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星堆4號坑出土陶器“矮領甕”殘片:可能最早放入坑中

8月19日,三星堆4號坑發掘完畢,埋藏遺物層共出土完整器物79件,殘件1070件,其中陶片395片,都是殘片,約佔4號坑出土文物總數量的34%。

在4號坑的1149件出土文物中,不乏扭頭跪坐人像等青銅重器,三星堆遺址4號坑發掘負責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館員許丹陽卻對看來似不起眼的陶片情有獨鍾。因為陶器作為古人的常用生活用具,是我國考古發現最多的一類器物。

4號坑挖掘現場

陶器數量多、易損壞,其外觀形狀隨時間演變的速度也比較快,每個時代甚至每個時間段,陶器的造型或製作工藝都會發生變化,按這些變化來推演,是考古學利用碳十四測年以外另一種可靠的判斷年代的方法。

據許丹陽介紹:包括1986年發現的2個祭祀坑在內,三星堆8個祭祀坑內,陶器總體上數量稀少且器型單一,僅1986年發掘的1號坑內有幾件尖底盞及其配套器座,除此之外,就是4號坑內最新發現的幾件矮領甕,其他的坑目前尚未見到集中出土陶器的情況。

據許丹陽推測,這些矮領甕可能用於盛裝穀物或酒水,“但是這個不太好說,一般我們把它說成盛儲器,應該是最早放進坑裡的一批器物。”許丹陽說,“除了日常生活之外,陶器應該也會用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作為特殊的用品。坑內的這幾件,(可能)使用上不是那麼簡單,也許和銅器、玉器有關,有可能在祭祀場景也會用到陶器。”

陶片特寫

然而,在“重器雲集”的祭祀坑內發現的這些矮領甕,器型、質地以及製作工藝等,與三星堆遺址內其它地點發現的陶器,並無不同。恰恰是這份“並不特殊”,反倒引起了考古專家的注意和思考。

距今約5000至2600年之間,三星堆文化的陶器業進入相當發達的階段,並採用手製和輪制兩大技術。這些陶器一般都裝飾有簡單的紋飾,有些是古蜀人用繩子按壓後的繩子印,有些是指甲戳出來的指甲紋,還有的則是手捏泥條貼上到陶器上形成。

燒製過程中,為防止開裂,三星堆古蜀人還在陶泥中加入雲母、貝殼碎末以及石英砂等製成夾砂陶器。目前,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器有數十個種類,尖底罐、鳥頭把勺、高柄豆、三足形炊具、長頸壺等最具地方特色。

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

編輯|段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