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臺北故宮“人氣國寶展”:五封信看盡蘇軾的一生

前段時間,臺北故宮博物院“人氣國寶展”,展出了唐玄宗傳世唯一墨跡《鶺鴒頌》,引起了廣泛關注。

近期,“人氣國寶展”又上新了,第二檔國寶重磅來襲!你見過蘇軾、蘇轍、蘇邁、蘇過四人的書法作品同時展出嗎?此次展出的《蘇氏一門法書》,為大家呈現了一場文豪蘇氏家族的書法盛宴。而在這其中,

尤以蘇軾的五封信札最為奪目,直接引發了書法圈新一輪的熱度。

這五封信札都是蘇軾寫給杜氏家族的信,每封信都是寥寥數字,但卻為我們展示了蘇軾早、中、晚不同時期的書法風格。早期,蘇軾意氣風發,書法字型清秀,風格沿襲“二王”一脈。到了中期,他的書法風格隨著心境的改變,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少了晉人的清逸,多了些顏真卿和楊凝式的“雄強”,書法也從二王書風轉向了“尚意”書風。晚期,蘇軾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書法更加成熟穩重,情感也於筆尖自然流露。

《蘇氏一門法書》 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那麼這些信中都寫了些什麼內容?蘇軾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的?他在這段時間又經歷了怎樣的波折?這五封信札看似只有寥寥數語,卻可以與當時蘇軾的處境和心境一一對應,可以呈現出他不同時期的心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蘇軾,看到了他不同時期對人生的態度。

名動京師 意氣風發 鋒芒畢露

蘇軾是大文豪蘇洵的兒子,從小接受嚴格的家庭教育。他二十一歲便登進士第,被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賞識,歐陽修曾預言蘇軾的文章必將“獨步天下”。

因歐陽修的褒獎,蘇軾剛出道就名動京師,事業可謂順風順水。此時的他充滿了理想和抱負,一腔熱血,要報效朝廷。

治平二年(1065年)正月,他剛結束鳳翔的三年任期,調回京城,負責編修國史,雖然沒有實權,但也是文人們嚮往的清閒官職。在此期間他接觸了宮中所收藏的大量墨跡珍品,其中就有二王的書法。

三十歲的蘇軾意氣風發、鋒芒畢露,他的書法與他當年的性格很像,字型清秀,取法二王,有著晉人尺牘的風貌。

《蘇氏一門法書》之《寶月帖》 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蘇軾的《寶月帖》就書於治平二年(1065年),是他寫給杜叔元的信札,只有四行,共四十二個字,也是目前蘇軾傳世最早的墨跡,此時還未形成蘇軾“石壓蛤蟆”的獨特風格。

這一年,蘇軾的父親蘇洵編撰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禮》,馬上要收尾了,特別忙。蘇洵這時的身體也不太好,沒有時間給朋友杜叔元寫信問候。近期又收到了蘇軾堂兄寶月的來信,寶月在信中也提到了杜叔元。(寶月很早就出家了,蘇軾的弟弟蘇轍帶回唐人摹本《蘭亭序》,就曾交給了寶月來刻碑。)而且杜叔元的兒子杜道源剛任監簿一職時,他也沒有來得及祝賀,於是蘇洵讓蘇軾幫忙給杜叔元寫了這封信。

《寶月帖》區域性

就在這一年,蘇軾的結髮妻子王弗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留下了不滿七歲的兒子蘇邁。王弗十六歲就嫁給了蘇軾,她經常幫助性格直爽的蘇軾辨明人情是非,是蘇軾的得力助手。二人性格互補,相互依賴。王弗在去世前仍然不忘叮囑蘇軾要聽其父親蘇洵的話,防止被歹人算計。

在王弗去世十年後的一個夜晚,蘇軾夢到了王弗,夢醒後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在妻子王弗去世後的第二年四月,蘇軾的父親蘇洵也與世長辭,享年五十八歲。於是蘇軾和蘇轍兩兄弟護送蘇洵的靈柩回四川眉山老家,為父守孝三年。此時的蘇軾還不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回四川老家,因為他此後的生命中,將降臨一場政治風暴——那就是“烏臺詩案”。

黃州重獲新生 蘇軾變成了蘇東坡

“烏臺詩案”讓蘇軾在獄中遭受百般折磨,兩個多月的審訊讓他的精神和肉體都受到了極大的凌辱和摧殘,就連隔壁關押的獄友都看不下去了。

在獄中,他寫下了“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的絕命詩。

在蘇軾被囚禁一百三十天後,神宗大赦天下,他終於活著走出了牢房,呼吸到了外面的空氣。

明明知道“平生文字為吾累”,但蘇軾出獄後的第一件事,還是作詩。“百日歸期恰及春,餘年樂事最關身。出門便旋風吹面,走馬聯翩鵲啅人。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看似蘇軾很灑脫,實則他是在安慰自己,人生在世猶如匆匆過客,什麼功名利祿都不重要,要過好餘下的日子。

元豐三年(1080)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沉浸在喜慶中,蘇軾卻在冰天雪地中啟程前往被貶之地——黃州,他也做好了此後都在黃州生活的準備。

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蘇軾到了黃州,一切都是那樣的淒涼。因為被貶擔任虛職,沒有俸祿,沒有像樣的住所,他只能借住到當地的定惠院中,跟著和尚們吃齋。

此時的蘇軾還沒有從“烏臺詩案”的陰影中走出來。他也曾受眾人追捧,充滿理想和抱負,不用為生活奔波,卻因為文字被關在監獄裡,差點死去。

蘇軾將自己封閉起來,他不知道接下來的人生應該怎樣過。只有到了夜深人靜時,他才會一個人悄悄的出門走走,或許只有這個時候他才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一個人閒逛、發呆、自言自語,成為了他的日常。

