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在《自然頌歌》裡,亨德爾的音樂與環保產生連結

釋出會現場剛過去的兩天,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在北京三里屯紅館上演:跨越300餘年,在巴洛克音樂劇場《自然頌歌》中,亨德爾音樂作品與環境保護產生奇妙連結。

巴洛克音樂劇場《自然頌歌》從一臺冰箱開始,在作品裡冰箱成為了一扇門,一條心靈溝通的通道,一個可以跨越時空的信物。在這部由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出演的獨角戲中,女主角為了避雨躲進了堆滿黑色垃圾袋的迷幻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有一臺魔術冰箱,隨著她的歌聲和音樂變換,冰箱在開合間給予女子她所期許的東西。從為了止渴出現的一瓶?,到不斷湧動出現的綠植。慢慢地,周遭的垃圾逐漸被綠色與鮮花覆蓋,無人之地轉變為自然樂園。也正在此刻,神秘的冰箱傳遞給她另一位女性的日記。在轉換間,女人開啟了一場場回溯歷史的時空穿越,而每一次的神秘體驗都將帶來新的覺醒……

演出由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導演的巴洛克音樂劇場《自然頌歌》,首演於比利時克拉拉音樂節。本著一種和現代對話的理念,該劇重新演繹巴洛克時期作曲家亨德爾的經典聲樂作品。亨德爾的《九首德意志詠歎調》及比利時作曲家維姆·亨德里克斯的《恬美的寂靜》等多部作品交織呈現。前者以德國詩人巴特霍爾德· 海因裡希·布洛克斯的詩歌為詞,化為九支短歌。此次北京的演出由女高音李晶晶和恰空古樂團的六位音樂家一起演繹。

演出近些年,大家越來越多地關注環境和氣候問題,人們開始為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憂慮,呼籲關注自然、保護環境,社會各界開始聲援並採取行動。這樣的背景之下,創作者回首巴洛克作曲家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1685-1759)的《九首德意志詠歎調》,並在本次音樂節獻上《自然頌歌》,以此重溫亨德爾眼中的自然。亨德爾透過這部作品表達了他的個人信念和文化信仰,整部作品散發著人文主義光彩,時而風趣,時而痛切。豐沛的詩情、新穎的樂器法、歡悅與痛楚交織、介於巴洛克與早期浪漫主義之間的風格,在亨德爾的作品中獨樹一幟。

值得一提的是,套曲中的九首歌根據戲劇構作與四段平行的現代音樂穿梭,將主人翁的命運和音樂交織直至出離。此種音樂劇場將穿越時空的音樂與戲劇構作巧妙連結源於導演與作曲家在初期階段的工作,這是導演的戲劇構作與新音樂作品的誕生相互交織的呈現。

謝幕在過去的幾年中,每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都會有一部最新推出的最前沿的實驗戲劇在這裡上演。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委會主席餘隆曾介紹,“當年進入三里屯,很多人都沒明白我們要做什麼,現在所有人都看到,一個個演出從曾經的橙色大廳到今天的紅館在逐步地推出,點亮了北京的文化氛圍。”

紅館是北京國際音樂節新銳戲劇的發源地與大本營,近年來上演了從藝術形式到演出形式都十分新潮的作品。這種“實驗”試圖解決的是古典音樂數百年來的課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究竟如何共通,歷史性的藝術遺產如何在新時代煥發光芒。從2016年推出的嵌入式環境歌劇《唐璜》、3D迷你歌劇《湮滅》與多媒體聲樂劇場《逐》;到2017年呈現的改編自雅納切克名作的浸沒式歌劇《小狐狸》、獨幕歌劇《人聲》;再到第22屆BMF中推出了虛擬現實(VR)音樂體驗劇《捌》,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藝術家們,都在這個舞臺上進行了另類表達和跨界合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