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李嗣源上位之後,各地為何會逐漸失控?

李嗣源上位時,後唐帝國的中央集權相當強大了,但是對新近征服的川蜀地區,卻有一種鞭長莫及的感覺。

在伐蜀勝利後,川蜀已被後唐的軍政長官全面接管了。

西川節度使是孟知祥,他以前擔任過李存勖的機要秘書,跟隨郭崇韜滅蜀後,成為西川節度使。

莊宗為晉王,孟知祥為中門使,崇韜為副使。中門之職,參管機要,已而唐兵破蜀,莊宗遂以知祥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東川節度使是董璋,董璋以前是梁朝高階將領,梁朝滅亡後,成為後唐高階將領,跟隨郭崇韜滅蜀後,成為東川節度使。

董璋,本梁之驍將也。是歲,莊宗入汴,璋來朝,莊宗素聞其名,優以待之……是冬,蜀平,以璋為劍南東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李嗣源上位後,川蜀的人事權力和經濟權力,還有相當一部分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證據就是,李嗣源一度給西川、東川派遣政委之類的高階文職官員,更一再任命軍政長官到兩川赴任。

初,安重誨欲圖兩川,自知祥殺李嚴,每除刺史,皆以東兵衛送之,小州不減五百人,夏魯奇、李仁矩、武虔裕各數千人,皆以牙隊為名。

孟知祥鎮西川,董璋鎮東川,二人皆有異志,重誨每事裁抑,務欲制其奸心,凡兩川守將更代,多用己所親信,必以精兵從之,漸令分戍諸州,以虞緩急。

李嗣源上位後,還可以從川蜀徵調物資,後來川蜀開始找各種理由,對徵調物資的數量開始打折扣了。

帝將祀南郊,遣客省使李仁矩以詔諭兩川,令西川獻錢一百萬緡,東川五十萬緡;皆辭以軍用不足,西川獻五十萬緡,東川獻十萬緡。

但是川蜀的失控,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因為川蜀的割據,一直在慢慢地進行著,後唐中央政府實在不知道,在哪個節點應該再度大舉伐蜀?

畢竟隔著秦嶺天險,組織一次伐蜀戰爭,那可是一大工程。你組織的規模太小,不足以嚇住川蜀;你組織的規模太大,如果興兵的理由不是太充足,似乎是有些小題大作的。

比如說,當中央政府向川蜀徵調物資時,川蜀一再哭窮,一再對徵調物資打折扣,中央政府應該組織一次大規模伐蜀嗎?

似乎是不應該的。因為川蜀軍政長官這種行為,顯然是代表整個川蜀利益集團的,中央政府一定要用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恐嚇川蜀軍政長官必須給中央政府交納更多的財物,顯然會刺激川蜀脫離後唐帝國的。因為這樣一來,川蜀地區難免會有一種亡國奴的感覺。

更主要的是,就因為川蜀地區,少給中央政府交納幾十萬兩銀子,中央政府就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財力去大舉伐蜀,這也未免太誇張了吧?

對於後唐中央政府來說,還存在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孟知祥、董璋或許不可信,難道換一個軍政長官就可信了?

孟知祥和董璋這兩人,一個是晉王時代的高階官員,一個是梁朝降將,他們兩個人按理說沒有任何淵源;更主要的是,這兩個人在川蜀都也沒有任何根基。

這樣兩個人分治東西二川,尚且能和中央政府分庭抗禮,換兩個人,估計不會比這強到哪裡去。

關鍵是,如果中央政府敢隨便對孟知祥、董璋釋出人事調動命令,恐怕只會刺激這兩個人鐵了心的叛亂。

既然如此,後唐中央政府冒著川蜀叛亂的風險、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謂何事呢?就這樣玩,好像有點不值當。

