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此地本為漢地十八省之一,建國後卻成了自治區,是為什麼呢!

說起廣西,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歷史愛好者會說太平天國起義,桂系軍閥;而吃貨想到的卻是桂林米粉、松花糖、柳州螺螄粉,玉林狗肉節;甚至還有人會往傳銷那方面想,其實這也不能怪人家,因為廣西南寧,北海這些地方的傳銷全國聞名。其實,廣西聞名的還遠不止這些,其中歷史的悠久就可以跟中原那邊一較高下了。

在距今3000年左右,廣西就已經進入文明社會了。先秦時期,嶺南被稱百越之地,也被中原各國稱為化外,蠻荒之地,廣西分屬西甌、駱越(駱越也稱呼為雒越)。壯族就是古代百越部族西甌和駱越支系的後裔,是廣西最早居住的民族。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去的50萬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嶺南設“桂林、象與南海”3郡。廣西分屬桂林郡、象郡,這是廣西第一次歸中央王朝管轄。

此地本為漢地十八省之一,建國後卻成了自治區,這是為何?

到了漢武帝時,原本獨立近100年的南越國被漢軍攻滅,隨後漢武帝在嶺南設九郡,廣西的大部分處於蒼梧、鬱林、合浦三郡內。九郡之上設立交趾刺史部,治所在今梧州市。三國兩晉時期,廣西先屬吳,其後歸於晉及不斷更替的南朝宋、齊、梁、陳各政權。隋朝屬揚州部。隋末,廣西為蕭銑所據。唐初地方設州、縣。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分嶺南道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升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這是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

五代十國時期,楚與南漢長期爭奪廣西,宋代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之名始於此。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定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明朝時期,撤銷元朝的行省之名,設司、府(州)、縣(土州)三級區域制。明末,今廣西境內設有13府、4州、44縣、34土州、6土縣和5個長官司。清朝時期,推行省、道、府(直隸廳)或州(直隸州)、縣四級。復設廣西省,省會駐桂林府(今桂林市)。中華民國期間,廣西沿襲清朝稱省,地域與清朝大致相同。

因為歷朝歷代都對廣西實行強有力的統治,而且廣西的漢族人口所佔比例也很大,加上清朝又將廣西復設省,並視它視為中國核心地帶(西方人有把這一地帶稱為China Proper,有人翻譯為中國本部),於是,廣西就成了漢地十八省之一。可廣西在民國時期還是省,為什麼新中國建立後就成了自治區呢?這主要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當時全國的壯族(舊稱僮(zhuàng)族)主要是集中在廣西,85?上是壯族人民,而且壯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後來隨著漢人的遷入,加上把原屬於廣東欽廉專區的欽縣、合浦、靈山、防城4縣和北海市劃入廣西后,漢族佔的比例逐漸增大。

第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憲法所規定的,這也是我黨一貫奉行“民族平等”理念的體現。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標誌著黨和國家確認了壯族在祖國多民族大家庭中應有的地位,並對發揮廣西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鞏固國家的統一,加速廣西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三:廣西因為地理原因,山多林密,交通困難,長期以來官方很難將觸角伸向基層,清朝雖然很努力去做“改土歸流”,但成效有限,官方能有效控制的大都是地理條件較好的廣西東部區域。新中國為了能進行有效的基層治理,改造鄉村,造福人民,故採取此辦法,因為大多數偏遠山村生活的都是壯族,讓漢人管理可能會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