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包拯遺骸中為何有汞?他的死跟宋仁宗有關?

“拯為人不苟合,未嘗偽辭色以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亦皆絕之,人多憚其方嚴,仕已通顯,奉已儉約,如布衣時”,這是南宋吏部郎中王稱對包拯的評價。世人印象中,包拯是一個剛正不阿、嚴厲的“神探”,後世對他的評價大都是正面的評價,幾乎沒有負面的評價,可見包拯的為人。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公元999年出生。28歲時,他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因父母年邁,他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故改受和州監稅。但父母不想他離開,他就辭去官職,專心在家贍父母。父母相繼去世後,包拯在父母的墓旁修了一間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都不忍離去。家鄉父老多次來勸他,才於1037年赴京,被任命為天長知縣。

後來,包拯多次晉升,頗有政績。他以廉潔聞名,執法嚴峻,不畏強權。擔任監察御史以及知諫院時,懲處貪官汙吏,以肅正綱紀。彈劾言行不正的官員,因他彈劾而丟了烏紗帽的官員多達數十人。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彈劾王逵,他曾擔任數年轉運使,利用官職巧立明目,剝削老百姓的財物。引起民憤後,便派兵捕捉,濫用酷刑,殘害了很多百姓。他之所以能如此肆無忌憚、目無王法,是因為他和宰相陳執中、賈昌朝關係很好,又得皇帝的青睞。

包拯知道他的作為後,連續七次上書彈劾王逵。最後一次甚至直接指責宋仁宗:“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他言詞激烈正直,震驚朝野,皇帝迫於輿論才罷免了王逵的官職。包拯彈劾官員得罪了不少人,不少人對他懷恨在心。

公元1062年5月,包拯在視察工作時,突然得病。不久,包拯病逝,享年64歲。包拯靈柩由其女婿護送回合肥安葬。

1973年春天,合肥鋼鐵廠二廠因擴建需要,附近的墳墓都需要遷走,遂文物部門對包拯及其家族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據悉,金兵入侵時,合肥淪陷,包拯墓地被破壞,隨葬的器物大都被盜走。

考古專家發掘包拯墓時發現其墓誌銘很奇怪,上面寫著包拯得病前還能處理公務,得病後,皇上派人送來藥物。包拯的病不僅沒好,反而加重了,不久就病逝了。而且專家還在包拯的遺骸中發現了重金屬——汞,含量超標。眾所周知,水銀是古代用得很多的毒藥。這個發現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民眾猜測:難道是宋仁宗“害死”了包拯?

眾說紛紜時,專家對包拯的遺骸進行了仔細檢查,得出了結論:包拯並不是被毒死的。雖然其遺骸中汞含量超標,但不致死。據資料記載,包拯去世一年左右,靈柩才送回到他的家鄉。專家推測包拯的後人為避免其遺體腐爛,做了防腐處理,這些汞就是防腐劑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