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康熙為何無法完成祖母孝莊的遺願?孝莊為何不與皇太極合葬?

本文講述的就是康熙在千叟宴中的一番講話,康熙臨近人生暮年,也許此時的他已經深感大限將至,面對自己治理的一片大好河山,康熙言出肺腑,慷慨激昂,內容如下:

“這第一碗酒朕要敬給太皇太后孝莊,敬給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朕八歲喪父,九歲喪母,是孝莊太后帶著朕,衝破千難險阻,才有今天的大清盛世。孝莊太后,朕想你呀。”

“還有這第二碗酒,朕要敬給列位臣工,敬給天下子民,敬給今天赴宴的老同年們。六十年來,是你們輔佐朕保國平安,是你們俯首農桑,致使大清的百業興旺,君、臣、民三者同德呀。啊,沒有你們,記著,便沒有今日的大清。朕在這兒謝謝你們了。”

“這第三碗酒,朕要敬給朕的死敵們。螯拜、吳三桂、鄭經、葛爾丹,奧,還有那個朱三太子啊,嗨,他們都是英雄豪傑啊,他們造就了朕哪,他們逼著朕立下了這豐功偉業。朕恨他們,也敬他們。哎,可惜呀,他們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們死得安寧,祝他們來生再世再與朕為敵吧!”

孝莊之於康熙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沒有孝莊就沒有康熙,沒有康熙王朝。為什麼這麼說呢?

孝莊前半生是轟轟烈烈、忍辱負重過來的,從皇太極到順治,從關外用兵到打進北京城,經歷過宮庭奪帝,無數次的戰爭,在察言觀色、用人治人、治國要點、用兵方略等方面經驗豐富,特別是在因人而異、因勢而變、權衡利弊、勢力牽制等方面,運用自如到渾然一體的程度,在她心裡所思所為只有江山社稷和民心安定,是一位傑出的資深政治家。

也可以說是把具有孝莊特色的政治思想傾心灌輸給了康熙,而且對康熙言行舉止方面教育甚嚴,康熙犯錯宮人受罰,甚至給宮人假處死實出宮,讓康熙不敢犯錯,每天三更起床,五更讀書,午時只休息一小時,每天讀書達10小時以上,逼使康熙快速成長,經過六年的飽讀經書,基本已達閱古通今,再加上孝莊的政治思想,支援他提前親政,再透過孝莊的精心謀劃,支援他剷除鰲拜勢力來掌握實權,達到立威通皇命的效果,再平反了一些前期被鰲拜打壓的大臣,提拔了一些對鰲拜恨之入骨的大臣,新注入了些年輕品優的官員,後來開創了康熙盛世,可以肯定的說前期的康熙是孝莊精心打造出來的。

孝莊對康熙一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這裡告訴你答案孝莊還是一個生活儉樸,不事奢華的人,即使後來大清國力逐步強盛,國庫充盈也不改其本質,這也對康熙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祖母如此康熙又豈敢奢侈浪費,從而讓大清朝積攢下了大量的錢糧,為康熙評定三藩,用兵臺灣,保衛邊疆等提供了財力保障,創造康熙盛世。

在孝莊的一生裡,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男人,即是丈夫皇太極,兒子順治和孫子康熙,僅僅只有康熙是非常令她欣慰的,而皇太極與順治都令他傷心不已。但皇太極並不寵愛她,更喜歡她的姐姐海蘭珠,而孝莊在後宮的日子,幾乎就是透明的;兒子順治又因為董鄂妃的事,屢屢頂撞於她,並且順治還因此英年早逝。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已經75歲了,也即將走到人生的終點,而作為其孫子的康熙也是日夜不離左右,甚至希望用自己的壽命來換取孝莊的壽數,可以說是非常的孝順了。但仍舊沒能挽留住孝莊。而在彌留之際的孝莊留下了一個遺命: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可以說,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了。作為皇太極的女人,順治的生母與康熙的祖母,本應與皇太極合葬一處,這也是諸多後宮女子的死前奢望。但實際上,除了留下的一個順治皇帝這個兒子之外,顯然與皇太極留下的夫妻情分不多,因此不想葬在皇太極一起也是情有可原的。

孝莊這個遺願,讓康熙很為難,由於依照清朝的祖訓,皇后去世了,必需要跟老公合葬在一同的,這是遺訓,斷不可更改,但康熙對祖母向來是十分孝順的,又不肯違拗孝莊的遺願,所以孝莊歸天后,康熙的確沒把她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東陵邊建築暫安奉殿放置。

