性,瞭解蜀國想光復漢室就必須死保荊州,於是曹操就把魏國西南地區化為重要防禦點,重兵把守以防蜀軍入侵。

當年魏國跟東吳確實以長江相隔,但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吃了大虧,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時再以長江為界線的話,那麼東吳的水軍就能發揮出優勢從而碾壓魏軍接著侵犯邊境,所以說魏國絕對不會讓自己處在被動地位。因此就算東吳想以長江為界,曹操也是不可能答應的,另外還有一些原因是魏朝士兵多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他們不悉水性,有的人還會暈船嘔吐,因為不利水戰。不久蜀軍咄咄逼人連續進攻魏國西南面,曹操不想再跟東吳糾纏就忍讓一步,主動放棄長江沿岸,命軍隊退守到秦嶺淮河一帶,接著繼續北撤到離長江北岸百里之外的荒涼地區,在那裡修建防禦工事阻攔吳國軍隊的北侵。因此當時的魏吳實際分界線是在長江以北的百里之外區域。

後來,魏吳分界線隨著各自的國家實力強弱而產生變化,魏國漸漸強盛後發起侵吳戰爭,於是戰線又拉到長江岸邊上去了,當魏國軍隊一撤退,該分界線又自動退縮到吳國水軍打不著的地方。多年過去後,由於蜀軍北伐屢次失敗,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國的中堅力量幾乎死絕,魏國最大威脅已除,因此就轉過頭來準備對付東吳。

當時的吳國有“魚米之鄉”的稱號,主要以長江當天險做掩護,他們發展到後期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再也無法抵抗魏國軍隊,於是就只能儘量發揮水軍部隊的優勢,以打水戰為主,而吳國軍隊無論怎麼打都不敢離長江太遠。魏國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在淮河秦陵百里以內的地區跟吳兵作戰,這片區域後來就成了魏吳兩國之間的分界線。

對江南一帶的政權來說,若在長江戰線開打其實威脅也是很大的,萬一失敗,那麼敵兵就會迅速渡過長江直闖南京城。這對東吳所言也是一輸徹底,於是他們也儘量在長江以北的地域開戰,而打長江水戰只是無奈之舉,因為這等於是吳國的最後一道防禦線,雖然東吳的水軍能力很強,如果一敗就代表著大局已定,亡國也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據說當年吳王的想法很奇葩,他知道自己的陸軍打不過魏國,但仍然經常出兵騷擾對方國境,還老是派人去搶劫江北地域的城池,不僅命士兵搶掠財物還要搶人,因為當時的東吳雖然漁米富饒,但因為人口缺乏導致勞動力低下,國家整體發展很緩慢,於是吳王就想多搶點人回去發展以圖增強東吳的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