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6米“地震魚”現身臺灣!真能預測地震嗎,臺灣近期會有地震嗎?

6月9日下午,我國臺灣省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的村民,在海灘上發現了一條長達6米,重達260斤的皇帶魚。

對於漁民來說,不用出海捕魚就能撿到一條大魚,自然是一件開心的事。但如果撿到的是一條皇帶魚,那漁民非但不會開心,反而感到恐懼。

因為皇帶魚又被稱為

“地震魚”

,它似乎與地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932年,日本本州島附近的海岸發現了一條皇帶魚,時隔不久日本東北部就發生地震。

2006年,澳大利亞附近海岸出現一條皇帶魚,幾天之後澳大利亞一座沿海城市就發生地震。

2010年,日本本州島地區出現10多條皇帶魚,2011年本州島發生特大地震。

2015年,馬來西亞發現一條皇帶魚,8天后當地發生6級地震。

似乎皇帶魚的出現,就意味著地震前兆。那此次我國臺灣省發現地震魚,當地真的會發生地震嗎?

皇帶魚

皇帶魚是一種深海生物,它們棲息在100米以下的深海之中,絕大多數生活在水下200米處,這裡陽光無法穿透海水照射到這裡,浮游植物們難以進行光合作用,生活在這裡的生物所依賴的能量只能依靠淺海“沉雪”為食,因此這裡的生物數量和種類,相比於淺海而言更少。

但是200米處的深海又不像1000米以下的深海那樣貧瘠,這裡還生活著許多中小型魚類,烏賊,螃蟹等。

還有一些魚兒白天躲在深海,夜晚回到淺海覓食,為皇帶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皇帶魚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們以深海中的魚蝦為食,平時非常兇猛,甚至連同類也不會放過。

不僅如此,皇帶魚還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魚,它們擁有著像“壁虎斷尾”一樣的功能,

從肛門之後的身體,都可以斷掉。

我們知道,壁虎斷尾是為了求生,但是皇帶魚斷尾卻不只是用來求生,研究人員認為它還和調整自己的體型有關,

為了節約能量,它們就會自斷一截身體

,這樣一來身體就變得輕巧多了,消耗的能量也少了。

所以在岸邊上發現的皇帶魚,體型有長有短。此次我國臺灣省發現的體型長達6米的皇帶魚,非常罕見,要知道的是,它也有可能斷尾節約能量了。

皇帶魚與地震

皇帶魚並不是一種經濟魚類,事實上它們也不適合捕撈,一方面是因為皇帶魚數量稀少,而且非常神秘,捕撈到它們屬於可遇而不可求,沒有漁民願意專門捕撈它。

另一方面,皇帶魚並不好吃,它們的肉質不適合人們食用。

只是,皇帶魚一旦出現在岸邊,附近的人們就會開始擔憂未來幾天是否會有地震,尤其是日本流傳著一個傳說,認為

皇帶魚是龍宮使者,它的出現意味著大地震即將發生。

那事實真的如此嗎?

提到地震,我們就會想到災難,但其實地球上發生的地震並不罕見。

地球上每年大約要發生500萬次的地震,

每天都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但是絕大多數地震都屬於無感地震,很少被人們感覺到,只有一小部分會被人們感知到。而這其中,又只有極個別地震會對人們造成傷害。

不同地區發生地震的頻率也不同,以我國為例,我國有兩大著名的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地震帶

,這兩條地震帶上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遠高於其他地區。

我國臺灣省就位於

環太平洋地震帶

上,受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的影響,我國臺灣省地震頻發,自1970年以來,

平均每年發生5級以上的地震約14次,5級以下的地震更是數不勝數。

那皇帶魚的出現和地震有相應的關係嗎?

實際上是沒有的,而且有許多皇帶魚出現後,當地並未出現地震,比如:2021年日本地區海岸上出現了一條皇帶魚,但是當地並未出現地震。

去年我國浙江台州一位漁民誤捕到一條3。2米的皇帶魚,當地也沒有發生地震。後續這條皇帶魚被捐給了國家,製作成標本,供人參觀。

日本科學家曾經統計了1928年-2011年關於皇帶魚出現和地震的關係,結果發現這段時間深海魚類一共出現226次,而地震總共發生了211次,但是深海魚類出現的時間和地震發生時間沒有任何規律和聯絡。

主要是因為日本也位於地震帶上,地震頻發,每年都會發生多次地震。而皇帶魚出現在岸上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它們出現後即便當地發生地震,也和它們沒有關係,更多的是巧合。

所以此次我國臺灣省發現皇帶魚,當地百姓不用驚慌,它並不是龍王的使者,也不是地震的前兆,只是一種海洋生物被衝上岸而已。

不過,皇帶魚非常罕見,一般被衝上岸的遺骸會被科學家,研究人員等瘋狂搶著要,試圖解開皇帶魚的神秘面紗,所以這條皇帶魚的科研價值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