因為類似的原因,當孟知祥擊殺中央政府派去的政委後,後唐中央政府依然拿不定主意,是不是應該嚴厲打擊他。

此時只要對孟知祥釋出人事調動命令,他肯定會叛亂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事。事實上,孟知祥擊殺中央政府派來的政委,就等於交出了投名狀,因為此時的他,只能繼續坐鎮川蜀,一旦被調離,估計是沒有什麼活路的。

更主要的是,孟知祥擊殺中央政府派來的政委時,從冠冕堂皇的角度看,理由是非常充足的。

我們知道,軍人集團支援李嗣源造李存勖的反,就是因為李存勖一再派人節制地方軍政大佬。

因為類似的原因,孟知祥在李嗣源給自己派遣政委時,就對他進行了大義凜然的斥責。總而言之,皇帝給各地派監軍,那是唐莊宗時代的錯誤政策,當今皇帝上位後,早就廢除了這種制度,你現在到我這裡,算幹什麼的?

關鍵是,我聽說皇帝並不想恢復這種錯誤政策,是你哭著喊著說外面的軍政長官不可信任,所以必須派人監管。你這種挑唆皇帝猜忌軍政官員的奸臣小人,真是死有餘辜,我代表皇帝、代表政府、代表人民剁了你!

知祥發怒曰:“天下籓鎮皆無監軍,安得爾獨來此?此乃孺子熒惑朝廷爾!”即擒斬之,明宗不能詰也,知祥由此遂反。

在這種背景下,有人扣留了孟知祥的家屬,李嗣源依然下令,許可孟知祥的家屬到川蜀。

先是,孟知祥遣牙內指揮使文水武漳迎其妻瓊華長公主及子仁贊於晉陽,及鳳翔,李從聞知祥殺李嚴,止之,以聞,帝聽其歸蜀;丙申,至成都。

李嗣源這樣做,顯然是因為他知道,欲成王成霸、成佛成祖的人,估計不會把家人死活當回事的。你扣留他的家屬,也阻止不了他要叛亂,相反會把最後和解的機會斷絕了。

現在,川蜀雖然已呈現出明顯割據的意圖,但是說一千說一萬,他還掛著後唐的旗幟,後唐帝國還能對川蜀行使一定的權力。只要做的足夠好,許多問題還是可以透過政治外交方式實現。

如果對他們一味用強,最後無法擺平他們,那裡肯定會把後唐帝國的旗幟也扔掉,以後後唐帝國對川蜀,就啥影響也沒有了。

開始,中央政府給孟知祥派政委時,有人勸孟知祥上書皇帝,總而言之,這是唐莊宗時代的錯誤政策,希望您不要再執行這種亡國的政策了。

問題是,孟知祥認為這樣玩不夠藝術,所以沒有這樣做。因為中央政府給你派個政委,你就公然勸阻,這叫什麼事呢?真正有藝術的玩法,是讓中央政府自己知難而退。

孟知祥聞李嚴來監其軍,惡之;或請奏止之,知祥曰:“何必然,吾有以待之。”

因為類似的原因,那個政委進入孟知祥的地盤後,孟知祥陪他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式,總而言之,現在我一聲令下,西川軍隊都聽我調動。如果你識趣,趕緊給皇帝寫個病假條,請求回京休養。

嚴先遣使至成都,知祥自以於嚴有舊恩,冀其懼而自回,乃盛陳甲兵以示之,嚴不以為意。

問題是這個政委一直不識趣,所以孟知祥只能動粗了:碰到你這種不知死活的人,我連個文明人都沒法裝!

