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康熙大帝》中,被神話的周培公,在真正的歷史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月河先生創作的《康熙大帝》中,幾乎是每一冊都會出現一個清朝版的“諸葛亮”。比如康熙除鰲拜時的伍次友,平定三藩時的周培公,收復彎彎時的姚啟聖,以及九王奪嫡時的鄔思道等。

他們四人中最厲害的要屬周培公,因為在二月河先生的筆下,帝師伍次友也很推崇這位“天才”,後來三藩之亂爆發,引起了察哈爾的動盪,關鍵時刻,是周培公出手平的亂,而三藩之所以被平,周培公也有很大的功勞。

但是因為小人作祟,周培公立了功反而被康熙給“扔”到了一邊,不過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周培公也沒有閒著,他花費了數年時間,為大清繪製了一幅當時最精最全的地圖。在陳道明版的《康熙王朝》中,康熙秉燭看地圖,成了全劇震撼人心的一幕……

因為二月河先生,很多人都知道了康熙朝,原來還有周培公這號人物,但是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周培公這個人雖然在那個時代存在過,但是他和文藝作品中的周培公可完全就是兩回事。

據史料記載,周培公祖籍江西,後來他祖上搬遷到了湖北。等到周培公父親一輩時,已經是周家喬遷的第七代,當年周培公的父親一輩,有九個兄弟,而到了周培公一輩,曾共有三名男丁,因為這三人都以“公”字字尾,所以在一些記載中,也有“九龍化三公”的說法。

周培公一輩之所以人丁變少,不是因為生理上的原因,而是因為當時正處於明末。朱培公的母親就是因為李自成進攻湖北時,因故自盡而亡。周培公的父親傳聞是明末的秀才,不過因為他也去世得較早,所以周培公就成了孤兒。

孤兒這個身份對周培公影響很大,這在古代往往意味著家庭生活困難,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無法接受上一輩的知識,無法繼承上一輩的人際關係……

因此周培公長大以後,一直都沒混出個一二三四五,最顯赫的履歷就是在當地的綠營幹個文書的工作。但是從周培公早年就成為孤兒,到後來他竟然能幹文書來看,他應該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而且也比較認幹。

人必先自助,而後人助之。

因為周培公在一眾大頭兵中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所以他後來就獲得了一個機會。當時有京城的貴人到湖北視察工作,不知道怎麼就見到了周培公,然後感覺這小夥挺不錯,就把他帶到了京城,並逐步安排他進入了體制。

這個貴人比較神秘,任何史料都沒有提示,不過有些記載顯示,周培公進京之後,主要跟著一個叫吳丹的人。

吳丹全名是納喇。吳丹,他不光是旗人,還隸屬於直屬皇帝的正黃旗,而且從他的姓氏我們還可以知道,他和納蘭明珠,以及康熙的惠妃烏拉那拉氏應該是同一支,所以吳丹應該可以算的上是貴人。

周培公在北京呆了沒多久,就趕上康熙打算削藩,而吳三桂等人隨之武裝反對。當時康熙對吳三桂的舉動,是有一定準備的,於是他就派人前去平三藩。而就在康熙把手頭的牌打出去之後,北邊的察哈爾又要出么蛾子。

當時北京附近幾乎已經沒有可用之兵兵,也沒有他拿得出手的武將。正當康熙滿頭包時,康熙的祖母孝莊太后給他出了兩個主意,一是讓禮部尚書圖海領兵。孝莊太后為什麼推薦一個禮部尚書帶兵呢?

因為圖海首先是正黃旗的人,他根正苗紅政治過硬,其次,他在早年有過一段時間軍旅生涯,而且表現也還行。孝莊太后的第二主義,是集合在京的旗主,讓他們提供一些包衣奴才來當兵打,女真是奴隸制起家,他們麾下的包衣奴才都是自己人中的自己人。

康熙當時是有病亂投醫,結果圖海卻一戰成名,因為這場仗打得比較倉促,圖海也是個在紀律上有前科的人,所以這場仗的過程不算好看,但是預期目的基本還是達到了。此處值得一提的是,這事只和圖海有關,而和周培公沒有關係。

周培公是圖海去搞定王輔臣的時候才露頭的,當時他仍在吳丹麾下任職。後來圖海和王輔臣僵持以後,周培公才在吳丹的舉薦下,走到了圖海的眼前。那麼周培公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

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但是從他的經歷我們可以試著推測一下。周培公早年為綠營書吏,怕是不光懂的一般文化知識,他很有可能當時學會了滿語,而且他常年待在軍營,如果他是個有心人,應該對一些軍事知識也能學到一些。

吳丹是旗人出身,他把周培公帶在身邊,很可能就是因為周培公不光懂滿語,能給他平時當翻譯,而且在軍事上也有一定見解,所以還能幫他籌謀劃策。而吳丹和圖海同為正黃旗,所以當圖海遇到問題時,他自然也會想辦法,這個時候,十年磨一劍的周培公就開始出頭了。

不過和文藝作品中不同的是,當時的吳三桂因為戰略失誤,其實已經失去了勝利的希望,因此王輔臣當時已經不太可能和老上司聯手了,他當時缺的其實是一個臺階,這一點他的麾下是有人知道的。

而知道的人中,又有人是周培公的老鄉,所以周培公當年之所以敢去勸降王輔臣,其實並不是他傻大膽,也不是他自己的戰略眼光多麼獨到,而是他是恰逢其會,而且他本人也確實具備這個能力,所以他孤膽而去,順利而回。

他的這個“小舉動”幫了圖海很大的忙,所以圖海又趁熱打鐵地把他舉薦給了康熙。但是周培公雖然後來受到了一定封賞,但並沒有真的獲得康熙的青睞。這一方面是因為周沛公的貢獻還不夠突出,另一方面,是因為周培公不是旗人。

康熙雖然是明君,但是他心裡還有自己的小算盤,非滿人可以被重用,但你要根正苗紅(歸順得早,長輩要在本朝做過官),且你是文職。縱觀清朝前期的歷史,很少有非滿族的著名武將。

周培公不是科舉出身,文學上的素養可能在軍中還行,但是和正經文官一比他又不行,至於武官,那不是他能想的事。所以周培公短暫的一閃過後,就寂寂無名了。而文藝作品中,他最後繪製地圖的高光時刻,其實是完全杜撰的。

康熙朝確實有人繪製過地圖,但不是他,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而且用的技術,也有很多來自西方,並且康熙朝繪製的地圖是有殘缺的,這點直到乾隆朝才解決。

不過縱觀周培公的一生,他能從一個孤兒做到青史留名,其實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了,他的努力值得肯定,他的名字也值得被記住。如果他不是生活在清朝,以他的天分和努力,他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成就。