《蘇氏一門法書》之《啜茶帖》 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就在這段時間裡,他給好友杜道源寫了一封信,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啜茶帖》。他邀請杜道源見個面,一起喝喝茶,有點事想和他商量。順便問候了杜道源的兒子杜孟堅。

蘇家和杜家的關係一直都很好,蘇軾雖被貶,但身邊一直珍藏著杜道源的父親杜叔元送自己的諸葛筆,或許他給杜道源寫信的筆就是當年那支諸葛筆。

《蘇氏一門法書》之《京酒帖》 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京酒帖》也是此時所做。兩封信,都只有寥寥數語。經歷了“烏臺詩案”的蘇軾不敢再隨便寫東西給朋友,害怕他們再次被牽連,他的信中有茶、酒和日常起居,也不知道朋友是否能來。

這兩封信與蘇軾剛到黃州,在飲酒後所寫的草書《梅花詩帖》風格完全不同,《梅花詩帖》能夠感受到蘇軾經歷了生死後,在極度壓抑的狀態下內心的突然釋然,用筆大開大合,酣暢淋漓。同樣是寥寥幾字,卻氣勢逼人。

這兩封信札與《梅花詩帖》相比卻顯得格外平靜,或許此時的蘇軾已經開始慢慢適應了黃州的生活。

《梅花詩帖》 圖片來源:網路

蘇軾將信寄出後不久,杜道源就來到了黃州定惠院,他也是蘇軾被貶黃州後第一個來看他的老朋友。杜道源的到來給蘇軾極大的安慰,而且還帶著蘇軾去了武昌散心。

好朋友或許就是這樣,你無須多言,他已經知道你的用意。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不顧一切,來到你的身邊,只為陪你喝茶、飲酒。

這一年其實也是蘇軾最痛苦的一年,身邊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他在自我療傷中慢慢的走了出來,開始面對當下的生活,接觸周圍的人和事。

黃州被貶的五年是蘇軾的高產期,也是蘇軾重獲新生的五年。在這五年裡,他寫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不僅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三月七日》,更有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

《黃州寒食帖》區域性 圖片來源:網路

如果沒有“烏臺詩案”,沒有黃州被貶的五年,就不會有蘇軾那麼多了不起的作品,就不會有蘇東坡,不會有“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東坡居士。

環境和心境的改變影響著蘇軾的書法風格,他的行書也從二王書風向“尚意”書風轉變,少了晉人的清逸,多了些顏真卿和楊凝式的“雄強”。在《啜茶帖》和《京酒帖》中也多了草書的靈動,用筆更加奔放。

《啜茶帖》區域性

《京酒帖》區域性

如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所寫:“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

蘇軾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書寫用筆厚重,點畫厚實,字型“肥扁”。

在被貶之路上 坦然平淡

蘇軾一生起起落落,從離開黃州到被貶惠州的這段時間裡,留下了許多墨跡。

元祐八年(1093年),五十八歲的蘇軾在京任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就在這一年的秋天,蘇軾第二任妻子王閏之去世了。王閏之與蘇軾一起經歷了烏臺詩案、黃州被貶,在蘇軾最痛苦的時候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妻子王閏之的去世讓蘇軾肝腸寸斷“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許,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

《蘇氏一門法書》之《尊丈帖》 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尊丈帖》就寫於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的妻子王閏之去世不久後。這時的朝廷也是動盪不安,高太后病逝,哲宗親政,蘇軾已經準備前往定州上任。他在信中寫道“近以中婦喪亡,公私紛冗,殊無聊也”。

蘇軾到定州沒多久就再次被貶。正如人們所說:“蘇軾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蘇氏一門法書》之《令子帖》 圖片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紹聖元年(1094年),五十九歲的蘇軾在準備前往被貶之地惠州前,給杜道源孫子杜唐弼寫了這封《令子帖》。他在信中寫道:“這裡有一些錢,是用來祭奠道源的。因為我到處漂泊,不能幫太多忙,深表歉意,希望不要責怪我。”

當年那個不顧一切,去黃州看蘇軾的老友杜道源也離世了。此時的蘇軾到處漂泊,只能寄上一些祭奠的錢。他的心情非常不好,在忙亂中將“患難”二字也寫顛倒了。

在政治風暴中經歷無數次沉浮的蘇軾,面對再次被貶,他的內心已經非常坦然。從蘇軾給好友的信中可以看到,他的書法延續了黃州之後的風格,更加成熟,也更趨於平淡。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的四月,蘇軾給友人杜孟堅寫信,發出了“懷仰世契,感悵不已”的感慨。三個月後的一天,蘇軾便離開了人世,這封信成為他人生中最後一件書法,這便是《江上帖》。

《江上帖》 圖片來源:網路

“紛華去盡 返璞歸真”他晚年的書法是後人無法企及的。正如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所寫:“蘇軾在美學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一種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度,反對矯揉造作和裝飾雕琢,並把一切提到某種透徹了悟哲理高度。”

結語

“大起大落是他的人生,寵辱不驚是他的氣魄。”曾經那個富有曠世才華,滿懷理想的少年蘇軾,一次次被捲入政治風波,他用豁達和樂觀,面對顛沛流離的人生,用不同時期的書法,書寫著人生的經歷。

當你身處逆境時不妨看看蘇軾的書法,聽聽他的故事,讀讀蘇軾的那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們的人生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在一條路走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學習一下蘇軾的豁達。快樂也好,悲哀也好,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何不樂觀面對每一天。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