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史上的周武王並沒有分封諸侯,更沒有分封姜子牙

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決定性的一次大事件,也是奠定現在中華文化的轉折性事件,在滅商後進行了封建諸侯拱衛宗周,這其中頭號工程姜太公被封於齊國,周公被封於魯國。

齊魯都在現在的山東半島,一個都城臨淄,一個曲阜,分別都傳國數百年,齊魯一直是大國,魯國更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和傳承地。

關於這兩個國家的記載和史料爺最為詳實,不過有一點疑問,那就是他們始封地和適逢年代是在什麼地方?

根據現在人們的常識,這兩個國家都是周武王滅紂之後就冊封的,所以大概是武王在世,公元前1046年往後一兩年左右,因為滅商太容易,所以周武王簡潔明瞭的冊封諸侯。意味著兩國應該是周武王冊封。

歪史認為當時周武王並沒有滅商,所謂武王伐紂是類似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石敬瑭引契丹入洛陽,蕭詧引西魏兵入江陵的早期版本。

在周兵入朝歌紂王自焚或被殺之後,其子武庚即位,這個時候周武王既不可能有地盤經行冊封諸侯,也不可能有實力冊封,於是不得不回師周原,這樣才可以解釋周人為何前後半年時間從周原出軍滅商而後又回師。

雖然這次未能滅商,但是周人安排了三監,管叔,衛叔,霍叔在商都周圍駐紮,類似於秦穆公安排揚孫、逄孫、杞子三人守衛鄭都。

但是這三人後來背叛了自己使命,主要是周武王死後,本來他們權勢很大,不滿周公攝政,大感權力被剝奪,於是洩漏秘密,迫使周人流言滿天,周公不得不進行征討三監,經過艱苦卓絕的三年,方才平定三監,而順便也摧毀殷商勢力,武庚被殺 。

尚書大傳裡面有這樣的記載,裡面概括周武王死後,周公攝政的功績:

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顯然,周武王死後,三監不滿周公攝政於是和殷商聯合起來,周公不得不東征,第一年慌亂,第二年打敗武庚,第三年佔領奄地,第四年方才封衛侯,第五年在洛陽硬體成周,然後制定禮樂制度,還政成王。

這裡能看出幾個關鍵資訊,第一這是一個關鍵資訊,以前有沒有衛侯?

不管如何,這裡能說明一個問題,真正滅商屬於周公時期,後期為了增加滅商的正當性,於是無限拔高周武王的威望,偽造很多史料,抹黑紂王。

這樣情況下武王冊封諸侯是不大可能的,最多屬於在自己勢力範圍之內冊封家臣,如春秋戰國時期某一地的封君,也就是說,畢竟沒有資本也沒有權力,周公殺了武庚之後方才有資本,有權力經行冊封諸侯,所以史記記載的齊世家才有瞭如下的史料!

而下端的史料記載齊魯向周公彙報而不是向武王說明當時已經周公攝政,屬於周公冊封的,也間接反映了武王冊封是不可能的。

作為滅商首要大功臣的姜子牙尚且是周公冊封,其他的諸侯怎麼可能由武王冊封?答案很明確。

太公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曰:“何族[同速]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伯禽至魯,三年而報政。周公曰:“何遲也?”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而後除之。”周公曰:“後世其北面事齊乎?夫政不簡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簡單的翻譯,周公冊封齊魯二國,當地最早是屬於周公平定,殷商故地,東夷故地,或者直接畫地圖,為了征服當地殷商封國,東夷部落而冊封齊魯。

齊魯二公到了封國之後魯國移風易俗,完全按照周人習俗進行改造,三年才能完成,而齊國因地制宜,入鄉隨俗自我適應當地風俗,五月而治,然後兩家彙報給攝政周公。

雖然周人對殷商末年曆史做了篡改,但是諸侯封國,商王武庚等還是給歷史留下了很多有效線索,這一些都證明商周易代應該在周成王時期,末代商王屬於武庚而不是帝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