這個政委死到臨頭,才知道孟知祥不是和自己鬧著玩的,哭著喊著想求饒,但為時已晚,於是他就這樣死了。

嚴惶怖求哀,知祥曰:“眾怒不可遏也。”遂揖下,斬之。

孟知祥殺掉這個政委後,又把他的助手叫過來,我們以前算是朋友,你也是聰明人,所以我想給你一個機會。

你現在幫我給皇帝寫一個事故報告吧,或是幫我作一個證明。我相信以我們兩個人的聰明才智,肯定能寫一個非常完美的事故報告。

結果不用問,在那個事故報告中,這個政委肯定是犯了一系天怒人怨的罪,所以才被孟知祥代表皇帝代表政府滅掉的。

又召左廂馬步都虞候丁知俊,知俊大懼,知祥指嚴屍謂曰:“昔嚴奉使,汝為之副,然則故人也,為我瘞之。”因誣奏:“嚴詐宣口敕,雲代臣赴闕,又擅許將士優賞,臣輒已誅之。”

派到西川的政委,因為不識實務,所以被孟知祥給火併了。東川節度使董璋也找碴把自己地盤上的政委抓了起來。

你這個傢伙進入東川之後,乾的垃圾事還算少嗎?我已容忍你很久了。關鍵是,你知道西川的政委,是怎麼死的嗎?

東川地區的政委面對此情此景,當時就嚇拉稀了,哭天搶地的求饒。於是趕緊請求回中央政府。

璋怒,從卒徒執兵入驛,立仁矩於階下而詬之曰:“公但聞西川斬李客省,謂我獨不能邪!”仁矩流涕拜請,僅而得免;既而厚賂仁矩以謝之。仁矩還,言璋不法。

隨後,李嗣源又派了一個政委來東川,這個政委剛進東川境內,讓董璋又找了點碴,把他的跟班給抓了。這個政委一看這陣勢,也終於不敢繼續進東川了。

因為你再強行進入東川,那就是不知死活了。董璋現在只是抓你的跟班,那是給足你面子了,你還要探著杆子上,董璋一點面子不給你留,殺了你,也沒有會替你作主的。

未幾,帝復遣通事會人李彥詣東川,入境,失小禮,璋拘其從者,彥奔還。

到這個時候,兩川基本割據已完成了。

剩下的事,就是中央政府透過別的方式加強對川蜀的控制。比如,不斷撤換川蜀的中層行政、軍事長官,希望藉此架空兩川節度使的權力。

而這樣的做法,就是惹得兩川節度使反應越來越激烈;因為中央政府一再插手我們地盤的人事任命,這叫什麼事?

於是兩川節度使拋開從前的矛盾,並且透過婚姻關係實現攻守同盟。

璋素與知祥有隙,未嘗通問,至是,璋遣使詣成都,請為其子娶知祥女;知祥許之,謀併力以拒朝廷。

此時,後唐帝國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就是承認川蜀的割據事實,然後在西川、東川兩大節席使之間玩平衡;只要他們還掛著後唐的旗幟,後唐帝國就可以對他們行使一定的人事、經濟、軍事權力。

這種選擇的缺點就是,這樣玩下去,後唐帝國中央政府對川蜀的權力,就會變得非常有限,而且會越來越有限。

第二種選擇就是再組織一次大規模的伐蜀戰爭,讓試圖割據蜀中力量清晰地看到,敢對抗中央政府是看不到前途的。

這種玩法的缺點就是,如果不成功,就會讓川蜀實現徹底的重新整合,到時和中央政府啥關係也沒有了。

最後,李嗣源終於決定派軍再度大舉伐蜀。

當時,西川節度使孟知祥的全家已接到川蜀,東川節度使董璋的家人還在內地,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有人認為董璋在叛亂時會有一點點顧忌。

問題是,董璋很快就給自己兒子寫信說,我並不想造反,只是朝廷一直猜忌我、壓制我,我已快走投無路了。你有機會跟皇帝說一聲,只要他敢派一兵一卒進入川蜀,我一定會造反,不是我不顧全家人的死活,實在是因為我被皇帝逼得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時兩川刺史嘗以兵為牙軍,小郡不下五百人,璋已疑間,及聞除仁矩鎮閬州,璋由是謀反乃決。仍先與其子光業書曰:“朝廷割吾支郡為節制,屯兵三千,是殺我必矣。爾見樞要道吾言,如朝廷更發一騎入斜谷,則吾必反,與汝決矣!”