那麼孝莊太后為何不肯跟老公皇太極合葬呢?真的為了不驚擾死去多年的老公嗎?依據民間傳說,本來當年孝莊太后嫁給皇太極是違反自個願望的,她真實愛人的人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據說兩人還曾有過一段糾纏的愛情,所以孝莊不肯跟老公合葬,是由於她內心深處,一直愛著多爾袞。

在整個康熙朝,一直沒有啟用,梓宮安放在奉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孝莊的陵寢一直沒有著落,終康熙終身,也沒能把孝莊墓地的疑問給處理好,她的陵園疑問一直懸而未決,直到雍正三年(即1725年),恰好是孝莊與皇太極成婚的一百週年,雍正就把孝莊的安奉殿改為昭西陵,又從頭建築一番,所以孝莊太后的墳墓,獨自被避免在昭西陵現在仍在。

而關於孝莊為什麼至死不肯和皇太極合葬,一直眾說紛紜,有好幾種說法:比如孝莊自己說的,不想驚動皇太極,不想離開康熙父子;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皇太極,極寵宸妃海蘭珠,當年的莊妃也為此受了很多冷待,所以當時作為莊妃的孝莊和皇太極並無什麼深厚的感情,而孝莊更樂的死後得一個自在,所以不願意再和皇太極合葬;最後一個說法是,孝莊曾二嫁多爾袞,故而自覺無顏見皇太極,所以不願和他合葬。

多爾袞的死因在歷史上十分複雜,至今也沒人說得明白,所有人就把他的死因跟孝莊太后聯絡起來,是不是由於他們之間的那段愛情,導致多爾袞死得不明不白呢?這隻能由後人漸漸去剖析了,總歸孝莊太后是深愛多爾袞的,或許皇太極戴了綠帽也未可知。

假設不是孝莊皇太后我們也就不會曉得還有個蘇麻喇姑。這對親如姐妹的主僕一同相依相伴長達六十多年,假設是一對夫妻的話,他們就是一同超出了“鑽石婚”的夫妻,蘇麻喇姑伴隨孝莊比孝莊的丈夫皇太極還要長。蘇麻喇姑是她逝世後宮里人對她的稱呼,她本來叫蘇茉兒,自幼被選為布木布泰也就是將來大清朝幕後的女強者孝莊的侍女。公元1625年,爆發了一件改動這對主僕命運的工作,那就是布木布泰要出嫁了,她的夫婿也是她的姑父皇太極,聰明機智的蘇茉兒被選為主子的陪嫁侍女。自此開端了和孝莊相依為命六十多年的交情,她們一同在這個沉悶的宮廷閱歷了四代君主,一同從瀋陽盛京入關北京紫禁城,一同進修輔佐少帝。

固然蘇茉兒是個侍女,可是孝莊卻從沒把她當外人,她稱她為格格,我們今天看過不少清廷格格劇,格格是皇帝的女兒的稱呼,孝莊竟然這麼稱呼她,並且讓本人的孫子玄燁稱呼她母親叫她額涅,格格和阿哥們稱她奶奶,光是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出蘇茉兒位置和通俗宮女的不合。

與孝莊文皇后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廝守達60餘年,二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僕關係。特別是在皇太極駕崩後,孝莊文皇后剛剛31歲,青春鼎盛便過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與她年齡相仿、一直獨身的侍女蘇茉兒,當然是她的最佳人選。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莊文皇后病逝。這給蘇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擊,使她陷入了悲傷、孤獨、無聊之中,這時的蘇麻喇姑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她的身心健康是極為不利的。為了排解她的悲傷和孤獨,康熙皇帝決定把庶妃萬琉哈氏(後來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胤祹是康熙二十四年出生的,這時只有3虛歲。按清宮慣例,只有嬪以上內庭主位才有資格撫養皇子。讓蘇麻喇姑撫養皇子,表明康熙帝對蘇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視。蘇麻喇姑對於康熙帝的這一安排,當然心領神會,感激非常,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為了報答浩蕩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來,把一個女人天生的母愛和全部的精力傾注到了胤祹 身上。

蘇茉兒以九十多歲的高齡走了,她撫育的允裪給她守孝,康熙為她以嬪位的禮儀安葬,一個女侍以她本身的魅力博得了皇家人員的恭敬,這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