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蘇軾想吃鄰居家的煎餅,專門寫了首詩討要,通篇大白話,可愛得很

王國維先生這樣評價蘇軾:“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是的,蘇軾對兩宋詞壇的影響正如李白之於唐詩。但很顯然,蘇軾比李白有趣得多。至少在面對人生的困境時,蘇軾要比李白豁達得多。

元豐二年7月,烏臺詩案讓蘇軾從高高在上的大學士,變成了階下囚,在牢裡待了103天。後來雖保住了小命,卻被貶至黃州。不少人讀蘇軾在黃州留下的諸多文字,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時,總覺得那時候他的日子其實過得挺瀟灑。但事實上,此時蘇軾是處於一種“本州安置”的狀態,也就是說他不但物質生活得不到保障,還要受地方官的監管。

有的人之所以永遠樂觀,是因為沒吃過苦頭。而蘇軾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寫下“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是摔過跟頭後再爬起來的豁達。

在黃州的日子裡,蘇軾除了寫過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還寫過不少趣詩,比如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首《劉監倉家煎米粉作餅子餘云為甚酥潘邠老家造》。

關於這首詩,還有這樣一件趣事。蘇軾在黃州時,有一位姓潘的鄰居家是釀酒的,東坡喝了一口覺得水兌多了,於是便給此酒命名為“錯放水(一說錯著水)”。林語堂先生稱東坡是一個“造酒試驗家”,所以他是很懂酒的。而另一位姓劉的鄰居,則擅長做一種米粉煎餅,東坡一嘗覺得又酥又美味,於是給它命名“為甚酥”,意思是感嘆:為什麼這麼酥。

一日,東坡打算去郊遊,要了點潘家的“錯放水”酒,又覺得沒有下酒菜,便想起了劉家的煎餅,於是專門寫了首趣詩向他討要,全詩通篇大白話,短短几句可愛得很:

野飲花間百物無,杖頭惟掛一葫蘆。已傾潘子錯著水,理覓君家為甚酥。

詩的首句,是想象自己在野外的花間飲酒的狀態。“百物無”其實一語雙關,既是指郊外什麼都沒有,沒有下酒菜,所以要提前帶一些。同時,也是指自己心裡無所掛懷的灑脫。飲酒對於文人來說,從來都是有特殊意義的。對於生活條件不錯的文人,飲的都是金樽清酒,李白的詩裡經常出現“清酒”。而落魄文人則愛在詩裡寫“濁酒”,比如杜甫的“潦倒新停濁酒杯”,范仲淹的是“濁酒一杯家萬里”。但蘇軾葫蘆裡掛的是“錯著水”,這就是他有趣的地方。

次句“杖頭惟掛一葫蘆”很顯然是為下句做鋪墊,為何要掛個葫蘆?因為裡面有酒。至此,一個自帶酒水的拄杖閒人形象便躍然紙上。

後兩句則是直接向鄰居討要煎餅了。先說自己已經像潘家借了“錯著水”,所以當然也要給劉家面子,帶上他家的“為甚酥”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因為煎餅好吃,蘇軾是饞了。把討要餅子寫得這麼有理有據,東坡也是費心了。

與蘇軾其它的名作相比,這首詩水平一般,但從中我們能看到蘇軾的幽默和可愛。在黃州時,蘇軾的日子是清貧的,他曾寫過一首《豬肉頌》,其中雲:“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吃什麼,而在於你的心態。只要心裡豁達,不管是黃州燉肉,還是喝兌多了水的酒,以及米煎餅,都能品出別一樣的滋味來,體會到“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快樂,這就是這首討餅詩給我們的啟發。

蘇軾一生寫過很多關於美食的詩作,自烏臺詩案開始,他一路被貶,走到哪兒,吃到哪兒。黃州的豬肉、嶺南的荔枝、儋州的牡蠣他都愛,所以在他眾多的頭銜下,便又以多了一個美食家。關於東坡,你還記得哪些美食?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