面對董璋這種威脅,李嗣源依然不為所動,在這種背景下,石敬瑭率軍大舉征伐川蜀。

董璋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馬上正式叛亂。當然了,李嗣源對於他的叛亂,也是絲毫不手軟;於是董璋全家當時就成了陪葬品。

問題是,伐蜀戰爭開始後,後唐中央政府馬上就被後勤拖得叫苦不迭了。各種強行徵調,弄得天怒人怨,蜀道艱難,內地運出的物資,途中消耗是驚人的,後方大規模的運送,到了前方只有很少一點點。

這種戰爭,一旦無法迅速實現突破,或是中央政府沒有充分的戰爭準備,那是註定無法進行下去的。

伐蜀戰爭失敗,意味著川蜀實現了徹底的重新整合,至少中央政府曾在川蜀設定的各種牽制,全被兩川節度使掙脫了。

以前,不管孟知祥、董璋如何對抗中央政府,總會保留最後的底線,絕不會把中央政府對他們做的所有牽制都破壞掉;但是與中央政府進入全面戰爭了,那還有什麼好客氣的?

在這種背景下,川蜀境內只要繼續願意站在中央政府一邊的人,自然是全部被清洗,於是川蜀與中央政府的聯絡,等於完全割裂了。

如果說有什麼重要的聯絡,無非是因為川蜀有大量的將士,是內地調過去的。他們的處境,與解放戰爭結束後的寶島臺灣老兵一樣,他們的根在內地,他們的家屬也在內地。

從某種意義上,這種聯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意味著川蜀有大量的將士,與內地有著割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在這種背景下,孟知祥、董璋如果扔掉後唐帝國的旗幟,可能會引發非常可怕的後果,因為這會讓大量從內地進入川蜀的將士無法看到與親人團聚的希望。

在這種背景下,孟知祥一方面掛著後唐的旗幟,一方面希望李嗣源把自己手下將士的家屬遷到川蜀。

對此,李嗣源自然是不會答應的,因為在他看來,這是約束川蜀獨立的最後一張王牌。但是,這種王牌終於是沒有多大價值的。

據史書所載,後唐中央政府大舉征伐川蜀失敗後,孟知祥試圖拉著董璋一塊和中央政府和解,董璋說了,你家人全活著,你自然說得非常輕鬆,我全家都被李嗣源殺了,我怎麼跟他和解?

璋怒曰:“孟公親戚皆完,固宜歸附;璋已族滅,尚何謝為!”

在這種背景下,孟知祥與董璋的矛盾遂難以調和,最後孟知祥經過非常簡單的火併,就把董璋滅掉了,兩川統一的戰爭,只進行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董璋這樣迅速地被清理出局,大約有兩個原因。

第一、孟知祥、董璋在川蜀都沒有什麼根深蒂固的影響,川蜀軍民都缺乏為他們賣命的足夠動力。而且,川蜀軍民也很清楚,如果東西二川打得曠日持久,中央政府有可能再度藉機興兵入川蜀的,到時川蜀恐怕就會兵禍連結了。

在這種背景下,孟知祥佔據以成都為中心的地區,在實力上佔據優勢,自然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援。

第二、董璋有一個難以扔下的包袱,那就是他全家被李嗣源殺了,他很難下定決心再與李嗣源和解。而在川蜀有眾多內地將士的背景下,這種包袱是要命的,因為那些內地的將士,肯定不希望川蜀與中央政府徹底決裂,因為徹底決裂的話,他們就無法回到家鄉了,也難以和家人再團聚了。

所以,孟知祥很快就把董璋解決掉,並且透過一系列外交工作,與中央政府達成和解。

當然了,不論怎麼和解,川蜀事實上的獨立,已無法避免了。關鍵是,經過一系列運作,川蜀獨立之勢更無法避免了,於是孟知祥在川蜀開國立號,他建立的國家,史稱後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